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2021-08-14 13:29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汀类射血类药物

李 彪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41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1],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主要原因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的影响,心脏不能得到有效的灌注,长期高压力超负荷的作用下,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的排血功能不完全。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改善患者的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本文主要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选择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年龄42岁-76岁,平均(59.11±2.61)岁;男:女30:26;病程1-11年,平均(5.21±0.25)年。研究组年龄43岁-78岁,平均(59.42±2.19)岁;男:女31:25;病程1-12年,平均(5.32±0.16)年。收集两组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洋地黄、胺碘酮等对症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采用普伐他汀,每天服用 1 次,每次剂量 20 mg。

两组患者居接受连续14d治疗,期间做好饮食、生活等护理。

1.3指标观察 (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包括 LVEF、LVEDD、LVESD。

(2)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统计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多发心血管疾病,是多种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达到1.62%左右,具有较高的力才能死亡率[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心排出量降低,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分泌激活,导致心肌的收缩能力不断增加,心肌代偿作用增加;并且患者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增加,出现了细胞及组织重塑,同时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加重心功能的损伤。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改善患心功能,进而降低病死率。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细胞肥大症状,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快速恢复,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心室射血等[4]。同时,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明显,安全可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心肌细胞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将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动员骨髓中的血管干细胞能力,改善侧支循环,促进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水平[5]。同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缓解临床症状;且应用安全。

猜你喜欢
汀类射血类药物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