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8-14 13:30覃泽奔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胆结石开腹胆囊

覃泽奔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胆结石是消化道系统中一个常见的疾病,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实施临床手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开腹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不适合老年患者等特点。对此,本文对开腹术和腹腔镜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筛选出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140例胆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n=20例)和实验组(n=1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71岁,平均56.8岁;实验组: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6-68岁,平均54.3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以下研究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腹术治疗,具体内容:①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于患者右侧肋缘下作10cm斜切口,并逐层切开患者腹部各层。②观察患者胆囊状况,于胆囊三角区将患者动脉与胆囊管行结扎分离处理,③切除患者胆囊,并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对是否缝合患者胆囊床及放置引流管进行探讨,处理后逐层闭合切口。术毕。

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术治疗,具体内容:①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于脐下缘作1cm横切口,做气腹、维持在12-13mmHg,置入1.0cm的Troca,放入观察镜。②分别于上腹部剑突下和右上腹部锁骨中线、腋前线作1.2cm、0.5cm和0.5cm的切口,别置入对应大小的Troca。③置入操作钳,调整体位,分离粘连,暴露胆囊,左钳提起胆囊壶腹部,保持胆囊管适当张力,用超声刀切开胆囊三角区后腹膜,分离解剖胆囊三角,于胆囊管根部用一次性结扎夹夹闭胆囊管,胆囊方向胆囊管再上一次性结扎夹夹闭后,两夹间用剪刀切断胆囊管,分离胆囊动脉后近端用一次性结扎夹夹闭,远端超声刀断胆囊动脉,保持胆囊床粘连组织张力,用超声刀逐渐在胆囊床疏松层分离胆囊,直至胆囊底部,完整切除胆囊,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瘘。④电钩纵行切开胆总管约1cm,用硬质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直视下用取石篮将结石取出,用胆道镜扩张胆总管壶腹部后进入十二指肠,未发现明显结石残留后置入T管于胆总管,3-0可吸收线缝合关闭胆总管,明确无明显胆瘘,剑突下置入标本袋将胆囊、结石装入并取出,冲洗腹腔干净,右上腹戳孔放置肝下缘引流管,剑突下放置固定T管,排除气体,取出器械,点医械敷料无缺后,逐一缝合各切口。

1.3疗效评价 ①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②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率。主要包括:感染、胆管受损、肠粘连等。

③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通过本院自制的健康状态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预后效果。总分是100分,分值愈高说明预后效果愈佳。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

2.2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率 实验组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率(n,%)

2.3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SF-36)评分 实验组的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SF-36)评分

3 讨 论

胆结石是一个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推广,并受到广大医患的好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一个常见方法,不过其具有创伤大、并发率高、预后效果不佳等特点[2]。而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下,能够大大地改善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具备的优势包括:切口小,无需缝合,切口感染率低;手术时间短、操作便捷、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显著;术后疼痛度轻微、恢复快,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结石疾病方面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地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与临床相关研究资料的结论是一样的[3]。总之,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疾病的疗效不错,整体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开腹胆囊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