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单元教学与作业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06-09 19:40李祥魁
书法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范字硬笔书写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教育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书法学科对全市书法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关于书法教育、教学、作业的问卷調查与访谈。本次调研,共进行了全市17个区的90名专职书法教师和72个班级2501名学生问卷。其中,初中学生有85名,小学中年级学生有191名,小学高年级学生有2225名。本文就调研与访谈结果,做一简要汇总,并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作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一、在调研和访谈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发现在中小学书法学科教学与作业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时方面

1.课时间隔太长

在2015年秋季《北京市课程设置方案》中没有“书法”这个学科,而将书法课列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没有设置专门的学时但我市各区学校,还是根据原有课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1]。

现阶段,北京市部分中小学一周只有半节书法课,也就是两周上一次书法课,使得学生在每节课学过的内容,不能及时复习、多写多练,等再上下节课时已经基本忘得差不多了。这样,就加大了书法课堂的教学成本,使得作业质量、学生实际获得都大打折扣。

2.课时没有保障

根据2015年的《课程设置方案》,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根据对文件的“理解”,取消了书法课,专职专业的书法老师被转到了其他学科进行教学。

(二)教材方面

1.教材给出范字过多,一节课学不完

当前北京市各区学校使用的《书法练习指导》(以下简称《书法》)教材大致有三种,分别为:人美版、北师大版、华文版。这些教材每课时给的范字有3到5个,这么多范字要在一节课内完成难度过高。

2.课时安排看似单元,实际不是现在要求的单元

当前使用的各版本《书法》教材,均是以偏旁、结构等为单元进行编纂的,这样形成的单元,在各课时的范字之间没有必然的连续性,也违反了“单元三性”,即整体性、意义性、持续性。但同偏旁或同点画的单元教学,是伪单元,因为它不自成一体,相对可分割,如果要将它强为一体,会因其体积过于庞大而不宜被“吃下”,且不具备持续性和意义性。

3.初学毛笔,一上来就是欧体或赵体,过难

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毛笔书法,但现在各校使用的《书法》教材,人美版与北师大版都是从欧体开始,而华文版则是从赵体开始的。欧体字过于严谨,赵体字过于活泼,对于没有任何毛笔书法基础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都有些过难。

4.北师大版的《书法》教材,范字没有米格,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

书法学习,都是依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历来学习毛笔书法,都是使用米字格来辅助练习。但北师大版的《书法》教材中给出的所有范字并没有把范字置于米字格中,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也加大了教师教的难度。

5.教学按课时进度,不能保证学会

书法学习,是以入门、学会、记住为根本目标。只有学会了前面的,才能学后面的,这是书法学科最基本的学习规律与原则。然而,在学校中,却以课时进度来检查书法教学,这是违反书法教育规律与原则的。因为,在没有学会前面的,急着往后面学习,只能是越学越不会,一学期下来,连一个完整的字都写不像。这样的教学,却造成了学生为教材服务。本来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却成了以教材为本。

6.教材只有毛笔字,没有硬笔字,学生的硬笔书写提高难

对于当下的各版本《书法》教材,均是按《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但真正的书法教育,应该有三大主要内容,即“汉字文化、经典碑帖、实用硬笔”。所以,在教材中,没有硬笔书写练习,学生的硬笔书写,因不能有正规的学习而永远也写不好,光靠语文课上的生字练习,是很难提高学生硬笔书写能力的。

7.教材没有配套的练习册,在教材后面书写不符要求,且毁了教材。

现在用的各版本《书法》教材,都是在教材后面附上了印刷纸的练习册,一方面,练习书法更适合用书画用纸;另一方面,因印刷纸不发墨,写完后不能快干,所以,在合上教材时,会使教材粘连,毁得教材面目全非。

(三)师资方面

1.学校书法教师严重缺乏

北京市共有小学962所,23536个教学班,按15个班级1名书法教师计算,应该配备书法教师1563名,但北京只有专职书法教师500名,师资缺口将近300%。有些重视书法教育的学校配有2至3名专职书法教师,按此计算,北京市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书法专职教师。按班级数来计算,北京市书法师资的缺口在千名以上。

2.非专业教师兼课,学生作业质量不能保证

因为书法教师的缺乏,很多学校为了开书法课,而是让非专业的教师兼任,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却是非常不尽如人意。因为对汉字文化的教学与经典碑帖的书写,若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会传授错误的知识,这在基础教育中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些时候,连兼课的老师都临得不像,学生就更难写像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业质量与书法水平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四)教室方面

1.因生源增多,原有的书法教室被征用为班级教室

没有了书法专用教室,学生在班级教室上毛笔书法课非常不方便,因为桌子太小,经常会弄撒墨盒而弄脏教室环境。下课后,学生去水房或卫生间洗毛笔,又会弄脏楼道与水池。又因每节课换班级都需要准备画毡等各种用具,带来的时间准备工作成本也会非常大。

2.原有教室过于简陋,不能适应当前书法教学

书法专用教室有层级之分,不是每一个教室都能作为书法教室使用的。大的书桌、画毡、砚台等是书法教室最基本的配置。再高级点的就是信息化的专用教室,对学生学习书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在大多书法教室还达不到最基本的信息化程度,所以很难适应当前的书法教学任务。

3.因班级增加,学校书法专用教室不够用

现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的班级数量在逐年增多,但全校只设有一个书法教室,学校一周上一节书法课,这样,一个书法专用教室已经不够用了,导致有的课得调整到班级教室去上,很难保证毛笔书法的教学,使得书法作业的质量也没有了保障。

(五)作业方面

教材上的练习册不能用,另买的练习纸以多大格合适?

毛笔字练习,九宫格、回宫格、米字格、田字格,使用哪种格为好?

学生学习一个字,学生练多少遍合适?

学生总也临不像怎么办?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课时方面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北京作为首都,我们以“普及书法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树立文化自信”为宗旨,贯彻 “四维教育”, 落实“三降三提”,深究“二个必问”,打磨“一幅作品”。至此,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首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所以,北京市中小学必须保证一周一节书法课,唯有如此,学生的作业质量、学生的实际获得才能有最基本的保障。

(二)教材方面

针对“教材给出范字过多,一节课学不完”的问题,笔者认为,不管教材上给了多少个范字,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字进行重点学习,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原则,切忌贪多嚼不烂。如果“一课一字”还不能完成,就遵循“一课一画”的策略。这是落实“三降三提”的关键,也就是降低任务目标,先定个小目标让学生达到,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近更大的成功。

针对“课时安排看似单元,实际不是现在要求的单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下,我们施行“双减政策”,而“减”的关键在于“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书法学科的教育教学,要创新教材使用、创新教法学法、创新作业设计。所谓创新教材使用,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使用教材。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不能因为讲“进度”而违反学习规律,只求“进度”而不求“学会”的教育是不对的。

我们提倡“单元式教学”,单元式教学,就是创新教材使用的实际体现。所谓单元,指自为一体或自成系统的独立成分,不可再分,否则就改变了事物的性质。单元由组件或零件、分组件装配在一起,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能够独立工作的组合体。同偏旁或同点画的单元是伪单元,因为它不自成一体,如果强为一体,会因体积过于庞大而不宜被“吃下”,且不具备持续性和意义性。

书法学科的“单元”具有整体性、持续性、意义性,我们可以将其简称为“单元三性”或“单元三魂”。

第一,整体性。首先,单元必需是一个整体,相对不可再分;其次整体性还体现在几字之间的和谐度,包括结构特点、笔画数等。

第二,持续性。学生从学会这个单元之后,对单元的内容可以一直写下去。学生在上学时可以写,参加工作后也可以写,就算退休了也可以继续写。

第三,意义性。单元内容可以多使用积极向上的二字、三字、四字词语或成语,例如单字的“福”就具备特殊意义,可独立成篇。

对于“初学毛笔,一上来就是欧体或赵体,过难”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教学效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方法:

第一,创新教材使用,落实“三降三提”。

“三降”即降成本、降速度、降任务;“三提“即”提标准、提质量、提获得。

第二,以教师实际书写能力为出发点,教老师自己最擅长的字体。

第三,以篆书、隶书入门。因为篆书是一个基本笔画,隶书是四个基本笔画,而楷书是八个基本笔画,书写的难易程度非常明显。

针对“北师大的教材,范字没有米格,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的问题。笔者认为,书法的学习,必须遵循“经典为师、循序渐进”的原则。经典为师,是指学习书法必须临习经典碑帖,以帖为师、没帖不练字。书法的传承,也必须依靠经典碑帖。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字体与书体材料,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为我们学习书法和创作提供了典范。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例字都应是经典碑帖中的字。

循序渐进,就是指中小学书法教学中所学习的经典范本,在选择上要从易到难,在学习上要由慢到快。北京市百所书法基地校,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设了毛笔书法,从小篆或汉隶开始学习,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

历来学习毛笔书法,都是用米字格来辅助练习的,这一点在当今的书法学习中仍然适用,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书法基础普及教育,更是如此。依据书法学科的新“三维”目标,只有经过修图后的白底黑字、置于习字格中的、供学生对临的范字,才属于技能目标范畴,而原拓字则属于艺术目标范畴。所以,在教学时,如果没有米字格的范字,教师必须制做出带有米格范字的学案。

针对“教学按课時进度,不能保证学会”的问题,笔者认为,书法的学习,必须以入门、学会、记住为根本目标。所以,书法课的教学,必须深究“两个必问”,即“写像了吗?记住了吗?”本节课要问“写像了吗?”下节课要问“记住了吗?”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不能因教材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能因为只讲“进度”而违反学习规律,只求“进度”而不求“学会”。

针对“教材只有毛笔字,没有硬笔字,学生的硬笔书写提高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汉字文化、经典碑帖、实用硬笔三方面。在书法教育教学中,必须严格贯彻“四维教育”,特别是“九大原则”中提出的“毛笔写古,硬笔写今”的原则。所以,在书法教学中,必须做到“软硬兼施”,要求学生做到毛笔、硬笔要同时提高。“毛笔适古”就是用毛笔写繁体字、写古字,指的是在毛笔书法教学中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突出其艺术性。“硬笔适今”就是用硬笔写简体字,写规范的简化字,突出其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规范地传承祖国的书法艺术,而且又能在不违反国家语言文字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认识大量的繁体字。从文化角度来说,繁体字与简化字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繁体字,我们也不应由于社会进步就与传统文化一刀两断。虽然现在已经普及了简化字,但在历史研究与传统文化领域,对繁体字的学习还是必不可少的。若只重“简”而弃“繁”,当后人再拿起历史典籍时必将目不识丁,造成阅读障碍,进而产生文化的断层。

书法教师的“三笔字”必须达标,不然很难做到“教师示范,形成偶像”,使得学生的硬笔书写能力与书写水平也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硬笔书写,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写字课课练》。这套一至六年级的硬笔字教辅是用中性笔书写,以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识字表》与《写字表》中的汉字为主要内容进行书写练习,实用性非常强。该教辅的“写字”部分有视频示范,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用笔、结构与笔画顺序。范字利用“黄金田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的结构,降低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成本。每个范字都配有对句式书写提示的“口诀诗”,朗朗上口,能够让学习者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字的结构要领。利用“模卡”,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知道自己写的与范字之间的差距,并能快速改正。不论年级高低,学生都要用中性笔书写,这样就避免了铅笔的不耐用、不卫生,钢笔不实用、不方便的问题。

对于“教材没有配套的练习册,在教材后面书写不符合要求并且会影响教材使用“的问题,我们要求是必须另外使用毛边纸或宣纸,绝对不能在教材上练习毛笔字。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宣纸是“文房四宝”之一,是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练习的重要载体。

第二,教材上的字与练习的格子太小,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且练习的格子大小固定,也不能运用“同字大小法”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第三,印刷纸不发墨(不洇),写完后不能很快晾干,在合上教材后会使教材形成粘连,毁坏教材。

(三)师资方面

国家非常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书法教育从艺术与实用上来看,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书法教育,很难把中国的汉字文化原原本本地传承下去,没有汉字的自信,也很难达到文化的自信。所以,有良知和责任感的教育,必然会重视书法教育,进而针对“学校书法教师严重缺乏的”的问题配备专职专业的书法教师。

北京市部分中小学虽然没有专业书法教师,但还是开了书法课,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赞赏的。现基于这种情况,对于兼职教师,提以下几点解决策略:

第一,学校可以多让兼职教师参加书法方面的进修学习,边教边学,在教学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教学专业素养。

第二,学校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弥补教师的不足。一些好的智能化书法教学设备自备各种字体与书体的讲解与示范视频,老师不仅可以跟着学,降低了教师教的成本,也使得学生也能学到正确的书法知识,掌握正确的书写要领。

第三,如果做好毛笔书法教学太过困难,就努力把硬笔教好。可以利用好《写字课课练》,它不仅与《语文》生字相同,还因为对每个字都配有视频示范,可以完美解决教师写不好的问题。

第四,正确制作和使用“模卡”。在书法或写字教学中,尽量不说是否“写好了”,而要问“写像了吗?”这就道出了书法学习的关键,要学什么像什么,“心摹手追,拟之贵似”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教室方面

如果使用班级教室上课,教师可以以硬笔教学为主。有一手漂亮的硬筆字,比让学生学好毛笔书法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低。但一定要让它有进阶的层次感,也如毛笔书法教学一样,降低任务目标,让学生先体验成功。硬笔也可以用“模卡”,仍是要问“写像了吗?”。让学生一关一关地过,若有一个不重合,便不能急于写下一个。在硬笔字教学中,有七个原则一定要牢记,分别是:范字手写体原则、工具中性笔原则、规范简化字原则、最快要写像原则、占格黄金率原则、通关不封顶原则、小学行楷定原则。

对于“原有教室过于简陋,不能适应当前书法教学”的问题,学校还是应该增加投入。书法教育在师资与软件相对同等的情况下,再想有更高的进阶,拼的就是硬件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应尽力想办法加大对书法教室的投资。

为解决“因班级增加,学校书法专用教室不够用的问题,毛笔书法课程可以在书法教室上,硬笔书法课程可以在班级教室上。

(五)作业方面

教材上的练习册不能用,另买的练习纸以多大格合适?

练习毛笔字宜写大字,因为只有写大字才能让学生体会各种用笔的方法,才能看到笔画的细节。一般练习的格子大小,以边长9厘米的格为宜。

毛笔练习,九宫格、回宫格、米字格、田字格,使用哪种格为好?

硬笔字练习宜用田字格,不宜用米字格,因为硬笔字本来就小(一般田字格的边长为1.4至1.5厘米左右),再用米格,格子上的辅助线条太多会太乱。毛笔字练习以米字格为主,因为当下大部分书法教材都是以米格为主的。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均以“黄金田格”和“黄金米格”为最好,因为可以“量化结构”,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降低成本。

一个字,练多少遍合适?

书法的学习,是不能确定遍数的,以“写像、记住”为主。所以,在书法课的作业中,要落实好“三提”,也就是提高标准、提高质量、提高获得。不以“写像”为目的的书写,写多少遍都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总也写不像怎么办?”的问题,首先,教师一定要先写像,给学生示范后一定要先进行“复合”。其次,要正确利用“模卡”。只有通过“模卡”,才能更快地提高眼睛的观察力,进而提高手的表现力。最后,要正确使用“口诀要领法”。不管是教师示范,还是学生练习,都要“以诀带字,以字悟诀;以诀明法,以法证诀”。

三、样例示范

(一)对“模卡”的制作与使用,决定了作业质量

在书法或写字教学中,“模卡”是一种新兴的辅助手段,也是“中小学书法教学常用廿四法”之一的“摹临复合法”。对“模卡”的正确使用,会大大降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成本,是时下书法课堂教学和日常习字的最佳方法。

1.“模卡”的制作

一般情况下,制作“模卡”的主要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透明打印用的胶片,另一种是拷贝用的硫酸纸。在“模卡”制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透明打印胶片可以反复使用,而硫酸纸会特别容易被染墨弄脏而不能反复使用。

(2)透明打印胶片比硫酸纸的成本稍高。

(3)一般情况下,如果教师制作“模卡”,要先对范字双钩,这样就可以打印“模卡”。

(4)学生必须学会自己制作“模卡”。老师要给学生与习字格对等的范字学案。

(5)如果写大字,给学生的学案最好是双钩未填廓的字。这样在打印学案时,会降低很多成本。

(6)“模卡”必须是双钩字,且宜用红色。

2.“模卡”的使用

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用“模卡”进行反复比对与复合,所以,在使用“模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模卡”双钩的字必须与习字格对等。

(2)一定要在字迹干了后再用“模卡”复合。在书写完后,可以用一些吸水性强的纸铺在字迹上按一按,让字迹干得快一些。

(3)复合时,学生可以来回移动“模卡”,并用彩笔根据复合的结果把不像的地方在自己写的字上标记出来。这样,在下次写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并改进,提高书写质量。

(4)“模卡”既可以用于“结构复合”,也可用于“点画复合”。

(二)练习用纸参考

1.有格书写与无格书写

无格书写难度大于有格书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有格书写可作为基本目标,将无格书写作为高级目标。从“有格”到“无格”,是个“脱格”的过程。

2.有格的“同字大小法”

在用“同字大小法”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与大小习字格对等的“学案”。学案中的范字不能是碑帖原拓的图片,而是必须带米格或黄金米格的白底黑字或双钩字。

3.无格的“同字大小法”

所谓的“无格”,一般指无格的毛边纸或宣纸,学生在使用中要折出方格印儿。还有就是如同“有格同字大小法”时一样,给学生提供大小对等的学案。

(三)集字作业与作品

1.有格集字作业

有格集字作业是指“单元式”作业,配学案。有格集字作业属于基本任务目标范畴。

2.无格集字作业

无格集字作业难于有格集字作业,属于高级任务目标范畴。

3.无格集字作品

书法作品,是书法作业的高级阶段。

这里说的集字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没有落款但是用正规作品纸书写的作业;二是有落款的正规作品纸书写的作业,其实就是“集字创作”。

關于单元式集字作品(创作),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常用的有五种形制,即条幅、横幅、斗方、扇面、门心。其中,前三种是最常用的。这里要注意的是,书写字数为二字或三字的作品,不会出现“斗方”的。

(四)作业纸用格与毛笔作品幅式

1.黄金田格与黄金米格

(1)黄金田格

黄金田格主要用于硬笔字作业。

汉字是具有构造性特征的文字,在结构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练字格便成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精确计量汉字构造关系的有效工具。

练字格作为初学写字者的必备工具,其形式从唐朝时期的九宫格,逐渐演变并发展出井字格、米字格、田字格,乃至现代人发明的回宫格、回田格等,都是建立在“汉字是方块字”这一观念之上的外方形习字格。

对初学者来说,练字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特性和规律。但传统的田字格和米字格没有内部区域的标示,无法对汉字大小、点画位置进行准确的计量,随意性很强。而带有数字标示的“黄金格”则解决了位置不准、随意性强的问题。

黄金格的横中线与竖中线把米字格中没有规律的虚线变成有规律的点位,横中线自左到右、竖中线自上到下,分别是从1至9。这9个点把每条中线平均分成10份,坐标点从2到8的长度与中线的总长度比是0.62至0.65之间,正符合黄金分割率,所以叫黄金格或黄金田格。

一个汉字,在格中大小位置在2至8点之间,是最美观的。用黄金格书写和临摹很容易确定一个字的大小与笔画位置,能够快速掌握字的结构和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十分适合硬笔字的练习。

例如:写汉字“一”字,即横中线的“二下起笔八上收”。“二”字,即“短过四,长过六,三七二八分短长”,意思是短横要穿过竖中线的四点位,长横要穿过竖中线的六点位,短横在左右三点和七点之内,长横要在左右二点和八点之位”。这样,一个字的结构就基本确定了。

在这里提醒大家,在进行硬笔创作时,一定不能用田格,更不能用米格,一定要用方格。

(2)黄金米格

黄金米格主要用于毛笔作业。黄金米格纸有两种格式,一种是“连格式”,一种是“单格式”。

2.毛笔作品幅式

(1)横幅

(2)扇面

(3)条幅及折格方法

(4)斗方

(5)门心

李祥魁/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释:

[1]《北京市课程设置方案》: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市级专题综合课程等及区县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地方课程是指市级地方课程和区县地方课程。市级地方课程包括专题教育综合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中国梦、职业生涯、我们的城市等。以上课程的教材已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统一组织编写,在全市范围内实验。区县地方课程包括区县开发的在本区县范围内统一开设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实施。

猜你喜欢
范字硬笔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光明
用什么书写呢?
硬笔小作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小学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间架练习指导(二)
——纵横错落
字如其人,笔正心正
书写春天的“草”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