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重断案的智慧

2021-04-06 03:51唐宝民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金块担子坛子

唐宝民

明代人冯梦龙记述的两则通过称重方式断案的故事,让我们见识了古人的智慧。

西汉有一个叫孙宝的人,曾担任过京兆尹。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路遇两个百姓在街上争执,近前询问,原来他们一个是进城办事的农民,另一个是卖酥饼的小贩,农民不小心撞到了小贩的担子上,担子翻了,酥饼全部掉在地上,碎了一地。小贩要求农民赔偿他的饼,农民认赔,但在赔偿数目上起了争执,小贩坚持说他的担子里装了300个饼,但农民凭经验认为担子里只能装50个。孙宝看了看地上的碎渣,问小贩:“这周围有没有人和你卖一样的饼?”小贩说:“有,前面不远处就有一个。”孙宝便命令随从到前面买了一张餅回来。然后,孙宝命随从用小贩的秤把买来的饼称了重;又把地上的饼渣称了,详细折算出重量,发现饼渣的重量,正好是买回来的那个饼的重量的50倍左右。这时,卖饼人不得不承认错误,农民最终赔给小贩50个饼的钱。

唐朝时,凤翔府所辖的城镇中,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挖到了一坛金块,就找另一个农夫帮忙把坛子抬到县府。县令当时正忙着要事,只打开坛盖看了一下,便让两个农夫回去了。晚上办完公务后,县令担心金块放在府库里不安全,就让两个差役抬回了自己家中,准备保存一夜后再抬回县府。可是第二天早上,县令打开坛子仔细观察,却发现只有最上面一层是金块,下面全部是土块!县令很吃惊,坛子在他家放了一夜,他无论如何也说不清了。凤翔府的知府李勉得到报告后,认为县令将黄金调包了,非常生气,打算治县令的罪。过了两天,李勉在一次宴席上谈到了这件事,相国袁滋当时也在场,他表示:“我怀疑县令是被冤枉的。”李勉说:“既然这样,那就请你帮着查清这个案子吧。”袁滋很爽快地答应了。接下来,袁滋仔细观察了那个坛子,发现坛子的容积很大。他吩咐手下人按照坛子上面的金块的标准在市场上收集同样体积的金块,装满了那个坛子。然后,他命人称这些金块的重量,发现足足有七百多斤。他说:“县令是清白的。”众人询问他这么判断的根据,袁滋回答说:“如果坛子里装的都是金块,重量足有七百多斤,两个人怎么抬得动?”众人一听,恍然大悟,都对他的聪明赞叹不已。

(摘自《合肥日报》)

猜你喜欢
金块担子坛子
自己的担子自己帮着担
嘿哟嘿哟挑担子
卖坛子
金块藏在哪儿
称金块
盲人买坛子
守财奴
坛子菜
挑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