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增一岁,靠什么?

2021-04-06 03:51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看病贵看病难城乡居民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这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许下的健康承诺。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一岁,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寿命再次提高一岁,对民众无疑是莫大的健康福祉。这一规划的底气从何而来,目标又将如何实现?相关专家学者纷纷支招。

为患者“减负”,就看病难、看病贵开出“药方” 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的安排格外关注。从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到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从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到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周崇臣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医疗健康领域的重点工作,是专门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下的“药方”。“别小看提高的这30元、5元,对广大群众来说可谓重大利好,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创造了基础条件。”周崇臣说。

养老金再涨,让寿命延长更有保障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如何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让寿命延长有保障,成为不少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覆盖近10亿人。退休人员和60岁以上的城鄉居民人人皆享养老金成为现实。2005年至今,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年提高。考虑到城乡居民养老金相对较少,每月只有100多元,难以满足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呼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加大社会救助投入,切实兜住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

全民健身,让每个人成为更健康的自己 寿命延长,是国事,也是个人事。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人人有责,真正的健康与名医无关,最好的‘医生是我们自己。”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表示,每一个人都应从自身开始,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为推动青中年人群积极健身运动、重视健康管理,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呼吁,以社区或工作单位为核心,建立健全健身运动场所,制定工间操和群众体育运动计划,普及体育运动的知识,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摘自《工人日报》3.22)

猜你喜欢
看病贵看病难城乡居民
崂山区:多措并举 解决基层“看病难”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破解“看病难”的武侯探索
缓解看病难有了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