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参注射液辅治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临床观察

2021-03-31 06:20汤志谋黄晓琴张锡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苦参肠炎放射性

王 凌,汤志谋,黄晓琴,张锡泉

(江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急性放射性肠炎是盆腹腔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肠道放射损伤。临床表现常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痛、粘液样便甚至血便,轻者可耐受,重症者症状持续时间长,可发展为直肠狭窄或肠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2]。直肠癌患者由于本身肠胃道恶性肿瘤影响,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概率及严重程度更高。本研究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治直肠放射性损伤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9~74岁,平均(53.87±6.11)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2~75岁,平均(54.26±7.1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放射性肠炎诊断标准:①直肠部位受分次照射或等效1次照射直肠累积吸收剂量范围:45~60Gy;②盆腔器官肿瘤,采用腔内照射或外照射治疗或直肠局部大剂量意外照射后数日出现里急后重、排黏液便、腹痛等症状,数周甚至在半年内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便秘或腹泻)、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肛门刺痛、大便时坠痛等直肠反应;③纤维肠镜检显示直肠黏膜水肿、充血、出血灶、糜烂乃至坏死。

纳入标准:①病理证实直肠恶性肿瘤[3];②符合急性放射性肠炎诊断标准[4];③年龄18~75岁;④预计生存期1年以上;⑤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体能状况评分小于等于2分;⑥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庆大霉素16万单位、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50mL每日1次保留灌肠,每次30min。

实验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25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min40~50滴的速度静滴,日1次。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大便次数、腹痛、大便带血情况等,进行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分,分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4项,评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评估直肠黏膜积分,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镜检正常,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消失,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镜检RBC≤5个/镜下1个视野、WBC≤10个/镜下1个视野,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镜检RBC5~10个/镜下1个视野、WBC≤10个/镜下1个视野,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有所减轻,疗效指数30%~70%。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常规镜检以及直肠黏膜均无改善或恶化,疗效指数小于等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直肠黏膜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直肠黏膜积分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直肠黏膜积分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腹泻 黏液脓血便 腹痛 里急后重 直肠黏膜积分观察组 20 治疗前 2.16±0.22 2.67±0.52 2.22±0.60 2.50±0.37 10.69±2.12治疗后 0.96±0.12*△ 0.95±0.05*△ 1.0±0.45*△ 0.99±0.14*△ 4.59±0.95*△对照组 20 治疗前 2.21±0.28 2.71±0.50 2.17±0.59 2.44±0.28 10.61±2.16治疗后 1.18±0.16* 1.47±0.18* 1.28±0.37* 1.25±0.22* 6.07±0.8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IL-6(pg/mL)CRP(μg/mL)TNF-α(pg/mL)观察组 20治疗前92.64±9.88 15.22±3.41 395.67±58.62治疗后20.06±5.95*△ 2.98±0.95*△ 108.97±19.47*△治疗前91.44±10.70 15.27±4.00 406.95±65.81治疗后26.14±6.87* 4.06±1.17*127.29±22.44*对照组 2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直肠癌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治疗过程中极易对肠道机械屏障、肠道免疫屏障以及肠道生物屏障产生损伤,导致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6]。

放射性直肠损伤属中医“下痢”、“肠风”等范畴。病机为热毒伤络,湿热蕴结。放射线为热毒之邪,外袭体表络脉,内传肠腑,可致使气虚、津液代谢失常、湿邪与热交结于肠腑,肠道传导失司。对于放射性直肠损伤,当以清热、燥湿、通络、止血为治疗原则。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抗癌、抗炎、止痛、止血等多种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参素注射液在机体各组织中分布的趋势大致相同,在直肠组织中具有相当水平的药物浓度,进而发挥药理作用。其次,苦参素可以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和上调白介素-10 的负调控作用,抑制多种致炎剂诱发的炎症反应[7]。此外,动物研究结果发现,13α-羟基苦参碱能显著抑制组胺引起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拮抗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和抑制小鼠胃肠墨汁推进运动[8]。因此,推测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是抗炎和抑制胃肠推进运动有关。相对于常规抗生素灌肠治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临床症状和直肠黏膜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炎症反应在放射性肠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黏膜放射损伤促使吞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活化,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促使机体做出免疫应答,甚至可能发生炎症瀑布[9]。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其作用效果优于单独抗生素灌肠治疗。此外,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并不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辅治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更为安全有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猜你喜欢
苦参肠炎放射性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