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设计美学研究

2021-03-07 20:52杜佳凝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宝相花铜镜金银

杜佳凝

一、唐代铜镜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皿,其生产制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唐代铜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美的材料和装饰以及各种丰富多样的镜形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铜镜的国家之一,铜镜设计、制作历史悠久。铜镜不仅具有实用和美学的功能,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它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和审美风尚,以及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唐代是继战国和汉代两个高峰之后,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鼎盛时期。与前代相比,唐镜又有了新的发展,铜质、造型和纹饰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其艺术特点鲜明、审美独特,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1]。

金银平脱制品目前存世比较稀少,多为唐代所制。其中金银平脱镜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好。济南博物馆的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是典型的唐代金银平脱镜,从不同角度能看到金银箔片的光泽变化。它的直径为19厘米,重量为1035克,铜镜主体为六出葵花形,且带有圆形钮扣,四周装饰金片,主纹装饰一圈花瓣,均为重瓣,每个花瓣都是三重,中心覆盖金片宝相花纹,外面有六个银片心状纹,纹饰饱满,彰显唐代铜镜的艺术气质,体现了金银平脱的高超技艺。

二、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的设计美学

(一)技术美

唐代铜镜的技术美体现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加工改造,实现唐代匠人的设计构想,制作出精美绝伦的铜镜。金银平脱是我国古代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著名装饰工艺技术。《说文》中强调“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考工记》也曾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将四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工艺表现器物的美感。

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是应用金银平脱之法制作的特殊工艺镜。利用金银片良好的延展性这一特点,将金银捶打成极薄的箔片,并在金银箔片上雕刻出纹样,修剪成一定的形状,例如花朵、鸟类、鱼、虫的图形,錾出纹样,要在器物表面髹漆、晾干、再髹漆,反复多遍,最终金银图案被漆层完全遮盖住。在漆完全干后再反复打磨抛光器物表面,直至金银箔图案脱露出来,使这些金银饰片形成各种纹饰。因其纹样与漆地齐平,得名金银平脱。这种技法使金银箔片在漆层中镶嵌固定较为牢固,不易磨损脱落,而且箔片厚度增加,工匠还可以更为细致地雕刻纹理,使图案更加精致生动,金银平脱镜是金银片与铜镜合二为一的新工艺品,技术难度极高。金银平脱工艺在唐代得到创造性的应用,不仅金银箔片厚度增加,而且工序也更为复杂,成为富有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艺,对后世相关装饰工艺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们都是唐代匠人用心血造就的,是唐代匠人精神的物质再现,因而赋予了唐代铜镜新的活力[2]。

(二)纹样美

人们观察器物时,第一印象就是它的美丑,而并非是否实用。铜镜纹样作为唐代审美的重要载体是唐代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脉络与唐代铜镜的发展一脉而承。唐镜的装饰题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海兽葡萄纹。这是具有外来图案意象的一种新纹样,流行于武周时期,至盛唐仍为一个重要品种,它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2.双鸾衔绶纹。3.花卉纹。4.花鸟纹。5.走兽纹。6.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7.表号纹。

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的宝相花纹为花卉纹样的一种,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样,其综合各种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图案,从自然形象中概括花瓣、芽和叶并经过艺术处理,是一种完美变形。宝相花纹在隋唐时期非常流行,也最具代表性,寓意吉祥如意。其装饰图案构成,通常以某种花朵(例如莲花、牡丹)为主体,并与其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花朵、叶子交织在一起。在花的中心和花瓣的根部,以圆珠做规则的排列,并退晕色做多层次处理,使其特别富丽、珍贵,因此被称为“宝相花”。在金银器、石雕、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常见有宝相花纹样。实际上,宝相花并不是现实中的花朵,宝相花纹样以莲花、牡丹、石榴花、月季为基础,再用其他花叶组合点缀,最终形成一种图案化的抽象纹样。

唐代的宝相花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态丰满而圆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它不仅满足了唐代人民追求华丽灿烂和雍容富贵的审美需求,也是唐代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风气开放的体现。宝相花纹经常使用“十”字、“米”字这种圆形构图,表现出一种平衡又对称的美感。唐代宝相花都呈相“圆润”,体现出唐代经济富足以及人们对圆满的追求。文化内涵也从高贵圣洁的宗教符号转变为吉祥如意的含义,同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需求。宝相花纹以吉祥富贵、幸福圆满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形式美感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纹样,为中国经典纹样库赋予了新的活力与内涵[3]。

(三)造型美

唐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艺术风格和工艺的多样化是唐代铜镜最大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大胆和自由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形制和装饰方面。铜镜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特定的造型美,唐代铜镜造型改变了两汉时期图案纹样刻制以及有规律布置的设计规则。铜镜造型、纹饰和工艺均有创新,形式突破了圆形的单一化,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形、亚字形等造型,使铜镜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是一种具有唐代时代风格特色的式样,在唐朝鼎盛时期非常流行。

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不是传统的圆形、方形镜,而是在唐代流行的葵花镜镜形中的六出葵花形。在铜镜背面铭文、圈带铭文消失,不再受界限限制,给铜镜纹样的表现留下更多空间。自汉、魏和六朝以来,镜面风格主要是“格律体”,而唐镜主要采用“自由体”,这种风格看起来生动活泼,充满变化。唐镜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充分体现了唐代制镜工艺的高超水平,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在传统铜镜铸造工艺基础上,出现了金银平脱镜、鎏金银镜、嵌琉璃镜等制作更为精美的铜镜,其丰富的纹样和繁杂的制作工艺,使人感到精美绝伦,让人赞叹不已,原来铜镜还可以如此璀璨夺目。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中的“金银平脱”说的就是这种高超复杂的制镜工艺[4]。

三、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的设计美学对现代的启示

工艺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吸收、改造和创新的过程。唐代铜镜的发展得益于人们意识解放和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以及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自信和开放的政策、中外工艺美术的生产交流和传统工艺的发展都为唐代铜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唐代铜镜作为生活用品或是馈赠的礼物,在当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但又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唐代铜镜必须具备更多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才能重新绽放光彩。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以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纹样及其内涵为依托,可以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媒介,增加我国文化输出,增强文化自信,让国外友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唐代的历史,感受唐代铜镜的精美。

可以将唐代铜镜种类、纹样、工艺等进行交互设计,让人们在互动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纹样以及制作工艺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自己动手对纹样进行再设计,制造出一面独一无二的铜镜,此举不仅将古代艺术与现代技艺相结合,而且更好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使其更好地了解、研究唐镜。仿造唐代铜镜进行仿古铜镜制作,创造出更多的文创产品,或者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年轻人喜爱的产品,“承前制、有标新”,赋予唐代铜镜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铜镜纹样的提取,使得铜镜上的各类纹样、图案、故事等在设计领域得到进一步升华。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并应用于现代设计当中,用新的设计语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5]。

铜镜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铜镜就像一面可以看到历史的镜子,使我们能够了解唐代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对我国设计的贡献显著,影响深远,其纹饰丰富精致,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具有浓郁的盛唐时代感。从其设计美学中也能够看出唐朝时期制镜工艺的高超和广博的美学,凸显唐代的魅力和风采。当前,我们也要融合古今,糅合中外,在工艺特色上进行创新发展,创造更具现代感的唐代风格的铜镜。

猜你喜欢
宝相花铜镜金银
宝相花纹载体展现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探析宝相花历史流变及图像造型
唐代敦煌莫高窟藻井中宝相花纹样的秩序感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宝相花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