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红色基因 共筑民族复兴伟业

2021-03-07 20:52张万杰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党史中国共产党

张万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并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继承伟大的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需要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深挖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以红色基因的精神伟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红色基因坚定百年党史进程的“四个自信”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百年非凡历程中淬炼、锻造形成的独特政治品格和精神特质。红色基因起源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建党精神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优秀作风等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蕴藏其中,并不断发展,红色基因也随之进行传承和弘扬。

百年来,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接续奋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时代课题。中国道路的正确选择,才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才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这个伟大历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湘江纪念馆时谈到中国革命为什么成功,回答其中的奥秘就是靠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2]。可见,红色基因既蕴含在中国道路发展进程中,同时又对中国道路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基因密码。

百年来,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理论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凝结着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是几代领导集体在每一个阶段探索中国道路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和精神文化的瑰宝。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就是重温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从百年党史中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中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理论上坚定成熟,什么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4]从百年红色基因传承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强大的理论自信。

百年来,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制度的探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曾在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这些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先期探索。毛泽东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阐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新中国的国体、行使政权的方式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不断奋斗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红色基因蕴藏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行为准则、优良传统和作风都得以传承,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新的时代风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理论著作,涉及到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指导。同时,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得到了飞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中国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得以充分传承。中国人民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正确性,增强了“学史明理”的理论自觉,无疑增强了中国的制度自信。

百年来,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中国文化自信缘于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毛泽东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论著,指明了中国革命前途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予以高度重视,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复兴之重要意义,在弘扬路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对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的建设,同时还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几个国家级抗战纪念日,旨在希望中国人民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共和国是红色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豪、自信的源泉,从而指引中国走向复兴之路。

二、红色基因承载百年党史的爱国主义精髓

红色基因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中用鲜血和生命、汗水写就的光辉篇章,离不开中国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一言以蔽之,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民族精神是百年红色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素就是爱国主义。正因为心怀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具有顽强拼搏精神和忘我的革命斗志,才具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才具有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具有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作风。虽然每一时期爱国主义具体的内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爱国的性质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爱国主义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都用爱国主义阐述着时代的主题。李大钊、恽代英、向警予、蔡和森、方志敏、夏明翰等革命先辈为了中国人民拥有“可爱的中国”,抱定“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坚定信仰和革命信念,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左权、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无数抗日英烈抗战到底、宁死不屈,用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史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孟泰、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等各界先进代表,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有孔繁森、郭明义、罗阳、南仁东、黄大年等道德模范和时代楷模,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用爱国主义铸就时代丰碑。在和平年代的特殊时刻,涌现出抗洪、抗震、抗疫的时代英雄,钟南山、陈薇、张伯礼、张定宇等人物用其爱国事迹阐述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人间大爱;在和平年代,也涌现出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卫国戍边的英雄,用生命诠释着“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虽然每一时期爱国主义表现形式各异,但爱国的性质是一致的,其爱国事迹是诠释“学史增信”的最生动范例。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爱国主义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中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琼崖精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之源。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逐渐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女排精神”“抗震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崇高精神,丰富、滋养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谱写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凯歌,奏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乐章。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生根发芽,其爱国精神和时代特征逐渐凸显。“学史崇德”就是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百年党史的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三、红色基因赓续百年党史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历久弥坚。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是红色基因之“根”,百年党史则是红色基因形成的肥沃土壤。在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进程中,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百年党史的红色基因,真正将“学史力行”落实到实处,汇聚起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践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被列强欺凌的悲惨命运,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从之初的一穷二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党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统筹一切,克服万难,取得成功。传承百年红色基因,需要坚定党的领导,这是从百年党史中得出的成功经验。

践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及其政治品格的最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8]。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需要从百年红色基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补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筑牢精神之堤。“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9]。传承百年红色基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从百年党史得出的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所在。

践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就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0],“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够度过各种难关和险境,赢得最后胜利。这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红色基因中汲取经验,继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筑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传承百年红色基因,需要坚持人民立场,这是百年党史给与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中国人民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之时,红色基因正与时俱进,与新时代同行,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以更加炫目的光彩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