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下大学生群体意识的引导
——居家学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与退伍学生工作的启示

2021-03-07 20:52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居家群体思政

吕 勇

一、引言

英雄来自人民,同时也在激励着人民。英雄精神蕴含着爱国爱民、胸怀担当、自强自立、坚持奋斗、信仰坚定、无畏牺牲等社会意志当中最积极的部分。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力量来源[1]。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励引导着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居家学习期间,由于物理空间的隔离,生活、学习甚至思想上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至,对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一些疑虑与困惑,为复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使群体意识陷入了消极的舆论场环境之中,甚至引起了一系列的群体消极现象。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勒庞提出,在群体之中,个体意识处于被“催眠”的状态,甚至说个体意识会消失,然而群体心理之中存在着非理性特征,在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群体变得冲动不安,丧失理性,受到强烈的诱导,从而失去判断力。

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意识在网络交流的片面以及失范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群体意识,消极与积极交错,夹杂着一大部分摇摆的,但是在偏差心理以及物理隔绝所导致的教育力度弱化无力的状态,这一大部分摇摆群体意识也开始逐渐走向消极,与消极群体形成情绪共同体,在消极情绪共同体的共振之下,积极群体意识有着瓦解甚至崩溃的危险,给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与隐患。

二、大学生群体意识问题的成因

(一)居家导致学生社会支持的割裂

在居家期间,网课代替了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也由线上形式所替代,但在教育的过程中,网络的效能仅仅只能是维系最基本的教育关系。思政教育强调情感碰撞、意识交流以及人文情怀,这是线上所达不到的,与此同时,居家割裂了学生与老师、同学以及学校的现实社会联系,使学生缺少了现实当中的情感支持以及濡化。

(二)学生接受媒体信息过载

在特殊时期,媒体信息向泄洪一样猛灌到社会各个群体当中。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生活的主力军,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但网络是各种信息真伪难辨,极其复杂的空间,又是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新战场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成长阶段,大量黑白混杂、难辨真伪的信息灌输使其陷入了认知的混乱之中;大学生群体追求新鲜,喜欢标新立异,有着较强的怀疑精神,在这一特点的影响下,一些自诩内幕、秘密等恶意信息反而容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信任,进而导致偏差的情绪充斥在生活之中。

(三)同辈群体内情绪感染

同辈群体是交流最为频繁同时最易互相信任的群体,他们之间很容易相互影响。在这个群体之中,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更重要的是,有着对个体进行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大学生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跟随、学习甚至模仿,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个别具有消极意识的同学之间串联,形成情绪共同体。换言之,在消极意识的作用之下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有着极强的感染作用,它会通过同辈群体这一路径影响吸纳他人,并且不断发挥群体想象力,陷入一种非理性的错乱认知当中,从而影响整个群体的意识。

三、强化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意识的途径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具有不可磨灭的永恒价值,更是爱国主义的最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重要抓手之一[2]。

(一)以英雄主义教育为切入点激发士气凝聚人心

人们对于英雄都有一种情结,青年人尤为如此。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力量,藏在心中缓缓涌动,青年人对于未来以及挑战都有所渴求,但对于今后道路的未知又暗含焦虑与恐惧;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压力也给许多青年人带来了深深压抑。这种负面情绪对青年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渴求克服这种负面情绪,对于自我的激励与解救有着强烈的渴望,需要精神的寄托以及前路的指引,这时英雄的作用凸显出来。英雄主义精神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方向,是每个人在现实困惑中对高尚人生价值的向往,是人民的行为准则的示范与标杆。当前的思政教育应集结学生中优秀分子成为楷模与先锋,形成精神标杆与行动榜样,激发学生行动热情,坚定必胜的决心并使其有动力、有支持、有引导地投身于“战疫”工作之中。每个青年学子心中都有“一团火”,这是青年的天然属性,由于后天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成长经历等不同,“这团火”在不同的学生心中或大或小、或强或弱、或明或暗。我们需要坚定地相信这团火的存在,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导与贴近时代青年思想特点的教育引导手段,引燃这团“青年之火”,在青年心中播下火种,使其燎原,在正确恰当的思政工作方法之下,在学生团体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进而密切师生关系,凝聚组织合力,进而形成行动团结[3]。

(二)做好居家学习期间的思想引导

居家学习期间,网络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一特殊情况下,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开始蔓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有意借题发挥,宣传错误的意识形态,扭曲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蓄意制造谣言。在强大的网络互动中,大学生对热点的认识极易导致思想出现偏差,加上不良言论的诱导,一些学生便陷入了错误的认知当中,对于现实行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要潜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每位学生毫无保留地说出心中所想所思,只有听到真话实话,才能采取真办法实办法。对于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想,甚至一些叛逆、激进的想法与言论,我们要主张说服与引导,积极与其讨论与思考,正本溯源,拒绝空洞呆板的说教甚至利用地位差别进行压服。这一部分群体,往往是学生中的意见与行动的领袖,如果引导得当,以他们的才智与能力,就是思政战线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得力骨干,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方法以及知识水平是一个考验。

(三)发动退伍学生群体重视朋辈教育

退伍大学生经过部队的锻炼,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同时经过军队中的英雄主义教育,是一支进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关键节点上,对学生群体中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引导后,在学生的群体意识还在空白之时,组织退伍学生,将其作为一支坚定的骨干力量,作为朋辈标杆,发起各项思政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士气与爱国热情。换言之,就是“引火苗”“撒火星”。同时表现出高校师生在关键问题上,绝不是仅仅蜗居在家作壁上观,有参与一线工作的决心与勇气,并一直在积极行动,表明了战斗态度,鲜明了工作方向,对于学生群体意识进行整合,点燃群体的激情与斗志,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将学生的意识凝结到一起[4]。

四、结语

在以退伍学生为先导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志愿工作。这一现象表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达成了引导与团结的目的,学生群体意识得到了加强与统一,成功地激发和坚定了热情与决心,同时促进了学生的爱校爱国爱党之情。此后,学生纷纷参加一线志愿工作,不少学生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团队;一部分学生利用专长,积极地进行了贴合当下社情的宣传作品的创作;一些学生制作了动态表情包,丰富了文宣工作;在各种一线志愿活动中,报名者甚众,同时对此活动无人询问加分等功利性问题,只愿为社会出一份力,尽到一名青年的责任。从群体日常状态的观察中来看,相对于居家学习初期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变,精神状态呈积极态势。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第一、应重视精神力量的激发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发扬民主精神,宽松学生与导员之间的言论环境,积极地倾听学生深刻的、不成熟的,甚至是现阶段比较无理的想法,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树人目的。第二、辅导员要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层次,同时更要注意“接地气”,用“下里巴人”的形式展现出“阳春白雪”的内涵,摒弃压服,注重说服,这样才能切实达到教育的目的,树立起在学生群体中的威望。第三、培养锻造一支有纪律、有组织、有信仰的学生骨干力量,发挥同辈群体中先锋军的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重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校园中,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更不能丢,它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辅相成,同时又是团结群体意识,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的重要精神指导。

猜你喜欢
居家群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