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湖南汽车工程学院为例

2021-03-07 09:01邓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课堂

邓珊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1、前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场关于教育的“大变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信息化教学平台已逐步建立。“互联网+”课程以其智能、大众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系统为信息化教学开创了一个信息化、交互化、时效化的新型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资源得以共享,师生沟通不再有时空限制。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教学工作”普遍以理论课、选修课开展为主,对体育教育课程的应用寥寥无几。其中,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众多体育教师始终践行一个字——“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缺失;且体育课区别于理论课教学,不是简单将课程视频等资料放到网上供学生观看这么简单,将体育课与 “信息化教学”相结合既能增强学生技术水平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更好的应用于体育教育的技术课上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2、“智课堂”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2.1、以“智课堂”为载体,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体育课堂得到了延伸

“信息化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转变,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随心、随性的进行师生互动,使教学信息化、课堂信息化。特别是近两年为响应阳光体育运动,我校已经在学生中普及“高校体育”的应用软件以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长跑锻炼。但仍存在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完成每学期规定的体育长跑任务。有了“智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在“智课堂”平台布置课后任务,规定每周或者每月达到的公里数,学生将跑步数据上传至“智课堂”,组织班级内部PK赛,在体育课堂之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督促学生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2、促进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有了“智课堂”平台,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教师搜集相关教学内容资源,研究教学软件,录制教学视频,组建教学资源库,让资源共享,将相关的学习、训练视频等上传至“智课堂”平台,体育课程结合视频、声音等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直接观看,容易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同时还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实现生生互教、师生交互教学的多模式一体化的信息化课堂,使上课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2.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传统教学+“智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智课堂”平台发布自己感兴趣的锻炼视频,并在课上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练习,分享一些健身相关的知识内容,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自主分析,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对于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3、“智课堂”平台在体育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大一太极拳教学为例

为更好的将“智课堂”教学平台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选取大一“太极拳教学”为例,探索“智课堂”教学平台应用到体育课堂的实践,构建“传统体育课堂”+“智课堂”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主动参与体育课堂以及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达到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环境三方面的提升。具体操作如下:

3.1、课前——利用“智课堂”平台资源,以自主学习模仿为主导

教师在课前将太极拳的教学视频上传至“智课堂”教学平台并布置学生进行学习的任务。学生利用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并自学,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学习小组在课前在“智课堂”教学平台发布5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锻炼视频或者与健身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课前观看平台上的太极拳标准技术动作视频和学生自带准备活动视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技术动作掌握能力也提高迅速!

3.2、课中——通过“智课堂”平台教学视频随时纠错学习;建立学生自己的准备活动、体育理论知识包

指定学生利用课前5-10分钟自带准备活动或者分享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讲解示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带领学生们进行练习之后,布置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学生就可以利用“智课堂”平台已上传的太极拳教学视频,直观的观看线上视频,进行自我观察纠错,练习伙伴之间互相观察纠错。教师巡回进行指导,照顾到每位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其发现错误动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课后——以“智课堂”平台为反馈,及时评价反思

教师针对学生上课自带准备活动或者分享的体育知识进行评价,将改进措施标注供大家参考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评价反思能力;而平台会根据学生完成权重设置的工作量,获取平台成绩,结合实践考核分数与阶段性考核分数形成最终考试成绩,基于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智课堂”在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与课堂结构,限制了移动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教学过程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套路,课堂结构也一般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四部分”结构模式。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限制了移动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当前,移动信息化的环境下,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不断创新方法,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构,如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

4.2、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于体育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内容,部分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教师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再加上自身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所以在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中,表现的不够十分的积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在“智课堂”平台上传课件、教案、视频等并且需要录制在线视频,教师备课要求高、压力大,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

4.3、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限制了“智课堂”的使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模仿接受,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学生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也需要教师去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出来,让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获取体育知识,上传至“智课堂”平台,与同学、老师共同分享、学习。

5、结论与建议

5.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进传统体育课堂

任何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终究要为课堂、为教师、学生服务。体育课不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不停地进行简单重复的训练,“线上+线下”的即时反馈与交流,使教师能随时随地监督学生,学生也能及时的答疑解惑;而学生课后的练习可通过上传作业的形式得到教师的随时指导纠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2、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盲目的追求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移动信息化技术,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场地器材等综合因素。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才能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

5.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效果需要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估。对于学生而言,评估体系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特点,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考查、参与度的评价和心理的发展,还可以进行量化,根据学生的阅读、访问浏览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给学生提供匿名评价教师的平台,作为教师移动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参考,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体育教学的质量。

5.4、提高教师移动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调控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是实现移动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移动信息化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移动信息化技术,把握移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定会成为未来教学中的主流,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手段,结合课堂教学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不论是“体育技术课程”还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定要始终本着“实用的原则”为学生、为新型课堂服务,坚持不忘初心。

猜你喜欢
信息化体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