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酮通络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9-06-21 06:37楚尚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甲磺酸全血供血

楚尚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为表现方式的脑血管疾病[1]。中老年人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高发群体,因病情反复发作,且治愈难度较大,在临床上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2]。葛酮通络胶囊属于中成药,葛根总黄酮作为该药的主要成分,能有效对抗反复性脑缺血的现象,有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功效[3-4]。被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本研究通过给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5.7±5.3)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4.3±0.6)年;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6.1±5.2)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4.7±0.5)年。研究入选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所有患者都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且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疾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治疗,6 mg/次,3次/d。观察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葛酮通络胶囊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的用法及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葛酮通络胶囊(国药准字Z20060439,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2粒/次,2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变化状况与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有效:患者治疗后眩晕、恶心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除,血流变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痊愈: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工作、生活,且血流变学指标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对比差异分别用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表1)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血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表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s) 单位:mPa·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s) 单位:mPa·s

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血高切 全血低切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对照组 41 治疗前 8.09±1.21 59.68±7.26 19.88±2.37 1.83±0.26观察组 41 治疗前 8.24±1.05 60.74±6.15 18.94±2.43 1.85±0.24 P值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41 治疗后 7.38±1.32 52.47±7.06 16.41±3.09 1.79±1.02观察组 41 治疗后 6.75±1.34 45.82±7.11 14.67±2.41 1.46±0.21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常见病,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损伤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甚至还会诱发严重的脑血管性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5]。因此,对于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患者而言,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成为了当前临床治疗的重要研究内容[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葛酮通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与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的对照组,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说明采用葛酮通络胶囊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为甲磺酸倍他司汀属于微循环改善剂,作为新型的组胺类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能有效舒张血管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促进脑部血液微循环,减轻患者的淋巴结水肿症状[7-8];另一方面是因为葛酮通络胶囊作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葛根总黄酮,其中含有葛根素、大豆苷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葛根在现代药理学中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和血液供应等作用,同时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效果[9]。葛根总黄酮则能起到减轻因反复脑缺血引发的严重脑水肿症状,能保护患者的脑功能[10]。因此,葛酮通络胶囊能有效降低脑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强脑部血流量,促进脑部微循环。

综上所述,葛酮通络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可有效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甲磺酸全血供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辣语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