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综合气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2019-03-16 05:41胡会敏
医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套管气管氧气

胡会敏

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 云南会泽 654200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由于呼吸中枢受损及意识障碍,常导致呼吸系统梗阻,因气体交换困难而出现氧气供应不足,严重者可因缺氧导致脑损伤。临床上为改善缺氧状况常采用气管切开术,但是由于呼吸道开放,因而呼吸道内存在大量常驻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针对气管切开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气管通气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通过采用综合气道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3±3.7)岁。B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7±3.9)岁。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合理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协助患者采用合适的体位,定期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坚持无菌操作护理规范。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气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气管切开护理。密切观察气管切开后切口部位出血情况,及时清洗受到污染的局部皮肤和敷料,坚持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②气管套管护理。定期对气管套管装置进行清洗消毒,首先将内套管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5—10min,然后煮沸消毒。或者将内套管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置入45℃含酶清洗液中,同时用超声震荡清洗15min。清洗消毒完毕后用绷带妥善固定好外套管,控制好松紧度,以患者感觉舒适、套管不发生滑脱、移位引起患者窒息为宜。③吸痰护理。患者在气管切开后无法进行自主咳嗽排除痰液,积蓄在气道内的痰液可引起细菌入侵并大量繁殖,导致呼吸道感染。如果痰液量过多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和呛咳,影响到治疗和恢复。定期为患者吸出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吸痰时可适当提高氧气浓度,避免发生低氧血症。要坚持无菌操作规范,动作应轻柔舒缓,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气管切开后前3天每隔0.5—1小时吸一次,后期可以改为每隔1—2小时吸一次。吸痰时要边吸边提、左右旋吸,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秒,痰多时可分次间断操作,最大限度将呼吸道内的痰液清除干净,每次在患者的反应完全平稳后再行操作,防止因操作刺激引起过激反应。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帮助其排除痰液,如果痰液过浓,可采用电吸引振荡排痰机给予背部振荡,协助排痰。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取痰标本送检,根据检验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防止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④气道湿化护理。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低下,气管切开后由于身体较为虚弱,体液分泌能力降低,通过套管呼吸时容易引起气道干燥,对气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到呼吸功能和效果。因此,应当加强气道湿化护理,保持呼吸道内的湿润度。通常采用注射泵持续注入湿化药液的方式进行气道湿化护理,根据痰液黏稠度合理控制注入速度,通常以0.2—0.4ml/min为宜。一般患者可以采用0.45%的氯化钠溶液,每天用量不超过250ml;如果已经形成血痰、痰痂,应采用1.2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以减轻痰痂和痰痰液量,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可以通过对吸入氧气进行加温加湿的方式进行氧疗,给予高于患者自身的吸气气体,保证吸入氧气浓度不因吸气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增加气道内的湿润度,降低痰液的排出难度,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有利于人工气道的正常运行。⑤拔管护理。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拔出气管插管时,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可以先堵管24—48小时,密切观察患者对于操作的反应,如果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反应,可拔除管道,同时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监测其神情、呼吸和血氧情况。管道拔除后用油砂覆盖气管切口,并定期给予更换,防止伤口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2-3]

①并发症的发生率。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χ2=9.265,P=0.002<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2.2 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χ2=6.154,P=0.013<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因意识和神经系统功能性障碍,常伴有呼吸系统阻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容易引起脑组织及多种系统损伤,气管切开是改善气体交换状况的有效急救手段,能够有效增加氧气的摄入量,防止脑组织细胞因缺氧造成损伤。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容易引起细菌入侵和繁殖,常引发切口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影响到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气体交换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综合气道护理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切开护理、套管护理、吸痰护理、气道湿化拔管等一系列护理方法和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畅通、在氧气供给、防止细菌入侵、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综合气道护理,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2%,明显低于A组的53.33%(P<0.05)。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77.78%(P<0.05)。综上所述,针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综合气道护理,有利于改善气体交换状况,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套管气管氧气
套管保障“接力赛”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大口径井套管安全下放关键技术及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