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2019-03-15 08:43何晓倩
医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妇科次数切口

杨 婷 何晓倩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830011

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切口疼痛相对轻,疼痛主要为非切口疼痛,如:气管插管所致咽喉痛、放射疼痛、腰背痛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受,影响患者康复。临床实践[1]发现在采用腹腔镜手术后,有70%以上的患者容易出现术后非切口疼痛现象。疼痛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会导致应激水平上升,是术后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管理质量,医院尝试制定新的护理干预策略。本文以100例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非切口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择期腹腔镜手术,均全麻;②知情同意;③初次手术,非分期手术;④认知精神正常,可进行疼痛评价。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存在感觉功能障碍,如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神经功能障碍。退出标准:①手术失败,转开腹手术;②危重症,需要转ICU监护。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8~66岁,平均(46.2±4.1)岁。身高体重指数(BMI)(21.1±1.6)kg/m2。疾病以及手术类型:肿瘤囊肿等病灶切除、剜除27例,子宫及其附件全次切除术16例,不孕症综合治疗7例。观察组年龄18~69岁,平均(45.8±4.2)岁,BMI(21.0±1.4)kg/m2。疾病以及手术类型:肿瘤囊肿等病灶切除、剜除28例,子宫及其附件全次切除术16例,不孕症综合治疗6例。两组对象年龄、BMI、手术类型、麻醉方法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后进行疼痛监护,根据患者的疼痛强烈程度,选择阶梯药物镇痛。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综合疼痛管理,包括:(1)术前护理:①疼痛健康教育,编制疼痛宣教材料,图文并茂的说明疼痛的危害、发生机制,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疼痛与睡眠障碍、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腹腔镜手术并非无痛,也会存在放射痛、腰背痛等,患者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自我管理非常必要;②责任护士术前传授患者非药物疼痛控制方法,包括情绪转移、肌肉放松、音乐镇痛等,每名患者都必须掌握一种及以上的疼痛自我控制方法。③疼痛的预防策略,患者在术后需要尽量放松肌肉,避免僵直,以减轻肌肉酸痛,遵医嘱进行卧位更换等工作,以减轻腰背痛。④进行认知干预,重点阐述疼痛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让患者认识到自我的情绪控制、耐痛阈之间的关系。(2)术后护理:①控制刺激因素,提升患者的耐痛阈,改善住院环境,加强开窗通风、控制噪音,做好家属的管理,保障各项护理工作井井有条的开展。②合理分配好床位。尽量将性格、身份背景相合的患者安排在同一间病房,以利于患者之间有共同语言进行交流,转移注意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是转移注意力,获得愉悦感受的有效途径。③对于腰背痛与膈下疼痛,重视体位管理,重视体位、微调,对于留置管道的对象,也需要进行体位的管理,尽量维持自然舒张状态,若出现体位不适,及时告知护士进行调整,以获得舒适的体位。将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双手外展不超过90°,做好肩部保暖,减少肢体的暴露,有条件者也可侧卧位,避免肩背部受压。③放射痛,术后早期低流量吸氧,2~4L/min,以利于二氧化碳排出。④对于医源性的疼痛,需要日常护理护理过程中,引入无痛护理理念,医嘱护士尽量规范操作,轻柔操作,减轻医源性疼痛。⑤重视留置针的管理,加强输液早期的流速控制,预防性应用3M透明贴、新鲜芦荟等外敷,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⑥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需重视肿胀的预防,加强饮食管理,避免摄入富含K+的食物,降低血压粘稠度,抬高下肢,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下肢胀痛。⑦根据患者的需求,安排音乐镇痛、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法缓解镇痛,出现慢性疼痛后,可按压涌泉穴,1日3-4次,每次10min,也可开展文娱活动,如阅读、玩电子游戏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性疼痛发生次数,镇痛药物口服次数,住院期间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引起的觉醒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急性疼痛发生次数、镇痛药物口服次数、住院期间疼痛引起的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疼痛控制情况对比(±s)

表1:疼痛控制情况对比(±s)

住院期间疼痛引起的觉醒次数观察组 505.6±1.21.1±0.63.4±1.5对照组 5015.3±3.61.9±0.712.6±2.3 t 7.0253.54412.812 P 0.0000.0310.000组别 例数 急性疼痛发生次数镇痛药物口服次数

3 讨论

腹腔镜术后绝大多数非切口疼痛是可以控制的,但传统的护理预防方法稍显不足,此方法更重视患者疼痛的监护,实施的是阶梯镇痛,能够将疼痛控制在可以一定的水平,但许多能够预防控制的疼痛未能获得有效控制[2],除常见的腰背部、膈下外,还可能出现输液侧手臂、下肢疼痛,患者对疼痛的控制质量并不满意。目前对于妇科腹腔镜疼痛的护理研究结论指标,主要集中在VAS评分上,绝大多数研究显示强化护理能够降低VAS水平,但VAS水平容易受到主观因素、患者用药因素影响,即使未采用强化护理,常规护理通过用药,一般也能够将疼痛控制在轻度水平,这会影响研究的可信度[3]。本次研究中,以急性疼痛发生次数、镇痛药物口服次数、住院期间疼痛引起的觉醒次数为指标作为对比内容,能够更真实的反映护理对疼痛发生情况、疼痛作用的影响。本次采用的综合疼痛管理,通过给予患者术前健康教育、训练指导等方法,以提高患者非药物镇痛自我控制的能力,重视提高患者的耐痛阈。同时在术后,采用积极的策略,如无痛护理、传统中医疼痛护理等方法,预防疼痛,控制疼痛。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疼痛发生次数、用药次数、疼痛觉醒次数在综合疼痛的管理下,显著下降(P>0.05),数据说明,此种护理方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可在临床护理中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妇科次数切口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