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化疗药物渗漏中的应用效果

2019-03-15 08:43祝翠青曲晓明
医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癌症

祝翠青 曲晓明

威海市立医院化疗三科 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发展、生活节奏等进一步加快,化学农药、尼古丁等的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进而癌症患者也不断增加。临床上,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对患者长期的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由于其药物的浓度高、刺激性强,大部分化疗药物都会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上患者经历反复的静脉穿刺,在对其给药过程中,极易出现药物外渗,使得局部的组织受到刺激与损伤,严重者甚至发生静脉炎[1],最终影响到癌症患者持续治疗,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化疗治疗中预防化疗药物渗漏无疑成为了临床护理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疗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6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2.9±6.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5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2.1±6.5)岁。所有患者进行注射的部位均为双上肢,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癌症威胁生命安全,长期化疗增加身体痛苦,加重心理负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治疗疾病信心。(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制定科学饮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主,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为身体提高充足营养,促进身体康复。(3)疼痛护理。患者治疗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聊天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或服用常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疼痛。(4)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病房湿度与温度适宜,保持室内处于恒温状态,加强通风,保持干净整洁。(5)健康教育。为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护理人员可耐心、认真的为患者讲解有关此类疾病的病因、并发症、化疗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等增加治疗疾病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化疗护理干预。包括:(1)健康宣讲:向患者介绍相关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外渗的知识,提高其认知度,同时告知患者对其给予化疗、静脉滴注的注意事项及可能会出现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在心理上的恐惧感。(2)预防性护理: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了解,以及药物外渗的危险性;化疗前,进行生理盐水250mL静滴观察,确认无药物渗漏后可进行化疗治疗[2];用药前了解患者病情,严格把控用药量,提前做好静脉滴注准备;选择好进行穿刺前静脉,针对进行穿刺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操作能力,避免穿刺时刺破血管,造成化疗药物的外渗;鼓励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进行静脉滴注的过程中,要叮嘱患者尽量将行滴注的肢体抬高,确保静脉回流;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经常到病房进行巡视,以便在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能尽快的进行解决;化疗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3)紧急护理:若患者出现药物渗漏情况,护理人员立刻终止静脉滴注,并将药物排除,对其已经渗透的药物,用解毒剂进行灭活[3];若其药物的外渗量较多,要及时给予药物进行修复,预防发生静脉炎。(4)沟通护理:发生药物外渗时,要通过耐心解释、情绪安抚等方式让患者的情绪稳定,然后找到外渗的原因,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与沟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进而影响医患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不断的上升,临床上对无法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多采用化疗治疗,化疗治疗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有利于治疗和控制患者疾病,延长生存期,但是另一方面化疗药物也会对患者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害。有相关研究表明[4],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容易发生化疗药物渗漏,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化疗的时间较长,在反复的穿刺下导致血管受到损伤;进行化疗的部分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静脉组织的纤溶活性,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化疗药物具有高渗刺激性等,都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毒反应,导致局部性的组织坏死现象的发生,进而出现血管变硬或失弹。而化疗药物渗漏后不能及时进行化疗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治疗进程均造成严重负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疗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说明,给予化疗护理干预,在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时的效果显著,一方面能有效的减轻患者在平时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和焦虑,另一方面在治疗效果上也更加显著,患者能积极的配合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效的开展化疗工作。综上所述,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在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出现率,能够有有效预防静脉炎,值得在临床化疗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表1:化疗药物渗漏对比(n,%)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癌症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规范化护理对降低CT增强造影检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的价值
CT 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干预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癌症“偏爱”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