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

2019-03-15 08:43婷*
医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医治脑梗塞肢体

徐 丽 孟 婷*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众所周知,脑梗塞的致死率、致残率呈上升趋势,81%病人医治以后会出现肢体、语言障碍。脑卒中神经受损致使病人的康复时间延长,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病人的医治时间和护理时间被延长[1]。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研究初期康复护理给病人四肢运动带来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病人,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纪32-75岁,平均(48.22±11.41)岁。纳入标准:(1)满足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初次生病,四肢活动受限;(3)住院时间超过7周;(4)肝肾健全;(5)没有传染病或者皮肤病;(6)思维逻辑正常;(7)血压、血糖正常。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上述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比较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初期康复护理。其中,康复护理主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神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及时和病人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第二,脸部定期进行锻炼;第三,帮助病人摆放肢体,每隔1.5小时更换体位;第四,训练肢体;第五,训练精细动作。

1.3 评价指标

采取FMA评分法评价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量表主要涉及两个部分,分别为上肢、下肢,前者总得分65分,下肢总得分35分,累计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越强;采取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的ADL,此量表涉及多个项目,例如,洗澡、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各个项目依照完成情况被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内采取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上肢、下肢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7个星期以后,试验组病人的上下肢评分明显高于比较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干预之前指数没有差异,干预以后试验组指数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为康复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评分、指数对比

3 讨论

脑梗塞医治一段时间以后,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但仍有少数病人的肢体活动受到限制,情况严重的话,还会留下后遗症,不利于提高病人日后的生存质量。所以,研究病人在脱离危险期以后,能否采用特殊康复方法帮助病人快速恢复肢体,提高生活质量,消除不良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显示意义[2]。

对脑梗塞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除了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以外,还应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医治,努力提高康复水平。紧接着,护理人员还应指导病人如何摆放肢体,定期训练他们的肢体功能。在该研究中,试验组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症状都趋于稳定,3d以后就可以锻炼肢体[3]。在此期间,全部病人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且生命体征波动小。大多数病人在10天以后,其关节活动功能加强,可以慢慢下地行走。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对病人进行安全指导,坚决不允许过度运动,避免出现肌肉撕伤或韧带拉伤等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脑梗塞病人因为肢体功能受到影响,故自理能力差[4]。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先明确康复护理目标,并定期指导病人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5]。

综上所述,初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脑梗塞病人快速恢复肢体运动能力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医治脑梗塞肢体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分类医治
肢体语言
神奇的医生
肢体写作漫谈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面试六禁忌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