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

2019-03-15 08:43姚树生
医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息骨科康复训练

刘 利 姚树生

威海市立医院创伤骨科 山东威海 264200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疼痛感,继而带来身体、心理上的不适,直接影响到其术后康复训练的有效进行[1]。舒适护理指的是对护理活动加以舒适性的干预,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保持在愉快的状态下,或者是降低其不愉快程度。为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感、为其术后康复训练奠定良好前提基础,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我科采用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对其术后康复训练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创伤骨科接受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41.5±3.4)岁,致伤原因:砸伤5例、车祸伤14例、摔伤23例、坠落伤8例;观察男28例、女22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2.3±3.5)岁,致伤原因:砸伤5例、车祸伤13例、摔伤24例、坠落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正确体位、良好的护患关系等。

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1)引入激励法。①关怀激励:主动告知患者积极做康复训练、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会产生的有益影响,全面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对患者微小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患者感受到心理上的舒适,继而增强康复自信心;②目标激励:明确康复目标,针对性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爱好、康复愿望等差异,制定科学、完善的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使患者全程感受到生理、心理的舒适感。同时在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基础上,将目标分解成为易实现的小目标,从而使患者能够全身心、更为主动、更为舒适的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去;③疼痛处理:针对术后疼痛的这一必然情况,为缓解疼痛感,在主要以激励为主的同时、辅以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通过播放音乐、鼓励患者间的交流等方式,使患者降低对生理疼痛的感受;④体位选择:考虑到患者患侧情况,应帮助患者慢慢调整到其自觉舒适、又不会影响患肢恢复的舒适体位,正确帮助患者翻身,以激励法鼓励其做石膏内肌肉收缩运动,未被固定的关节要反复活动,以防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问题。(2)引入全息理论。全息学认为,每个机体的组成都有若干全息胚,其中各对应点都有相应的生物学特性,它不仅包含全身的遗传信息与生理信息,且于病理条件下,无论是全身还是局部病例信息,都会对应的出现在全息胚当中。可视宇宙为一个全息系统,人们生活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其精神、心理变化都会受到社会全息律的影响。①就社会心理会对患者产生影响的这一调节因素当中,应予以社会支持的重视,家属则是患者最为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家属对骨折的认知、理解及支持程度,均是影响到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就这一层面来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做有效的宣教,使其了解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继而鼓励患者在全身心舒适愉悦的状态下配合治疗;②因受到患肢肿胀、功能障碍的影响,患者不免会有焦躁不安、恼怒等负面情绪出现,护理人员在理解患者的同时,还应耐心、周到的护理患者,对患者的搬运及治疗都要细心、轻稳,尽量缓解患者痛苦,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因素,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心理的舒适感,提高治疗的信心,辅以心里疏导的同时,可联合手法按摩患肢及学位,不仅有益于纠正患者正气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加强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另外按摩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传递,能加强患者对治疗的授入性,从而使患者在舒适的氛围当中放松心情,躯体得以缓解。

1.3 护理效果评估

在康复训练三个疗程(6周)之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20°为正常)、徒手肌力(>2级为正常)、日常生活能力的巴氏指数和患者主动配合度(能、否)。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数据皆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并采用卡方(χ2)检验方法,录入到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当中进行数据分析,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巴氏指数、配合度提高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功能、配合结果的对比[n(%)]

3 讨论

当前,护理学科的发展呈泛化、交叉的态势,临床护理思维也应朝着多向思维转化,护理学科中需引入边缘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来实现嫁接、创新[2]。在舒适护理当中引入全息理论应用于骨科,因全息论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是经由人得到感官作用于人的情志继而影响人体的[3],由此可见,躯体伤残造成的精神伤害,要比形体残疾更严重,情志因素除了是内伤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还会影响到骨折的良好恢复,延误病情[4]。所以,想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患家属与医护人员必须要作为一个共同合作团体,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当中去,主动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缓解其痛苦、促进康复。另外在舒适护理当中引入激励法,是结合患者心理需求,科学运动一些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参与者的动机,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因骨科患者术后卧床,受到疼痛、固定等因素的影响,肌力下降,虽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但由于康复训练时间漫长,且是一个持续性不间断的过程,所以患者较易产生厌倦心理、缺乏信心及主观能动性,通过在舒适护理当中引入激励法,能够激发患者为目标而奋斗的欲望,调动起积极性、进取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从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功能、配合度皆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这也证实,采用有效的舒适护理方法,能够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其功能、配合度。

猜你喜欢
全息骨科康复训练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全息投影"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