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宝驾出行李如彬:“BAT”来了是好事儿

2017-06-15 15:58撰文王涛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7年6期
关键词:租车支付宝单车

撰文/N.E.S 王涛

专访宝驾出行李如彬:“BAT”来了是好事儿

撰文/N.E.S 王涛

从学大教育到宝驾租车,李如彬的跨度或许比别人要更大一些,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浪潮涌来时,他嗅到了出行市场的商机,创办了共享汽车平台,并励志要将8种交通工具全部集中在这一平台上。

日前,六大共享单车入驻支付宝平台的消息让人们猜测“BAT”这样的巨头接下来会不会将触角伸向汽车共享的平台。对此,宝驾出行CEO李如彬却说,“BAT来了是好事儿。”

由“P2P”租车转战分时租赁

很多人知道李如彬这个名字,源于他在2010年与金鑫和现任58同城CEO的姚劲波创办的学大教育。二十四五岁的他们刚刚走出校园不久,便有了创业的激情。而后,学大教育在纽交所上市,李如彬退出了管理一线,只担任董事长,主要工作是召开董事会。2013年10月,同为学大教育的联合创始人、与他有着十几年深交的姚劲波所创办的58同城上市给了李如彬很大影响。近40亿的市值远远超过学大教育十几倍,这让李如彬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威力。

在这种激励下,李如彬由从事多年的教育行业转向了“P2P”租车市场。而之所以有了如此大的跨越,李如彬说,“我一直在看市场的模式,发现出行领域存在着拥堵、污染、停车难等多种问题,问题就意味着机会。”于是,2014年3月,宝驾租车正式上线运营。其定位为私家车分享平台,主要业务是在租客和私家车车主之间搭建了一个在线的通过地理位置就近找车、分享车辆座驾的平台,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即时地连接了有租车出行需求的驾客以及附近分享的座驾及其车主。

然而,这一模式并未持续太久。2015年底,李如彬大幅度调整了公司业务,将主营业务瞄向了分时租赁市场,当时公司大规模裁员还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而之所以不再发展P2P业务,转战分时租赁市场,李如彬解释道:“这都是发展阶段的必然,我们看到P2P这样的预约式见面的租车方式体验较差,而时代的发展自然会淘汰这种模式。”同时,李如彬也看到了分时租赁市场的先机。他说,“2015年有大量的电动汽车被闲置,于是就有人想怎么去利用它创造价值。我们认为,分时租赁是未来主流的租车方式。”他进一步解释称,去年,分时租赁的智能硬件也已经研发并且较为成熟。在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宝驾租车正式转战分时租赁业务,而P2P租车业务则就此停滞不再继续发展。

轻资产的平台模式更难发展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较有规模的分时租赁企业已经达到30家左右,其中大多是通过租赁和采购车辆来发展的重资产模式,而像宝驾出行这样的轻资产投入平台企业却屈指可数。当被问及轻资产与重资产相比,哪种模式更容易发展时,李如彬坦言“都不容易,但轻资产模式发展更难。”

它解释道,“因为平台的机会现在很少了。从过去的数据来看,可能三至五年才会出来一个大平台,例如,滴滴、百度、今日头条等,甚至有的平台可能以后出现的时间会更长。而重资产模式每年都会出现很多。”

据李如彬透露,目前宝驾出行平台已经接入了20多家分时租赁运营商,但主要是以中小型的初创公司为主。而像绿狗、Gofun等规模较大的运营商暂未入驻。李如彬的计划是,“今年会有望接入这些较大的企业。”李如彬告诉记者,目前宝驾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以收取运营商10%-30%的利益分成为主。而谈及盈利时间,他略显尴尬地回答,“携程平台用了十年盈利,移动互联网可能快一点,早一年吧。”

“BAT”来了是好事儿

随着共享概念的火热,“共享+”的很多项目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就拿时下最火热的共享单车来说,ofo、永安行、小蓝、Hellobike、funbike、优拜等6家共享单车品牌都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用户直接通过支付宝首页的扫一扫,即可解锁上述品牌共享单车。而同样做共享的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如果遇到支付宝、BAT这样的巨头来袭,是否将被席卷呢?

李如彬却乐观地表示,“共享汽车虽然回报周期长、资产更重、难度更大,但它是一种需求量较大的出行解决方案,所以好的运营公司一定会得到资本的大力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还坦言,“一个投资人的支持会带动其他投资人跟投,包括共享单车也是跟投,因为投资人自己也不确定,有一个领头的,你投我就跟,所以有一家去投就会带动好多家,当然是好事。”

猜你喜欢
租车支付宝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转账
日本人租车为午休?
11岁少女被支付宝聘用:养出优秀的孩子,离不开这3点
抢占消费者心智
零花钱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站在春运抢票风口,如何用好营销带动租车出行消费升级?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