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费尽心思,铸就城市艺术之魂

2016-11-23 09:04
现代苏州 2016年24期
关键词:歌唱家交响乐团艺术节

她费尽心思,铸就城市艺术之魂

高雅艺术和亲民路线齐飞,赏大师作品共品各色艺术一色。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生活在苏州的文艺控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儿。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每一次成长,每一重跨越都牵动着市民的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文化与艺术的土壤,这里的人们懂得享受文艺。对品质的追求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我们有目共睹的是,这些年,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凭借其独特魅力,不断吸引高雅艺术的同时,也不忘走亲民路线,让苏州人无需远行便能欣赏到诸多经典艺术作品。

她的美,由表及里,再由内而外地散发

如果你见过她,就会爱上她。你会因为她,爱上整座城市。

临湖而筑,建筑呈椭圆,造型犹如“新月牙”型,与波光粼粼的金鸡湖连成一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阳光下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耀眼夺目;夜幕下的她,流光溢彩,光芒更加闪烁。

如果从出身谈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绝对是系出名门,由世界顶尖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打造,与北京鸟巢师出同门。“一颗珍珠、一段影壁和一座园林”是安德鲁设计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将这三个苏州传统元素作为苏艺建筑美学上的立意,可以看出安德鲁虽然是法国人,但却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之韵。

远远望去,半圆形的身段,圆鼓鼓的造型,苏艺宛如珍珠的半圆形建筑,身披双层玻璃幕墙,在阳光反射下,形成了丰富的色彩效果;而夜晚,利用建筑高光乳白的照明,在视觉效果上,仿佛是仙女在湖面翩翩起舞,魅影跃动。

值得细细品味的除了外形,内部也十分考究。暂且不说在这里演出的各种悲欢离合,单单是建造上特意打造的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花草繁茂,这种融合了现代与传统设计理念的苏州园林式建筑,只要漫步其中,就能自动置身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之中。

2008年前后,人们习惯称这里是“小鸟巢”,皆因她的外墙设计与北京“鸟巢”相似,但其实她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苏艺的外墙更像是蚕丝放大了的效果,并且兼顾了遮光和节能。设计师采用六边形双层铝合金挂板为基本单元,通过连续的几何叠加,使外墙的空间感和延展性得到体现,从而将苏州的丝绸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

外形的打造早在九年前就尘埃落定,而这九年来,苏艺用自身努力,不断丰富内涵,由内而外散发着更加迷人的魅力,她不是“小鸟巢”,她的美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唯有置身于此,忘记人群的喧嚣,忘记生活的忙碌,忘记城市的纷扰,让躁动的心沉醉,享受属于自己的“桃源仙境”,才对得起这一切。

盛夏,与金发碧眼的男神、女神来场约会

《康定情歌》、《饮酒歌》、《我的太阳》……当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中外经典歌曲突然从人群中“冒出”,惊喜不言而喻。

7月15日晚,iSING! Suzhou 2016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首场主题活动在诚品生活·苏州惊艳亮相,一组清唱歌剧快闪更是迅速吸引了路人的眼球。参与活动的18位年轻貌美、帅气亮眼的中外青年歌唱家在约定的时间,出其不意,以歌会友,依托清唱、舞蹈等形式,让iSING! 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以“快闪”这一新颖的行为艺术方式,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用快闪的形式“唱歌”,不仅歌唱艺术家们十分投入,这样充满互动的形式,无疑让更多的市民对这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也让iSING!Suzhou更接地气,更好地与市民产生联系。

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性的声乐艺术节,“iSING! 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已是第三次在苏州举办。2014年,美国亚裔表演艺术中心与苏州文化博览中心合作,首度将iSING!引入苏州,成功打造了一年一度的“iSING! 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品牌,以音乐为媒介,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

如果你亲临过“iSING! 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的演出,你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美妙。

闭起双眼,你以为自己置身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听着世界级水准的中国民族艺术歌曲音乐会,但张开眼睛,你会惊讶地发现多数歌唱者都是金发蓝眼的美洲人及欧洲人,他们不单字正腔圆地以标准国语唱歌,更难得的是展现了歌曲中的深情,听他们用中文唱着《鸿雁》、《青藏高原》、《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月亮代表我的心》,观众彻底明白“音乐无国界”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每一年艺术节期间,歌唱家们都会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前两年的“快闪”活动不仅出现在星海生活广场、圆融星座购物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也去到苏州中心建筑工地,和工人们同唱一首歌;而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歌唱家更好地了解吴地文化,主办方还组织了“唱游苏城”活动,通过游览苏州人文名胜,把美丽的姑苏风情传颂至世界各地。

今年,主办方更是别出心裁地让歌剧与昆曲来了场浪漫邂逅,歌唱家们不仅走进了斜塘老街,携手昆剧演员,在这个夏夜带领着大家领略“当歌剧遇上昆曲”的美妙。同时,作为本届艺术节的收官活动,歌唱家们还乘游轮夜游金鸡湖,欣赏了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并在昆曲演员指导下,穿上昆曲戏服,学起了最原汁原味的昆曲动作。

因为iSING!Suzhou,每一年的夏天,苏城市民开始期待这么一群男神、女神的出现,大家一起共享音乐盛事。

戏剧是风,你是景,彼此相伴相随

你还记得自己第一场话剧是在哪里看的吗?反正我是特意跑去上海看的。为什么?因为2007年以前,苏州很少有一流的话剧演出,周末买张火车票去上海欣赏一场自己心仪的话剧,是不少戏剧迷的选择。

这样的局面,随着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发生了改变。从2007年开始,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知名导演的作品都陆续在苏艺上演,2011年苏艺成功主办了苏州首届话剧艺术节,从此话剧这一小众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扮靓了苏州人的大众生活。

从2011年开始,五年过去了,话剧作为一门有魅力的艺术,其精神就在于不断探索,而苏艺也始终将探索作为使命,让越来越多的话剧通过苏艺进入苏州,端上苏州百姓的精神文化餐桌。

“我希望苏州可以成为一座话剧的城市。而话剧,则成为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苏艺演出公司负责人张亮在去年接受采访时强调的。不知为何,对于那次采访,我一直记忆深刻,整个采访过程,张亮的话语中满怀他对于未来苏州话剧市场的憧憬,当然,这也是苏艺不断追寻的话剧梦想。

今年,苏艺将话剧的主题定位“2016戏剧场:戏剧和你,都是风景”,在延续往年戏剧传统的同时,苏艺更是首度发起举办以“其实你是一个演员”为主题的首届苏州青年戏剧节,邀请国内知名戏剧人领衔,结合专场演出、短剧竞演、讲座、工作坊、朗读会等活动,为苏州戏剧爱好者带来一场能看、更能演的戏剧嘉年华。

“做青戏节,其实就是想让苏州的剧迷有朝一日也能像北京、上海的剧迷们一样,不怕没戏看,只怕戏多到看不完”,在张亮看来,苏州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剧院数量和演出场次上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资源和专业平台。“我们的话剧演出大多是从外面引进的剧目,我们没有专业的话剧剧团,也没有专业的戏剧学校。但我们有一大群热爱戏剧的剧迷,如果把他们的潜能都发动起来,那将是巨大改变的开始。”

从“话剧艺术节”走到“戏剧元年”再到“戏剧场”,苏艺都在试图为苏城市民营造更好的戏剧环境。“我们希望通过大体量、高品质、多元化的话剧演出,让观众形成一定的观剧自觉,同时为苏州打磨出优质的话剧生态环境和土壤。”确实,对于真正的观剧者来说,参与是第一要素。他们不仅观剧,还积极探讨评论,戏剧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苏艺一直引领的目标。

以艺术之名狂欢,文艺一座城

每年九月,金鸡湖艺术节总会如约而至,为苏城市民奉上文化艺术大餐。创办于2012年的金鸡湖艺术节,作为苏州首个综合性、国际化的艺术节,总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

上世纪90年代初,西班牙凭借巴塞罗那奥运会、塞维利亚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西班牙”,此后,西班牙被大众视为发达的、现代的、甚至是时尚的国家。由此可见,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从文化的角度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折射城市文化环境、鉴赏水准和城市的魅力。而苏州金鸡湖艺术节,正以其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文化特征彰显着苏州城市的个性。

之所以会举办金鸡湖艺术节,也是伴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迅速崛起,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整座城市的艺术氛围不断浓厚,音乐会、话剧、芭蕾、艺术展……不同艺术形式的表演、展出愈发被苏州百姓所接受与喜爱。而这些年金鸡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当代,从经典到创新,从令人沉静的钢琴演奏到使人血脉贲张的摇滚百老汇,从充满象征意味的当代芭蕾舞剧到充满欢乐轻松氛围的儿童剧……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每年为金鸡湖艺术节精心打造的各类演出与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群众的艺术素养,也提升着城市文化魅力和美好形象。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场奇迹

你看过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出吗?你被她们感动过吗?

从一片空白到排演自己的芭蕾舞剧,再到走出国门受到国际认可,熟悉苏州芭蕾舞团的人们,无一不感叹,她们一路走来真心不容易。

“我们团的现状是人少,但我们可以把‘小而精’变成我们的优势”,李莹,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她说作为只有二十多人的小舞团,她们一直努力在剧目本身做出优势。

正如李莹所表达的一样,舞团能取得如今的成绩,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到独立完成优秀的原创芭蕾舞剧,甚至走向更大的舞台,所凭借的力量,就是作品。2010年创作中式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2011年创作时尚芭蕾舞剧《人偶情缘》、2012年创作民族芭蕾舞剧《西施》、2013年创作儿童芭蕾舞剧《胡桃夹子》、2014年创作现代芭蕾舞剧《卡门》……

从前往国家大剧院演出,到作为首支中国艺术团体受邀参加波兰第二十二届比得哥什歌剧节的闭幕演出,从世乒赛开幕式演出,到参与釜山国际舞蹈节,一部部优秀的原创作品,一场场精彩万分的表演,都叙述着属于苏芭团队自己的奇迹。

没有参与过芭蕾舞团建设的人,很难想象其中的艰辛。在硬件条件算不上一流的情况下,却能做出一流的作品与演出,苏芭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众所周知,芭蕾是西方舶来品,而李莹和她的舞团的目标则是做出一部部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的芭蕾作品。“我们希望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芭蕾舞作品,在舞蹈中不用再扮演别人,到那时,西方人看中国的芭蕾作品不再是一种猎奇的心态。我们相信,只要平心静气,一点点做,一定可以做到的。”

这是李莹和她的舞团的目标,虽然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大家,但对苏芭团队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更大的挑战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力,将民族的与世界的巧妙融合,苏芭必定将越走越远。

这个乐团BIGGER略高,我们震惊了!

苏州马上就要有属于自己的交响乐团了!这事儿从3月份开始,不仅在音乐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更在苏城市民心中掀起了波澜。

提起交响乐,你首先会想到什么?音乐之都维也纳还是柏林爱乐?事实上,在正式公布之前,很多人一直不太敢相信,苏州会成立这么高bigger的乐团。3月末,“苏州交响乐团2016年招聘启事”发布,在国内音乐界引发关注外,迅速“霸占”了苏州人的朋友圈,被广泛点赞和转发,直到那一刻,苏州市民终于相信,马上就能拥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了。

兴奋过后,有人提出疑问——苏州这样一个城市如此高调高规格地组建自己的交响乐团,有必要么?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苏州拥有戏曲、舞蹈等丰富艺术形式,评弹、昆曲蜚声海内外,却唯独缺交响艺术。这对于苏州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也是基于此,加上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需求,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成立苏州市交响乐团,全面推进苏州国际化进程,丰富苏州文化艺术门类,提升苏州城市文化品位。

苏州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陈燮阳认为,苏州作为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而且风景秀美、人文荟萃,建立交响乐团是非常必要的。“交响乐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一个城市的交响乐团水平,一定意义上可以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而苏州,正好拥有了一切先决条件。”

“从无到有,从零开始,我希望将苏州交响乐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乐团”,曾“掌管”上海交响乐团20余年,并将上交带到更广阔世界舞台的陈燮阳,对苏州交响乐团充满了期待和骄傲。

实际上,从筹备之初开始,苏州交响乐团就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品牌定位,进一步创新艺术形式、普及高雅艺术、弘扬传统与时尚文化,致力于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出色的交响乐艺术呈现在苏州的舞台上,让世界聆听苏州对交响乐的优质诠释,成为苏州文化建设和交流的城市新名片,大家对此也都充满了信心。

猜你喜欢
歌唱家交响乐团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草丛里的歌唱家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