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水稻生产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6-05-30 10:48宋光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宋光林

摘 要 重庆市合川区地理优势明显,属重庆市的粮食主产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剖析水稻存在的问题,寻求水稻生产的途径。

关键词 水稻生产;问题;对策;重庆市合川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02

重庆市合川区人多地少,田多土少,粮食生产在整个社会稳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水稻产量占全区粮食比重的份量大,约为64%。因此,要抓好水稻生产,必须要分析水稻生产的现状和找出高产的途径。

1 基本概况

合川区地处重庆的西北部,东径105°58′37″~

106°40′37″、北纬29°51′02″~30°22′42″,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流经境内,国道212线、渝武高速和重庆外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遂渝快速铁路、兰渝铁路经过合川,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来是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渝西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的重庆北部地区中心城市,素有“小重庆”之美誉[1]。海拔高度在185~1 284.2 m,多数为250~300 m。2013年统计年报表明[2]:整区占地约2 350 hm2,辖区内包含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计331个村、54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55.74万,其中农业人口105.32万人。总体来说,气候温润,适宜居住,春暖秋凉,四季分明,近年来,平均气温约为18 ℃,全年雨水充足,最高达1 519.8 mm,最低也有846 mm,植物覆盖蒸发蒸腾量为775.9 mm。无霜期331 d,日照1 316.2 h。有效水量22 863.5万m3,有效灌面52.17万667 m2。

耕地面积5.66万hm2中,低产田土2.88万hm2,占50.88%,其中低产田1.24万hm2,占稻田的21.91%,低产土1.54万hm2,占旱作土的27.21%[3]。总而言之,合川区气候适宜,土质优越,具有出产优质水稻的基本条件。

2 水稻生产情况

水稻是合川区主食来源,其栽種面积达到总耕地的1/2以上,约占全年粮作面积1/3。资料显示,1957年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峰值,为6.972万hm2;单产最高的是2005年,为517 kg/667 m2,2013年合川区水稻种植面积45 120.2 hm2,产量750.4 kg/667 m2,总产338 600 t,居重庆前列[4]。

3 问题探究

3.1 气候等主观不可抗因素,致使水稻单产骤减

倒春寒频繁,农作物损伤严重,如2006年4月12-13日,气温骤降了14.6 ℃,再加上刮北风夹杂着降雨;秧苗长势较弱、叶色泛黄、发白,失水,萎蔫;轻者占10%,重的达100%,但芯叶生长基本正常。栽插期间雨水常制约栽插进度,如2008年从4月22日降大雨后,一直到6月17日才降大雨,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栽插。生长期连绵阴雨,低温寡日昭,导致农作物存在不健康生长现象。抽穗扬花期遇极端天气,使得结实率下降,拉低产量。2006年遭遇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某些水稻品种结实率不到10%,造成绝收;2007年前期春旱连夏旱后,孕穗期遭遇连续降大到暴雨,个别地方已经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被淹10万余667 m2,绝收的达1 195 hm2。

3.2 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稻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全区现共有超过4.53万hm2的水稻,但只有近0.4万hm2的稻田进行过整体修缮,更多的稻田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整治。另外,有关水利灌输设施方面,也存在故障,虽然表面数据显示,有效灌面的灌溉面积达到了总耕地的76.725%,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水利设施已不能使用,有的是水渠不通,杂物拥堵,有的函洞存在垮塌或被各种残渣拥堵导致水流不同的情况;有的提灌设备损坏,相关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更甚于有的电路都没有通,再加之大部分水库、溪流被承包给私人用于水产养殖或家禽养殖,极大的阻碍了农民的日常用水。

3.3 种多乱杂,没有充分发挥增产优势

据种子管理部门统计,全区从2005-2008年,每年进入合川市场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多达180个以上,个别的品种是重庆市宣布退出市场的和未经审定的,有增产优势的品种占不到30%;水稻生产上能达到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不到20%,这就意味着水稻生产的潜力较大。

3.4 劳动力不足

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少,以前增产的精耕细作被遗弃。

3.5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生产成本过高,而粮食售价偏低,农民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因此失去了种植的热情,惠农政策也不能解决这种问题。

3.6 产量低

667 m2用种量低,移栽稀,形成窝稀苗少穗不足的现象。从2000年以来,重庆市合川区双凤镇农业服务中心对大面积水稻生产调查,多年平均667 m2用种量只有0.5 kg,667 m2栽水稻6 108窝(少者4 100窝),与高产栽培比较,667 m2用种量少0.5 kg,667 m2窝数少5 000窝,少81.86%,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3.7 管理不规范

农业技术回潮,秧田不培肥,秧田面积不规范又较少,秧苗多形成弱小秧苗,培育不出多蘖壮秧;大面积上板田多,杂草丛生,稻草、稻桩和杂草未在秋天翻犁压入土壤,产于稻草、稻桩和杂草上的虫卵与残留稻草、稻桩、杂草和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不能在水的长期淹泡下被消灭,因此越冬的病虫基数大,翌年病虫危害重。

3.8 施肥不合理

肥料施用不合理,比例失调。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很多农民不知道肥料的合理配比,往往使得营养失衡,几乎和少使用到专业肥料,只是一味地施撒氮肥,况且对肥料的性质和真假识别差,极易购买到伪劣假肥料,用于水稻生产上不但作用不明显,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危害,在施用方法单一,没有结合实际的考量来进行有效的施肥。

3.9 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

农业机械化推广步伐缓慢,不适应千家万户的生产形势。近年来,耕牛数量急剧下降,用于水田耕整的越来越少,微耕机的购买虽然有部分,但也是解决不了问题,在水田耕整上是板田越冬,开春后栽秧前农民用锄头适当翻挖后掏平或只掏平就栽秧,土壤得不到充分的熟化,稻草、稻桩和杂草未在秋天翻犁压入土壤中分解,开春后栽秧时稻草、稻桩和杂草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侵害水稻,使部分水稻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在机械化插秧方面,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不乐观。在机收方面,由于受气候和人为的影响较大,加之部分农村道路、田块大小、田块落差、户与户之间的承包地杂乱及品种不一熟期不同等问题,机收面积也只占20%~30%,这就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特别是不利于大户种植。

4 未来水稻生产的建议

4.1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加大支农力度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以来就有无粮不稳的说法,水稻是百姓的主要粮食之一,特别是南方,其他粮食不可长久取代它,要抓好水稻生产,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力度。

4.2 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旱涝保收能力。从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着手,力争利用上级和外来资金,对合川区水稻主产区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经改造后达到路道网络化,田块方格化,土层深厚化,土壤肥沃化,种田机械化的目的。

4.3 深化农技体系改革,进行技术革新

水稻产量不高,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整体的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新的技术落实不到位,一直沿袭旧习惯,没有与时俱进。相关部门要整顿好农技推广体系,使离岗人员归位,加强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现代科技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改变靠面积增加总产的传统生产方式,把着力点转移到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

4.4 用好国家惠农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在前提下,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发挥水稻生产,促使农民加大投入,提高水稻单产。

4.5 积极规范农业市场

对于种子的监督管理一定要落实到位,从源头开始,保障水稻的优质基因。各相关政府监理机构,要坚守自身岗位,严格执法,完善管理系统,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种产品,防止市场。提高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对于优良品种,积极宣传,对于群众予以正确的引导,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粮食作物新、优、专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尽快完成产品更迭,为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组合品种。

4.6 提高水稻单产

积极推广增窝增苗技术,提高水稻单产。为了获得高产,667 m2用种量必须达到1 kg以上,窝栽2粒谷种的秧苗,实现667 m2栽1.1万窝以上,使其具有较好的群体结构。

4.7 掌握新型施肥技术,实现科学化管理

积极推广病虫灾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确保常规技术不滑坡,高新技术有突破。

4.8 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一体化

因目前大量的人员,外流务工,导致生产力不够,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需要积极建设农业机械化工程,让现代科技代替传统人工劳作,让人们从繁重的农作中得以解脱,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4.9 对农民进行知识讲座,培养专业技能

积极发动群众,形成产品规模化种植,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的同时,也能提高其经济收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逯镜.合川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建议[J].科技传播,2012(6):66.

[2]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合川统计年鉴(1949-2013)[M].重庆:合川区人民政府,2013.

[3]合川县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发展总体规划[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89(4):4-30,53..

[4]周艳,胡犁月,周世杰.重庆市合川区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7):269-270.

(责任編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