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协调分析

2016-05-30 03:47杨林刘鑫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杨林 刘鑫

摘 要 为探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主要受4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政策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科技环境和城镇生态环境。研究结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9.27;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正处于不断丰富的阶段,然而,已有的研究多是对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关系的定性研究,而对于农田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匮乏,并且影响因素对协调发展的作用路径,影响因素与观测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程度如何还有待研究。基于此,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此进行研究。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在特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设定模型结构,通过相关数据验证构建的变量之间的隶属关系是否合理[1]。文章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运用SEM模型分析了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1 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分析

1.1 指标选取

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玉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角度,认为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是影响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因素[2]。钱丽等认为,基础教育、农村金融支持、科研经费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刘涛等从自然因素、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比重和行政划分等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4]。郭剑雄认为,结构转变、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影响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5]。

基于不同学者的研究,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结合当前实际和结构方程中对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定义,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政策制度(PLOI)包括税收政策PLOI1、农村金融支持PLOI2、医疗制度PLOI3、社会保障制度PLOI4、户籍制度PLOI5。城镇生态环境(ECOL)包括人均绿地面积ECOL1、废弃物处理ECOL2、环境质量ECOL3、农村绿化ECOL4。基础设施环境(INFR)包括号质量、网络覆盖情况INFR1、物流、通信服务设施完备性INFR2、道路交通条件INFR3、农村绿化ECOL4。科技环境(SCIE)包括科研经费投入SCIE1、科技人员数量SCIE2、受教育程度SCIE3。

1.2 数据分析

利用SPSS19.0首先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结果的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量表总体KMO值为0.836,在0.8~0.9,表明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解释度68.529%,通过了巴特莱特球体检验(P?0.000),统计量显著,对测量指标进行检验,问卷整体信度系数α为0.816,4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α值都在0.6以上,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1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过分析,得到如下结果:通过分析,没有负误差项变异的存在,标准化系数在基本都在0.5~0.95范围内,只有城镇生态环境→ECOL4是0.48,但也非常接近0.5,不影响整体,标准误差也在接受范围内。其中,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81,RMSEA值为0.052小于0.08,GFI值为0.930大于0.9,AGFI值为0.903大于0.9,表明模型拟合很好,从而说明本研究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

2.2 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方程模型分析

由3.1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结合问卷设计和因子分析结果,将这一更高阶的潜在因素命名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将问卷调查数据代入模型中,模型运行结果:CFI值为0.887,TLI值为0.890,IFI值为0.892,不在大于0.9的标准范围内,因此模型应予以修正,由输出的结果,根据MI值对模型进行修正,具体结果如下图1。

经过对模型的修正,都在标准值范围内,因此,模型是适配的。政策、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科技环境、城镇生态环境四個关键影响因素在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负荷量值分别是:0.882、0.77、0.729、0.491,且都达到0.05显著水平,说明这4个关键影响因素在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负荷量均非常理想。

通过对模型的修正,最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因此得出文章所构建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显著性,该模型是较为理想的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受政策、制度环境、科技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城镇生态环境4个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分别是:0.31、0.25、0.27、0.17,影响程度重要性排列顺序为:政策、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科技环境>城镇生态环境。

3 结论

文章在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关键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对成都双流县,当地农民、镇政府、当地农业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拟合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接受范围内,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证明了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政策、制度环境、科技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城镇生态环境4个方面。该模型研究的结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鲁成,黄斌.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118-122.

[2]刘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6):37-40

[3]钱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10-17.

[4]刘涛,曹广忠,郜晓雯.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评价及规律性探讨[J].人文地理,2010(6):11-19.

[5]郭剑雄.城市化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J].经济问题,2003(11):48-5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