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借“互联网+”东风谋划产业大融合

2015-11-18 02:33
时代金融 2015年31期
关键词:网民云南省常态

10月15日,以“跨界·融合·分享”为主题的2015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在昆明世博园中国馆举办,120余名嘉宾及2000余人参与。大会围绕“一带一路”、“电子商务”、“众筹”、“旅游”、“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创业”等话题展开,结合云南省的特色和优势,共商“互联网+”产业融合之道,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助力云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应对互联网发展的形势变化,在“互联网+”、“指尖问政”、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建设集经济贸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文交流四位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发展格局。特别在今年,牢牢把握“建省会、拓格局、转思维、重民生、从严管”五个关键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作为全省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责任和担当,充分发挥在全省深化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发展中的龙头支撑作用、转型升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在云南的互联网事业中先行一步,并服务于全省发展。

会上,备受业界期待、最具权威性的《2015年上半年云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云南省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网络行为与网络应用情况、企业互联网应用情况、互联网资源与网路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及解读。《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云南省网民规模达1666.2万人,19-30岁的云南省网民合计占比达51.2%,今年上半年云南省网民人均月度访问天数平均为14.0天。

专家观点

高新民:“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指出,互联网已经进入“泛在化+智能化”新阶段和虚拟与物理世界一体化新阶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还是消费型互联网,但正从消费型向生产型,即正在进行产业互联网化发展,将成为价值经济。

他表示,产业互联网化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总体上不是颠覆和被颠覆关系,而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产业互联网主体既包括为传统企业转型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和技术支撑企业,也包括转型后的企业,而后者的参与度更为重要。在此情况下,互联网技术将渗透传统制造业,衍生出生产型互联网服务,同时,生产型互联网服务逐渐增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韩斌:“互联网”+“一带一路”成新常态下发展新动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韩斌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契机下,应充分发挥利用“互联网+”思维,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云南有众多优质鲜花、菌类、水果、药材等“地上石油”,有“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区位优势,以及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在新常态下,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云南+互联网”的重要作用,架构起线上线下的“输油管道”,把云南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

他表示,“互联网”+“一带一路”将成新常态下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包括培育新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的产业、新的市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信息化、全球化,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加快资本流动、促进区域合作和分工;积极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扶贫开发等。

他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云南GDP为1.28万亿,增速为8.1%。而在新常态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将为云南插上跨越发展的翅膀。

猜你喜欢
网民云南省常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