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2-24 05:04邓君可陈萍玲杨杰华
护理与康复 2015年7期
关键词:血管性出院途径

邓君可,陈萍玲,杨杰华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邓君可,陈萍玲,杨杰华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临床治愈出院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出院12月及以后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出院6月及以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月,合理饮食、配合康复锻炼、按时复诊3方面遵医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遵医率。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延续护理;多途径;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7.03.030

在我国,老年人的痴呆发病率为3.9%, 其中血管性痴呆(VD)占据首位[1]。VD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院内治疗,而且需要院外治疗和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护理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护理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收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2-3]。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本院对30例老年VD出院患者开展了多途径延续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纳入标准:经MRI、CT及脑血管造影,确诊曾存在脑血管病变,根据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标准诊断[4],患者符合VD诊断;在本院临床治愈出院老年患者(年龄≥60岁);排除耳聋、视力障碍、拒绝接受延续护理等患者;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1岁,平均(68.3±1.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0例、大学及以上3例;入院时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MMSE)[5]13~25分,平均(18.5±3.4)分。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1~80岁,平均(68.7±1.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11例、大学及以上1例;MMSE评分13~25分,平均(18.9±3.6)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MMSE分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并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后1周实行电话随访,以后每月随访2次,持续时间18个月。电话随访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醒按时服药和回院复诊,若联系不到患者及家属,则安排在原定日期的第2天再次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为期18个月的多途径延续护理。

1.2.1设立多途径延续护理中心设立延续护理服务岗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选取、竞争等方式,选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且具备5年以上护理经验,拥有管理能力、心理学知识及科研能力的护士10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人,主要负责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护理和随访。

1.2.2护士工作职责中心的护士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基础疾病、家庭情况、社会情况等,制定随访制度和延续护理措施,采取轮换模式分配两组护士每月的工作内容,即前半月由A组护士进行电话、网络随访,B组护士进行家庭随访、邮寄书面资料等,并各自记录随访情况,下半月两组轮换工作内容,每月底开会进行总结,两组护士对各自服务不足进行讨论,并在下月的护理服务中改进,同时向科主任和护士长汇报每月的工作情况。

1.2.3随访内容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饮食、睡眠、病情变化、日常生活能力、家居环境、遵医依从性等,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提醒按时服药和回院复诊。心理护理:采取诱导式发问,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饮食起居护理:指导居住空间尽量简单宽敞,饮食宜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禁烟酒、咖啡、浓茶等。安全护理:避免接触锐器、热水、电源、火源等;限制单独外出,防误伤和走失。康复护理:指导家属及患者进行包括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等智能认知训练;进行语言及吃饭、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反复多次练习。

1.2.4随访时间和方式出院1周开始随访,每月随访2次。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地域、家庭等因素选择电话、网络、家庭随访、短信、邮寄书面资料、社区培训和托管等多途径结合的方式进行延续护理。

1.2.4.1电话随访以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出院1周开始,以后随访时间安排在每月的中旬和下旬,每次随访15 min,如联系不到患者及家属,则安排在原定日期的第2天再次进行随访。

1.2.4.2网络随访基于电子信息化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将出院患者资料录入电脑进行信息管理,同时告知患者网络随访的流程,包括路径、注册账户及密码,如何进行医护患在线交流,将最新病情及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进行相互反馈。网络随访处于7 h(8∶00~12∶00、14∶30~17∶30)在线状态,如有需求可在网络上留言,中心护士看到留言后及时进行回复反馈。

1.2.4.3家庭随访对于居住在本市,并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安排时间进行家庭随访,每月1~2次,每次30 min~1 h。

1.2.4.4邮寄书面资料对于外地及信息化未普及的患者,提供邮寄复诊检查结果及康复知识,进行书面交流。

1.2.4.5培训和托管借鉴国外先进服务理念和延续护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每月邀请专科主任和专科护士到社区开设医学讲座,并倡议医生、护士、药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语言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另外,协助社区建立老年VD患者托管中心,定期对托管中心人员进行授课,提升社区护士综合能力水平,拓展社区康复护理项目。

1.3评价方法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常规电话随访时进行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6]和遵医行为评定,观察组由多途径延续护理中心成员在随访时进行上述评定。

1.3.1MMSE主要评估患者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等功能,总分30分,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者<24分,可考虑存在认知障碍。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评定。

1.3.2ADL包括2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分别为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和上厕所;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分别为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评分标准:100分为独立,75~95分为轻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25~45分为重度依赖,0~20分为完全依赖。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评定。

1.3.3遵医行为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评价表,内容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配合康复锻炼、按时复诊,按是否进行选择,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评价,同时统计再住院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MMSE和ADL评分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遵医行为采用Fisher’s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见表1。

注: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组组内与出院时比较,1)P<0.05

2.2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见表2。

注: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组组内与出院时比较,1)P<0.01

2.3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见表3。 再住院率对照组19例(占63.3%)、观察组5例(占16.7%)。

表3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例(%)

注:1)Fisher’s检验

3讨论

3.1对老年VD出院患者实施多途径延续护理的必要性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本病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病程长和治疗开支大,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传统上对VD患者的护理仅局限于住院期间,一旦出院其护理服务也同时终止。虽然患者的很多健康问题在住院期间得到了解决,但靠短期住院不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后若得不到持续的照护,可能会出现依从性降低、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导致再住院的风险,因此出院后患者及家属仍存在很高的健康护理需求。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VD患者住院护理的后续和延伸,使已经出院的VD患者能够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获得持续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因此,对老年VD出院患者实施多途径延续护理有其必要性。

3.2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老年VD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VD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及生活能力下降或丧失、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多途径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护理干预模式,其旨在通过借助可能的途径,去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积极的支持。有研究发现,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约束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7],而持续的护理服务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对护士的印象,利于患者提升对护士的好感度,进而增加其护理配合度及各种日常训练的配合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转归[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开始MMSE评分及出院后6月开始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配合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方面遵医行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提高老年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遵医率。

参考文献:

[1] 于红静,陆新容,钟玉群.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12-14.

[2] Chow S,Wang FK,Chan T,et al.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for postdischarge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8,17(7b):260-271.

[3] 胡小红,吴巧珍,叶爱珠,等.延续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1):6-9.

[4] 王蓓,郭起浩,赵倩华,等.Mattis痴呆评定量表(中文版)的效度评价[C]//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1.

[5] 陈秀慧,刘健红,林巧阳.滋肾健智饮对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P300、EEG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0,30(5):452-455.

[6] 翁映虹,黄坚红.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中文版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血管性痴呆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751-1753.

[7] 吴江平,苏骅,郑伟.强化延续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2):106-108.

[8] 韩英,李霞,马春艳.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71.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308036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7-0687-03

收稿日期:2015-01-27

作者简介:邓君可(1972-),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血管性出院途径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