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展望

2014-05-30 10:07李春杰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

摘要:未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是全员参与,面向“全人”的大教育理念;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分为纵向、横向与交叉三个系统,将更加科学化;未来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将向多样化发展,总体上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充分地挖掘学生潜能,以达到塑造完美人格之目的。

关键词:全人教育 朋辈咨询 行为组训练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酝酿、探索、变革求新的30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中,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远景美好,未来将在诸多方面有长足的进展。

当前国际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的总趋势是:由单一到组合的总走向是十分明显,这一组合趋势又主要体现在教育机制、教育模式和咨询模式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更具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愈加丰富,心理咨询领域将愈加广泛。

一、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趋于整体化

整体化是指全员参与教育工作,它需要各方联合起来共同营造大教育环境。整体化体现的第一方面是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是面向“全人”的教育,不仅仅面向有心理障碍的个体,更主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只解决个体心理问题不是最突出的,而让全体学生过有质量的生活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所在;整体化的第二方面是心理教育将是“全员”参与的教育,将心理健康的常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职员工思想意识中,使人人都具有心理健康知识,人人都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工程中,全员自觉不自觉的依心理学原理来实践素质教育之理念;整体化第三方面的是面向“全家”的教育,更注重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工作,学校将成立心理培训机构,从事学校心理学工作多年的心理工作者都有同感,每一个问题学生后面都站着一位不懂教育的家长,或者是有问题的家庭,所以面对问题家长,不定期地开展家长心理培训工作,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辅导,对其言行进行矫正,以便形成学校、家长、社会教育之合力,共同完成教育大计。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趋于系统化

立足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统一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共分为纵向系统、横向系统和交叉系统。

(一)纵向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把学前、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各阶段各自为政现状进行整改,将通盘设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围绕各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常见的心理问题,设计符合各年龄段心理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断深入。

落实发展型模式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幼儿及小学,因为预防大于治疗,而心理问题的发生起源于孩童的早期,比如早期性格的形成,往往是性格障碍的根源;因为许多不良的习气都是萌生于童年时期。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链条中,尤其要重视最早的环节,有时一环错环环错,将影响学生成长的整个链条;

(二)横向系统

对每一位学生从入校到离校进行全程的心理维护。建立针对每位学生进行普查、筛查、干预、跟踪全过程的心理维护网络,每一位学生入校时,要进行心理普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累积性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下该生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测试结果,这一档案应随着学生走,升入学校后由新校续写,以保证档案的持续性。档案持续性的最大优势在于,心理工作者能通过对该生档案,来了解该生心理状况,以便针对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心理维护,避免因了解的片面性,而采用不适合的咨询方面,也避免了对学生重复性的干预。更重要的是,為任课教师提供因材施教的参考,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对筛查出的问题学生,利用心理咨询进行干预,并周期性回访,以跟踪服务;如遇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转介,争取尽早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病魔的困扰。

(三)交叉系统

文化本身就具有渗透性,心理学作为社会性学科,更具有渗透性,它对其他文化具有无孔不入的影响。虽然技能型学科有他本身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而心理学科确有其特殊性,他并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有其自身绝对界限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体,既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同时也以自身的规律影响着其他学科,心理科学的这种渗透更明显地渗透在部分文科类课程中,主要是德育课程,体育课程中,相互渗透为各科交叉互补教育提供可能。

渗透还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及合作精神,培养开朗自信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健全的设施建设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学校要开设健康图书馆,心理阅览室,心理放映室等为学生提供可读性强的针对性文字与影视资料等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三、心理咨询将趋于全方位化

咨询服务全方位化是指咨询将不仅仅限于咨询室一对一面询,咨询服务将是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具体体现在:

(一)成立朋辈式心理互助组织。服务项目有朋辈调节——同学双方发生争执,邀请同学介入调解;朋辈陪读——帮助学习困难的同伴;朋辈咨询——有些时候需要同伴的倾听而不需要教师长辈式建议等。

(二)成立网络咨询机构,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咨询、信件往来等多种心理咨询形式,以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咨询要求。

(三)成立拓展训练机构,开展专题性团体训练营,为部分共性问题学生提供学习训练的平台。

(四)开展“行为组训练”。学生问题的矫正,采用行为训练是一个最新的方法,所以可以开展“行为组训练”——即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训练,注重行为矫正,比如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组(五六人为宜),开展定期的矫治课程,以达到戒掉不良行为的目的。法国的“心理教育小组”,一般由两位专家(擅长学习问题与行为问题的专家)和一名学校心理健康专家组成。①

(五)咨询方法更积极。咨询方法也注入了积极心理咨询的元素,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也就是说原有的障碍咨询模式将被发展性咨询模式所取代。“通过十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一致认为,障碍性咨询已不太适用于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势,必须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流,辅之以障碍性治疗。”②根据上海师大应用心理系《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与调适性、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量的还是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心理障碍”。所以诊疗咨询不能适用于当今时代人们生活积极上进的形态,发展性咨询更能促进学生以积极战胜消极,以发展优势的长板来抑制劣势的短板,避免教者偏激的短视行为,把眼光放长放远,致力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虽然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经变化,不断选择,虽然今天的心理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它一直在不断摸索探讨中发展着,它的目标指向更科学、更规范地服务学生;它的重点将在以多种方式进行、多个主体参与、多个环节渗透的模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尤其是在“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课改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会向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向针对性、有效性、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功能方向发展”③。

参考文献:

[1]姚本先.等.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86-90.

[2]金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其演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5-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3年2月13日.教育部门户网站,MOE.GOV.CN。

【作者简介】李春杰(1966-),吉林工商学院心理咨询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

(责任编辑:何秀秀)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
从新加坡基础教育“少教多学”看“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香港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的全人教育理念与实践
论全人教育视阈下的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