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及风险

2014-05-30 18:30郁海杰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贸区风险创新

郁海杰

摘要: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建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区。国家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这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启动我国新一轮的金融改革。然而自贸区刚刚开始,许多风险也是不能忽略的。

关键词:自贸区 创新 风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是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并于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是中国境内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及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3年,36家中外企业获颁证照,首批入驻试验区。其中,11家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金融、商贸、文化、通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成立短短几个月,2014年1月上海自贸区进出口总值就已达595.6亿元,环比增长2.4%;其中出口150.5亿元,环比增长5.2%;进口445.1亿元,环比增长1.5%。

上海自贸区并非上海原有四个自贸区的简单归并,更不是面积的简单扩容,而是赋于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上海自贸区具有以下创新点:

一、“一线放开,两线管住”

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上海自贸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两线管住”。“一线放开”是指境外的货物可以凭进口仓单将货物直接自由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二线” 指自贸区与海关境内的通道口。“二线管住”,指货物从自贸区进入国内非自贸区时海关必须依据我国海关法的相关规定,征收相应的税收。这种“一线放开”的政策大大提高了自贸区贸易的自由度,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二、“负面清单”

上海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模式。所谓“负面清单”,实际上是列出投资领域的“黑名单”。 学术上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此前,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一直采用“正面清单”的模式,通过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有的外商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其他不允许。而此次自贸区上海创造性地探索“负面清单”的 管理模式,即只把不开放的或受限制的行业列入清单,只要未列入名单的,都属于“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范围。相比此前的投資审批体制,这种“放权”无疑将大大提高了投资的自由度。

三、行政精简

上海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对外商投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先证后照”登记制、货物入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2013年8月26日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3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暂时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此外央行针对上海自贸区发布了《关于印发支持自贸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简化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同时,放宽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上限,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允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取消对外担保和向境外支付担保费行政审批,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

可以预见,未来在上海自贸区内,质检工商等所有的市场行政管理职能都会汇总到一个机构,而分散的金融监管也可能都并在一起。其最终目的是——制度翻新,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履行投资者权益保护功能,并进行地方立法试验。

四、构建离岸金融中心

上海自贸区不是建立特大港口,也不同于一般的保税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离岸金融市场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离岸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非居民客户提供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其交易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法规管制,一般能享受到交易发生地的税收优惠。

离岸金融业务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自贸区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争取成为全球人民币的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也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此外,在上海自贸区构建离岸金融中心还有以下作用:第一,提升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能力;第二,为我国国内金融发展积累经验并推动改革;第三、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第四,实现与国外金融机构同平台竞争。然而,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首个自贸区刚刚成立,许多制度不完善,因此也会有一些风险存在。

1、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可兑换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内容。上海自贸区落实金融改革试验所以困难,是因为一个区域的改革,容易对全国金融带来严重冲击。如果上海自贸区实施利率市场化或人民币可兑换, 全国资金流必须实施严格的管制,否则全国的存款都会被吸入到自贸区会出现大量的热钱套利。同时海外汇率对国内利率影响也会更加直接。2、自贸区的政策更有利于刺激货物的进口。因此,相对于出口,我国进口量将明显增多,这样会进一步缩小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消极影响。3、上海自贸区许多优惠政策及便利的条件会吸引制造业,然而上海自贸区远离上海市区,并且目前上海自贸区没有建立免税店的计划,因此可能对服务业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

中国设置上海自贸区是“首次吃螃蟹”,同时又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开端。因此,在享受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其可能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哲.不要政策要改革[J]. 上海:中国报道,2013,(10)

[2]王道军.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基础与制度创新[J].开放导报,2013,(5)

[3]青云.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J].国企,2013,(9)

(责任编辑:祁彩云)

猜你喜欢
自贸区风险创新
福州平潭自贸区法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