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商业街的改造升级对策研究

2014-05-30 12:44彭晓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商业街发展现状

摘要:城市老商业街是传统商业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社会的风俗习惯及地方文化个性,对城市的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化。但是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特性的变化,城市老商业街的魅力正在逐渐衰减。市西路对于贵阳市乃至贵州省来说是一个“金字招牌”,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市西路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市西路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市西路的改造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街 市西路 发展现状 改造升级

一、研究意义

市西路批发市场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批发市场,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与繁荣,为贵阳市商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根据目前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市西路存在一些列问题,因此对其改造升级是市西路继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1.改造升级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需要

商业街能集中反映城市商业发展水平、历史风貌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改革开放成果和经济繁荣的集中体现。作为城市化发展产物的商业街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商业集聚程度、旅游承载能力和商旅经济良好融合的重要展示平台。市西路商业街既见证着我们贵阳这座城市的成长轨迹,却又难掩风雨洗礼后的瑕疵。"多、小、乱"是贵阳市商品批发市场多年来呈现的固有形象。交通拥堵,消防安全隐患,市场低端,商业环境差等等问题不仅抑制了市西路商业街的发展同时也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大“硬伤”。市西路商业街位于云岩区,云岩区是贵阳市重要的主城区之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无疑是以提升主城区的城市形象为突破口。因此,对市西路商业街的改造升级有利于推进贵阳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建设。

(2)引导商贸经济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需要

商贸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的活力,贵阳市西路商贸圈自建立以来一直是推动贵阳市乃至贵州省商贸经济的重要力量。为了加快贵州同步小康进程,我们需对商贸经济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经历了三十余年发展与繁荣的市西路商业街,不管从硬件设施还是软商贸环境上都不能满足于现在商贸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急需为商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完备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仓储条件、便利的交通、先进的管理的环境。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店铺集中,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而且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同类商品集聚化可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3)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成长壮大,社会的进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品牌,低端的商品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另外由于大部分居民把购物作为是自己闲暇生活的一部分,借助购物来放松心情,“吃,游,娱”这三大需求逐渐与“购”并重。因此以市西路为代表的这种低端商贸街不再能够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一站式”购物将作为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为了满足居民变化了的消费需求,丰富和提升贵阳居民购物闲暇生活,对市西路商业街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4)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市场的挑战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商务运作模式,具备成本低和信息传递迅速快的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对传统的流通模式形成挑战。市西路作为传统批发市场强调的是批发商的作用,商铺店主主要充当的是“中间人”的角色。在电子商务如此发达的的今天,商品生产家与零售商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在网上实现交易,很多贵阳周边城市的零售商可以不用再来市西路挑选货物,批发商品。这必然会削弱市西路商业街作为贵州最大服装市场的地位。

2.现实意义

对市西路的改造升级一方面解决了市西路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掉市西路在贵阳市民心目中“小、脏、乱”的固有形象,为市西路商业街的进一步发展增添活力。同时满足贵阳市民对现代商业街的需求,丰富贵阳市民闲暇生活活动。改造升级后的商业街可以作为贵阳一大旅游景点,借助贵州旅游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拉动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且这一举措有利于提升贵阳城市形象,推进贵阳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构建。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其他中小城市在老商业街转型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市西路的介绍

1.市西路的发展历史

翻阅市西路的成长历程,仿佛一部传奇史,无数人在这里实现致富梦想。从地摊、传统集贸市场到现代化商城,从单品竞争、价格竞争到品牌竞争和价值竞争,从自身滋长到政府规划……市西商圈经历了30余年的风风雨雨,市西商圈这一“服装集散中心”地位在商户及市民的心中却是难以撼动的。发展到今天,市西路批发市场是全省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大、品牌最多、人流量最集中的批发市场,为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市西路的商业业态

市西路作為一个商品流通市场,商业是市西路的重要特征属性,商品的销售辐射到整个贵州省。刚开始市西路是以零售为主,渐渐地发展到批零兼,这种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消费者,对于商家来说也更为获利。传统的批发业态和零售业态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以及商业物业的功能要求各不相同。批发业态对建筑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对仓储、物流、线路、防火有特殊的需求,讲究流通的效率;零售业态则侧重满足购物者心理上的需求,对人流流向,购物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讲求多种不同店铺的相互照应,注重业态组合。

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交通现状混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交通要道狭窄。商铺的占道经营,有些甚至干脆在人行道摆摊设点,大量打包待运输的货物堆积在街道两旁,人力板车和机动车辆的乱停乱放,外加一群特殊的人群——“背篼军”在街道两旁揽活,使本来狭窄的街道显得尤其的拥挤。街道步行面积的匮乏,街道现有的步行空间无法为每个行人提供正常步行所需的道路面积。缺乏人行天桥或过街地道,行人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横穿街道。二,人车混行。人力板车、机动车的驶入,阻碍了人流的移动,而大量的人流移动速度缓慢也使人力板车、机动车无法发挥快速便捷的优势。其中人车混行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商业街的发展取决于货物与人流的可通达度。人流、货流、车流混杂是城市老商业街的面临主要问题,严重影响商业中心的正常运行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街道及公共设施的匮乏

行人在长时间的购物活动后,在街道中找不到公共的休息空间和设施,是旧城商业街的普遍现象,在身心疲惫时,“坐”的需求对于行人来说显得尤为的重要。从一张座椅的提供与设置就可以清楚的显示这个城市对市民生活的关怀程度,良好的座椅区的提供已成为衡量街道空间人性化品质的基本标准。市西路的客流主要是来自周边城市的进货商人和贵阳市区的逛街消费者,他们长时间的挑选心仪的货物难免不感觉疲惫,为他们提供桌椅,石凳等可供休息,歇脚的服务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路标、指引牌、公共洗手间等配套设施也严重的缺失。

3.硬件设施严重滞后

市西路的建筑物大多是商住一体综合楼,底层(1-3)为商用,上部为住宅使用,商用对方便的进出货要道、充足的存储空间的需求更大而住户则更关心厨房、卫生间、煤气管道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需求的满足。商用和住户的需求冲突,外加建筑年久失修导致物质环境恶化,尤其老街巷内的建筑物,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损坏,建筑质量不容乐观,楼梯歪斜,墙体开裂现象比比皆是:用电线路外露、混乱搭牵、老化,煤气管道严重滞后;消防设施落后,消防隐患严重。物质性老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甚至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

4.经营商品档次低,同质竞争严重

从实地考察中发现市西路商业街不同商家经营的服装、家居用品,小家电等商品有较大的同质性且品牌档次较低,其中不乏有大量质量无保证的商品充斥着市场。这些商家多年来都以“薄利多销”策略来经营自家商铺,靠“量”来赢取利润而不重视“以质取胜”。这无疑会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市西路商业街统一管理的机制的缺失。市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规划不明确、经营户进入市场门槛比较低,长期以来吸纳一些低层次商品行业,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市场档次,与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应有的商业业态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四、改造升级对策

1.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条商业街应该具备有三种产品,即平台产品,延伸产品和补充产品,平台產品是商业街的核心产品,它决定了主题是什么,平台产品代表商业街的主题高度,延伸产品代表产品的深度,确定了整个商业街商户的的规模,补充产品是满足消费者的普通需求,它确立了商业街的长尾结构。商业街的设计应该从三大板块,即“主题”、“规模”、“结构”进行设计和管理。首先要有主题,整条商业街需要统一突出的主题,整体打造,做出一脉相承的效果主题。其次,要有规模。商铺的数量以及消费者的数量是是确立一条商业街规模大小的基础。最后要有结构,“吃、住、行”基础性需求和“游、购、娱”发展性需求各占要占合理的比例。

2.以文建街,以情养街,打造商旅文化

从商业街的发展趋势来看,集商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商旅文结合是转型升级的方向。其中商业是基础,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文化内涵是商业街的重要支撑,要以文化脉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深入发掘和研究我市商业历史、文化,提升商业街特色等级和品位,真正建成具有贵阳特色的商业街。要结合我市传统商业老字号保护、传统民间特艺的挖掘和传承,进行市中心传统老字号商业街的开发。商业特色和文化传承是商业街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在商业街建设和发展中应注重对商业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发掘,注重我市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真正建成具有贵阳特色的商业街。

3.增设功能性设施,完善商业街购物环境

首先应对建筑自身以及建筑周边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讯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充分提高交通要道的可通达度,安装先进的消防设施,将消防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硬件上提升商业街档次。其次,商业街要转向服务营销,要注意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休闲服务。功能性设施的设计,一方面关系到人们在街区中休闲消费时的舒适度和方便性,另一方面关系到人们获得体验的满足程度。增设功能性设施,比如路标、指示牌、公共洗手间、座椅、石凳等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另外也可以考虑新建影院剧院等具有时代和符合现代生活的新建筑 ,完善街区功能。

参考文献:

[1]许莉.商业街转型迫在眉睫[J].北京观察,2013;06

[2]曾珊珊.旅游城市综合性商业街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延安路综合性商业街[D].浙江大学:旅游管理,2012

[3]韩瑟林.汉口汉正街历史商业城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7

[4]张新天.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再创造——以大连开发区五彩城改造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5

[5]施晓峰.中心商业街魅力要素的研究——以长江路商业街的改造为例[D].吉林大学:企业管理,2007

[6]牛思雨.活的记忆 活的文化[J].文学观察:2010;18

[7]姜大才.关于贵州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3;08

【作者简介】彭晓,女,汉族,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叶小梅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平勇)

猜你喜欢
商业街发展现状
小店危机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特色商业街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现代商业街区设计与商业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