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如何延续

2014-05-30 10:48李怀辰
资本市场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

李怀辰

现在越来越流行一个观点,即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正如书名所示,“That used to be us”,被译者翻译成“曾经的辉煌”,这让无数美国人感到焦虑和迷茫。当曾经辉煌的光环渐渐散去,如今的美国该如何继续,或继续下滑,或奋然前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及美国外交政策思想领袖之一的迈克尔·曼德鲍姆,既为美国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在号召他们的人民立刻采取行动。

在作者眼中,他们并没有把当下的美国现状视为不可逆,仅仅把它看做“中场休息”,“美利坚合众国正和国民一起在更衣室讨论如何在下半场赢得比赛。”弗里德曼和曼德鲍姆在本书序言中说到,“上半场的糟糕表现让很多人丢失了工作,他们深受伤害,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重新振作起来。我们都很恐惧,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底特律人似乎知道一点答案,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现在我们众志成城,我们准备重返赛场。”

事实上,自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四大挑战已经放在美国人眼前,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如何应对信息科技革命、如何处理由各级政府需求日益膨胀所造成的不断飙升的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如何应对持续增长的全球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上述四大挑战以及美国人对此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将决定着美国未来的发展。这也正式美国梦能否延续的关键。在弗里德曼和曼德鲍姆眼中,这些问题的成败不仅左右着美国的命运,同样关系到整个世界的未来。毋庸置疑,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他们直言不讳“美国的走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命运。”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担心美国梦的命运。一份来自拉斯姆森报告(Rasmussen Reports)所发布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有37%的美国人坚信美国即将迎来最辉煌的时代,而认为辉煌时代早已远去的人达到了47%。面对全球化、IT革命、债务、能源及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美国人并未团结起来完成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在他所著的《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The Moral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Growth)一书里提到,经济繁荣通常带来社会、政治和宗教上的宽容,人民的权利和自有也能得到延伸,社会大和谐随之出现。相反,当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时,比如在1929年大崩溃之后,各种各样的冲突都会增加。在多元化社会内部,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人们时常会因此变得焦躁,而美国梦就像一种黏合剂,将整个美国社会聚合在一起。

尽管美国现在危机重重,但多数美国民众还是愿意相信,美国有能力振作起来。他们的自信源于这个国家屡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光荣历史。美国人经过勇敢无畏的暴力抗争,从当时全球最为强大和富有的国家手中赢得了独立和主权,并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就像二战初期,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后,美国空军中将杜立特在接受轰炸日本本土任务前夕,当被问及对这次任务能否成功有何看法,他坚定的表示,就算这次任务失败了,但最终胜利还是会属于美国,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一批甘为国家命运捐躯的有志青年。这些有志青年也正式美国梦最有力的追随者。如今这些青年都在抱怨,美国政府没有教育出他们想要雇佣的劳动者,美国没有允许他们渴望的有干劲的移民入境,美国没有对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美国没有资助他们梦想中的创新项目,而美国的竞争对手却纷纷实施了有吸引力的税收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但美国政府无动于衷。

稍加分析便不难看出,美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都是美国式成功的产物。很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自有貿易和投资的坚定支持者——这是全球化的基石。同样,IT革命也起源于美国。收音机、通信卫星、PC、手机、互联网以及近期的iPad、iPhone、和Kindle都是在美国诞生,然后再由美国的公司推广到全球市场。类似的,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盲目乐观,以及自美国建立全球经济霸权以来美元所享受的特殊国际地位,美国政府轻而易举地借到了数以亿计的美元。由于全球经济的迅速扩张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高涨,人类消耗的矿物燃料规模愈发惊人,全球气候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而过去20年内全球经济繁荣的核心动力便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美国人把自己看做成世界的创造者,才会盲目地认为对眼前的世界无比熟悉,从而陷入一种危险的洋洋自得之中。

面对美国经济的缓慢衰退,《曾经的辉煌》一书中提到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已经没有了危机感,满足于当前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二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并没有直面教育、财政赤字和债务、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如今这些问题继续恶化,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三是“美国没有再为早就美国这个国家的秘方提供继续的投资,这个秘方是从美国的建国之父们那里传承下来的”;四是他们认为美国的政治体系已经瘫痪,价值体系日渐凌夷。

不得不说的是,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中国的发展速度令美国人吃惊。他们认为,为了让美国保持强大,最好的办法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像中国,而是变得更像他们自己。是的,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美国问题的解答也不是中国,美国问题的核心是他们自己。面对中国式的成功,美国人自然不会甘愿落后。

全书充满着一股爱国热情,弗里德曼给出的建议也是中肯且务实的,身为知名新闻专栏作家和学者,他们忠实于文字中提出的前瞻性观点,面对大潮流的变迁,颓势下如何挽回败局绝非仅凭一人之力可以达到。

套用中国人的古训“由俭入奢难”。曾经的繁荣盛世,让美国人早已习惯了生活的浮华,要美国人集体把生活简化并强化学习力,真是很难。文章最后作者提出要再造美国,结局如何,也只有美国人自己可以书写了。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
浅谈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批判及启示
危机与应对:战后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过渡与交替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弗里德曼眼里的“免费”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只要我们在一起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通货膨胀理论比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
经济学能超越价值判断吗
中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成因及其化解——基于弗里德曼城市发展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