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五载前行路 硕果累累满枝头

2014-05-30 10:48王志刚
中国集体经济·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补偿金赤峰富民

王志刚

面向“三农”是党中央赋予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社会责任。农行赤峰分行作为全区农行服务“三农”工作的试点单位,几年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扎实推进,积极支持全市“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在人民银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立足惠农,拓展渠道,放大信贷支农辐射力和覆盖面

自2008年以来,我行立足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户金融服务工作。几年来,小额农户贷款投放速度成倍递增:2008年累计投放0.9亿元;2009年累计投放5.4亿元;2010年累计投放12.7亿元,2014年前6个月,已累计投放11.3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全市累计发放金穗惠农卡402,830张,覆盖全市农户50%以上;累计授信农户达88555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67,190万元,贷款余额135,447万元,占全自治区农行农户小额农贷余额的29.36%。此外,农行赤峰分行还累计发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496户,贷款金额32,732万元。各项贷款数据均列自治区14家二级分行首位。目前,金穗惠农卡已覆盖赤峰市所辖9个农村县域80%乡镇、60%自然村、50%农户。农行赤峰分行涉农信贷资金在促进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3,846元,2009年农牧民人均收入4,085元,到2013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已达8,022元。

二、责任担当、消除贫困,全力以赴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农行内蒙古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农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工作部署和“要在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8337”发展思路等有关工作要求,作为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首家金融合作机构,提出以“商业化扶贫”模式支持扶贫富民工作。自2013年12月,“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在全市全面开展以来,我行将其做为“一号”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和推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政银合作不断深化。农行赤峰分行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坚决克服主观上“只做大生意,不愿做小买卖”的经营偏好,积极主动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市行与市扶贫办先后召开6次培训会、联席会和推进会,双方领导多次联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督导,同时各支行与旗县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共计召开了联席会议85次,定期沟通191次,及时协商解决合作中有关问题。赤峰市各级党政对我行金融扶贫富民工作高度重视,扶贫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工程”启动以来,多位市、旗县党政主要领导赴我行进行实地调研、座谈和指导,看望一线工作人员。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带动和切入,政银合作逐步向多领域、全方位、高层次发展。

二是贷款投放进度不断加快。为了保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顺利开展,赤峰农行全行上下倾斜人力物力财力,在坚持“三农”客户经理入村入户现场办公的基础上,还大力优化流程,精简手续,使贷款档案资料从一开始的20份,压缩到了现在的11份,办贷效率提高近60%。广大员工采取“白+黑”、“5+2”的工作方式,白天深入农牧户调查,晚上加班加点录入资料,周六、周日不休息,保证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截至6月末,全市农行已投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80,076万元,较年初新增80,076万元。其中,投放“金穗富农贷”75,076万元,较年初新增75,076万元;投放“金穗强农贷”5000万元,较年初新增5000万元。贷款覆盖了全市10个贫困旗县、91个乡镇、376个行政村,支持农牧民126897户、扶贫龙头企业4户。

三是服务渠道稳步拓展。目前,农行已在县域以下地区免费布放各类电子机具3,062台,设立“惠农通”工程服务点2203个,电子机具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2%。累计发生金融交易80405万笔、交易金额12.43亿元,其中助农取款交易1664笔、金额765,881万元。通过不断拓展电子服务渠道,为广大农牧民普及金融知识,提供现代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牧区结算难、取现难的问题。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凸显县域区位优势和行业特色

农行赤峰分行立足县域区位优势、行业优势投入,瞄准特色产业、品牌项目进行有效支持。例如,喀旗支行锁定烤烟、药材、花卉和葡萄种植等特色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其做强做大,不但从发卡上对这些村组全面覆盖,而且从贷款投放上全力满足。先后支持烤烟种植380亩、药材种植6,000亩、花卉裁培200亩、葡萄栽培300亩,发放特色种植贷款2,720万元;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以来,又先后涌现出王爷府镇下瓦房村、小牛群镇八里庄村、西桥镇姜家店村等一批利用金融扶贫资金发展种养业的典型。目前喀旗投放富民贷9000多万元,新发展蔬菜种植户1150户,新增设施农业蔬菜冷棚2400亩,培育养殖户650户,新增棚圈面积3万平方米。宁城支行依托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塞飞亚集团这一资源优势,双向出手,支持企业和农民做强做大鸭产业。一方面对该企业授信1.8亿元,支持企业生产流转。另一方面,累计发放贷款4.6亿元,支持当地农户为企业育肥养鸭,并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敖汉旗毗临辽宁省,受其影响当地的舍饲养殖久有傳统。敖汉支行关注这一主线,重点推进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养殖业农户贷款,派出客户经理组实行近距离、一对一的惠农营销。累计支持了105个行政村的规模化养殖产业,投放禽畜养殖类贷款38,752户,金额 4.5亿元。据统计,敖汉旗农民收入60%以上是靠养殖业收入取得的。通过农行赤峰分行的信贷扶持,这些特色项目有的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有的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拳头产品,有的成为享誉一方的特色品牌,示范作用凸显,成为拉动一方经济的“火车头”。

四、大胆尝试,改革创新,解决农户借款担保难问题

为解决农户借款担保难的问题,农行赤峰分行在担保方式上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一是喀旗支行“整村推进+政府风险补偿+农牧户联保”模式。喀旗支行贷款投放始终坚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原则、坚持与旗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镇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的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计划”,找准目标客户,采取“整村推进+政府风险补偿+农牧户联保”有效模式,按先种植业后养殖业再扶贫龙头企业的顺序,积极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如喀旗先后涌现出王爷府镇下瓦房村、小牛群镇八里庄村、西桥镇姜家店村等一批利用金融扶贫资金发展种养业的典型。目前喀旗投放富民贷9000多万元,新发展蔬菜种植户1150户,新增设施农业蔬菜冷棚2400亩,培育养殖户650户,新增棚圈面积3万平方米。

二是宁城支行“公司+农户”模式。宁城支行把支持优质企业发展特别是支持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本行业务营销的重要内容,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依托,以“公司+农户”为贷款运作模式,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农户的发展,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龙头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和农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使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截止6月末,该行支持的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塞飞亚集团、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公司、草原万旗畜牧饲料公司贷款余额2.3亿元,累计为支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85万元,存款余额达3,914万元。其中在农户贷款投放上,以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塞飞亚集团有限公司对“三农”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依托,运用“公司+农户”方式向基地农牧养殖户发放贷款4.6亿元,带动养殖户农民就业6500人,当地农民年收入增加12500万元,助力农民粮食种植、养殖业创造经济效益54,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阿旗的“政府风险补偿金+农户联保+乡镇政府经費担保”模式。为防范贷款风险,经阿旗支行与阿旗扶贫办协商,决定采取“政府风险补偿金+农户联保+乡镇政府经费担保”模式发放“富农贷”,具体做法是:阿旗扶贫办与乡、镇、苏木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风险补偿协议》,协议规定乡、镇必须选派一名扶贫专管员专抓此项工作,协同金融部门做好贷款对象的把关、贷后管理、贷款偿还、贷款贴息工作,乡、镇、苏木推荐的项目户贷款如果出现不良,农行从风险补偿金扣收后,旗财政局从相应的乡、镇、苏木财政经费中扣回等数额资金缴入担保补偿金账户。同时各乡、镇、苏木同项目村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风险补偿协议”,协议规定项目村推荐的客户如贷款出现不良而扣收风险金的,乡、镇、苏木同额扣减村上的经费。由于层层签订了风险补偿协议,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推荐的客户质量较高。通过我行调查,各村推荐的客户80%都符合贷款准入条件,为贷款的快速安全投放打下了基础。截至6月末,阿旗支行累计投放“富农贷”2111户、金额8702万元,占全市累计投放量的12%,居第二位。

同时,各行积极勾联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各种互助协会、村组居委会等社会组织为农牧民借贷附加担保,采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信用村(嘎查)+农牧户+风险补偿金”、“公司+农牧户+风险补偿金”、“公司+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互助协会+农牧户+风险补偿金”、“‘N+2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公务员担保+农户”等多种担保方式投放贷款。这些担保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农牧民的热烈欢迎,有效解决了农户借贷担保难的问题。截至2014年6月末,农行赤峰分行“三农”贷款余额144,532万元 ,其中:多户联保模式贷款余额103,734万元;“公司+农户”模式贷款余额3,057万元;“各类行业协会+农户”模式贷款余额8,949万元;“担保公司+农户”模式贷款余额3,036万元;其他模式如 “公务员担保+农户”、“人身意外保险+农户联保+农户”等模式贷款余额达25,756万元。

五、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促进县域经济做强做大

赤峰市是传统的农牧业大市和新兴的能源大市,县域经济无疑已纳入了大农业的产业范畴,农行赤峰分行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内涵,根据全市农牧业经济特点和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别县域资源禀赋、产业贡献度和区域发展前景,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化推进的信贷服务战略,积极支持县域公司类信贷业务,有效地助推了大三农——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市县域及以下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2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50%。仅2014年,全市累计发放县域“三农”公司贷款6.9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501,454万元。在支持县域小企业发展方面,2014年,农行赤峰分行共计支持县域小企业26家,发放小企业贷款39笔,贷款金额32,688万元。农行赤峰分行紧跟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进程,重点支持了克旗大唐能源项目贷款3.77亿元、宁城塞飞亚集团贷款1.7亿元、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1亿元、国电赤峰化工有限公司14.35亿元、内蒙古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17亿元等,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行赤峰分行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及社会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中国城乡金融报、赤峰日报、赤峰电台、赤峰广播电视网、赤峰农网、赤峰金融网、内蒙古新闻网、中国内蒙古网、赤峰市12316“三农”热线等媒体大量报道了农行服务“三农”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先后荣获了赤峰市政府、市人民银行颁发的“全市农村牧区惠农卡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赤峰市改善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进年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补偿金赤峰富民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论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功能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