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最忌惮的人是谁

2014-04-29 17:11封艳
家庭之友·佳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明星文章

封艳

卓伟有些得意,起码从亢奋的天津腔里能听出来。话题是这次偷拍到文章和姚笛的亲密照,记者刚提问,他便滔滔不绝起来。

“我们早就收到‘他俩好上了的线报,于是趁姚笛生日这个时机跟到了深圳。”他的眼神里闪烁着侦探般的智慧光芒,“没想到,居然跟踪到了,他们当街拥抱,旁若无人!我觉得血气上涌,旁边的摄影师也激动得手发抖,汗水都流了下来。”

他已重复讲述这个过程上百次,听众囊括家人、朋友和前来采访的数十家媒体记者,“这回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轰动。”他脸上的自豪洋洋洒洒,没因是讲“老故事”减少分毫。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43岁男人的名声是由这些“老故事”堆积而成:窦唯曾被他的报道激怒烧了报社编辑的车,顾长卫车震后拜托他不要曝光女方照片,董洁因他曝出出轨门形象全破……这些轰动一时的“老故事”把他推向一个又一个事业高峰,让他从镜头背后走向台前。

害怕被认出后遭到报复,这其实是普通狗仔最忌讳的事,而他却屡次挂满“军功章”出现在公众面前。

“就不会害怕吗?”记者问他。

“害怕?更害怕回到当狗仔前的生活吧。”身高178厘米、穿着浅色衬衫戴着金丝边框眼镜的卓伟,像一个文化商人般用儒雅而温和的语调,揭开那些往事。

像破案一样追八卦新闻

3月15日上午,深圳。

姚笛下榻的酒店门口,由文字记者卓伟、两名摄影师和司机组成的“调查小组”正在蹲点,这是卓伟今年最想破的“大案”之一。

早在去年8月,卓伟就收到某经纪人线报:姚笛和文章偷偷好上了。可几番跟踪,都没得到结果。

“3月17日是姚笛的32岁生日,很可能会出结果。”

卓伟像往常一样分析“案情”,这个当了14年记者的资深老将,对这类事件的把控已轻车熟路。

十点半左右,剧组给姚笛配备的豪华奔驰商务汽车停靠在酒店门口。半小时后,姚笛和助理一前一后快步走出酒店,上了商务车。

“快,跟上!”卓伟像警探般“下令”,仿佛破案在即。这一跟,还真跟出了结果。

蛇口码头,姚笛和戴着墨镜、口罩的文章碰面。

卓伟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和摄影师找到合适的、隐蔽的拍摄角度一路尾随。

起先姚笛和文章只是低声密语,走着走着,姚笛大笑起来,甜蜜地挽住文章的胳膊,走到十字路口,用双手搂住文章的脖子,热烈拥抱起来。

“快拍!快拍!”卓伟紧张激动地环顾四周,生怕被发现,这种重磅消息,绝不能毁在自己手里,一定得曝光。

果真,哪怕新闻预告出来后,文章经纪人几次出面公关,这一消息仍如约“周一见”,成为2014年最劲爆的娱乐新闻。

“卓伟不会被钱收买。”相交多年的朋友这样说,“圈内人都说他是个怪人,不明白他图什么。”

“图什么?说高尚点是追求新闻真相,平凡点就是想出成绩。”卓伟掏出手机,翻出弟弟近期的一条朋友圈微信:文章婚外情,爆料者是我大哥。

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和当记者前受尽冷遇的感觉比起来,好比身在云端。

他不叫卓伟,卓伟只是他众多化名中的一个

“韩炳江,你现在可出名了。”报道出来后,卓伟在饭馆吃饭,偶遇多年前的邻居。

“是吗?”卓伟笑得尴尬,除了家人,已经很少有人叫他的本名,“我不喜欢那个名字。”他仅用了“不喜欢”来表达,可一回忆起那些叫“韩炳江”的日子,厌恶就开始翻江倒海。

1971年,韩炳江出生在天津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那个厂区像贫民窟,全是矮矮的灰黑的平房。”

贫穷让他自卑,甚至软弱,哪怕两个弟弟被厂里的大孩子欺负,他也从未帮忙出头讨公道,“因为穷,怕惹麻烦。”

“父母就没给过帮助吗?”记者问。他提高嗓门:“他们能给什么帮助!”即便已过去多年,仍能听出言语里的愤懑。

少年时代,他一直很文艺,攒钱订了《中国电影报》,贪婪地阅读,学着写影评,父母根本不理解:“整天搞那些没用的干嘛!”

中专毕业后,他被分到天津钢厂当厂办秘书,对文字的热情不减,最爱看《隋唐宫廷秘史》和各种名人传记、口述历史。厂里的同事带着嘲讽的腔调问:“你这是要当大文豪啊?”他认真地解释:“我想当记者。”工人们一阵狂笑:“小子,别做白日梦了。”而后,每次见他看书,都来戏弄几句。

“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圈层工作,很难被理解。”1995年,他放弃了“铁饭碗”,用积攒多年的钱跑尽各种关系进了天津某电影公司,后被分配到一家老电影院。

“你在电影院里做什么?”家里人问他。他支支吾吾不好回答,也没脸回答。他一心盼望的有文化的工作不过是个打杂的——每天检票、维护秩序和扫厕所。

“扫了整整五年的厕所。”他脸上停驻的忧郁久久不散,“当时周围下海经商的同龄人都风风光光把父母接出了贫民窟,只有我,一直没脸回家。”

他在孤独和压抑里走过青春期、青年期,转眼快到而立之年,才等来命运的改变,“终于不用再过韩炳江的日子。”

此前,他給一位编辑投影评稿超过5年,编辑转到《每日新报》负责新开设的娱乐新闻版块,把他招到麾下。“那是2000年1月27日。”近乎每次采访,他都会提到成为记者的日子。他站在34层楼高的天津日报社大厦下,觉得离体面的生活近了。

你无法想象的跟拍生活

卓伟用了三年时间找到娱乐记者的通关密码。“我发现重点独家的娱乐新闻,都是明星的八卦、感情。”2003年5月,他跳槽到《明星周刊》,尝试用跟踪偷拍的方式做独家新闻。

第一次跟拍的明星是刘晓庆,他和搭档冯科在秦城监狱外等了一天一夜,都没等到当天要出狱的刘晓庆。只能到处打听,最后混进了刘晓庆所在的别墅区,去了两次,终于拍到了。当刘晓庆出狱后首度亮相的照片见诸报端,卓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就像一个侦探破了一个大案。”他喜欢日本小说《砂器》里的侦探今西,“他很男人,很英雄主义。”

卓伟多年的压抑在这些侦破过程中得到释放。他拼命积累资源,首先是收集线人,和圈内的经纪人、宣传打好关系,再确定明星住哪里、开什么车、车牌号多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卓伟拥有多个线人,能记住上百块明星车牌,对明星动态了如指掌。

一有空,卓伟就到处“扫街”,只要在大街上看到明星的车牌,随时随地开始跟踪。此外,他还常常混进明星居住的小区。

第一次会伪装成看房的,进去了就开始观察,看小区里有没有正在装修的房子,以后来就说是去那家送材料的。

2006年,跳槽到《南都娱乐周刊》的卓伟成立了风行工作室,兼職当起了狗仔队长,走上了专业化路线。

“我们通常是3人或4人小组出动,文字记者、摄影师和司机。”跟拍明星的往事,卓伟一说起就停不下来。

有次,为了独家拍到周迅在《苏乞儿》里的剧照,卓伟爬上了几百米高的悬崖。他顺着二十多厘米宽的小道往上走,时不时看到小石子掉下山崖,心脏蹦到了嗓子眼,“要是摔死了,给我一个普利策新闻奖也不值啊。”最终,他在山崖上找到了合适的拍摄角度。

当然,也有不少马失前蹄的时候。窦唯曾指责卓伟报道不实,找到他当时供职的单位,烧毁了一名编辑的汽车。还有一次,卓伟正在商场偷拍李幼斌和史兰芽相差16岁的忘年恋。不料摄影师刚把相机对准他们,就被售货员揭发了。李幼斌和史兰芽当下就报了警,双方纠缠到派出所,折腾了8小时才被警察放行。

辛苦、奔波,甚至随时有危险,卓伟狗仔队里的男人,换了一波又一波,而卓伟却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想过做一辈子。”

无冕之王的追求

在卓伟的努力下,风行工作室出产的娱乐新闻长期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柴静已婚、张艺谋超生、董洁出轨,以及近期轰动全国的文章婚外情。

“没想过会这么火。”卓伟脸上的兴奋难以自已。“周一见”的新闻预告出来后,文章的经纪人出面公关,“不还价,随便你开多少钱。”卓伟义不容辞地拒绝了。“把新闻卖给网站和卖给明星是两码事,哪怕后者收入可能会多上100倍。”

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工作多年,卓伟接到过不少威胁利诱的电话,但他依然坚持揭露真相。“我曝光的是真相,不怕被报复。”卓伟好像真的成了无冕之王,明星们忌惮他,敬重他。

文章新闻一出来,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微博、微信上满屏都是讨论。他得意地翻着微信,那些朋友发来的“干得漂亮”、家人的自豪,让他享受。

而对文章家庭正遭遇的危机,卓伟很淡然,“我所报道的事情,只是揭露了部分真相,毕竟都是家务事。希望他别怨我,多自律些,多考虑应该担负的家庭责任。”他对此很有见解:“一个社会地位再高的人,都不能忽略家庭,因为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关系,婚姻美满的夫妻一般会被认为道德水准较高。”

工作之外,卓伟也会担负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他所有工作事务都会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完成。每个周末,他都雷打不动地从北京赶回天津的家里,多陪陪妻子,多陪陪家人,享受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他摊开一本《唐诗》,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这是他多年前无比向往的生活:成为有地位的人,不用再沉默和压抑,发出自己的声音。

猜你喜欢
明星文章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明星猝死背后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