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逐梦

2014-04-29 21:01李江
文化月刊·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智识迅雷万国

李江

作者:徐迅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是杂文家徐迅雷的新杂文集。恕我孤陋寡闻,为啥起这么个名字,什么意思呢?瞅着书名,我纳闷了半天。后来在我找到了出处,书中有一篇杂文名字就叫《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在这篇文章中徐迅雷注释道:“这是源自胡适先生译笔的一句名言。1914年,胡适在《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学者Goldwin Smith的一句话,原文是‘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胡适先生当时将它译为‘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今人为了口语化,说成更顺口的‘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用这个作为书名,我想作者应该是想强调人的价值是高于一切的。

对于徐迅雷,我是不陌生的,虽然不曾相识与谋面,但是我也曾一度热衷于时评杂文,徐作为报刊評论员和杂文名家,关于其人及其文,我自然要耳濡目染了。徐迅雷大学毕业留校6年,后又到政协当了6年秘书,再下派到江南小镇当镇委书记。“因为感到再不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辈子要废了”,他辞官不做,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到杭州从事媒体工作。不做镇委书记,当“临时工”记者,让人惊愕,也是令我颇感钦佩的。虽然我也听过一些为官者的厌倦话,说自己不适合从政,心灰意冷,但是最终能主动舍弃的几乎没有,至少十几年来在我周围未遇见一个。他说:“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写作的梦想,当别人忙于‘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是‘更下一层楼。”据说,徐迅雷坚持每年捐出十分之一的工资奖金给《都市快报》阳光助学项目,至今他还骑着一辆十多年前的破旧自行车。可见,他是敢于做自己的一个人,而在同事的眼中,他也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人。

这本杂文集以“人与人性”为主题,亦可用徐迅雷以前的一本书的名字来概括—只为苍生说人话。编辑推荐语为:作者深厚的人间情怀,洋溢于字里行间,荡漾在人类时空,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发人深省。人心人性、人权人本、人道人伦、人世人寰、人马人面、人杰人文……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仅仅看那一篇篇杂文的题目—《万利之上要有生命在》《万众之上还有人性在》、《万国之上还有真爱在》《唯有生命拯救不能放弃》《尊重人,尊重人性》,就能大致猜到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怀。以前,在网上或报刊,我零星看过他的文字,这次是第一次集中读他的杂文,算是对其杂文较为全面的一次感受吧。他仗义执言,敢怒敢评,对批评对象直接指名道姓,这是有风险的,他不会不知晓,他的文章中多次引用过跨省追捕的案例。

徐迅雷说:“‘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这是我读杂文的要求和写杂文的追求。……‘取时评之素材,写杂文之华章,是我现时写作的一个基本理念。”如果细分起来,此杂文集中,有纯杂文,也有时评。相对于短平快、犀利的时评,我更喜欢看有纵深感文化味的杂文。因为时评虽畅快淋漓,但仓促而就事论事,往往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韵味、没嚼头。而从时评到杂文也是徐迅雷的实践与追求。相对于时评,杂文更具生命力,不只是时效,还因其含蓄,他希望“用杂文的笔法,像中药一样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发挥作用。”在那些杂文中,他旁征博引,将古今中外数据、事例、名言警句等,信手拈来。我惊讶于他何以了解那么多领域,何以掌握那么多典故。他曾说:每天以10个小时的读书、学习、思考,支撑两小时的写作。而据我所知,许多时评写作者读书和写作的时间比例与徐迅雷的正好相反。

不过,我不太习惯其杂文里的抒情部分。或许是为了说理的需要,或许是自己的情感不吐不快,或许是对文本的美感有着一以贯之的迷恋,其杂文中不乏抒情成分。不论抒情水平之高下,看到杂文里的抒情字句,我就感到一丝别扭。徐迅雷的杂文中有“我想”的字句,有时他会以自己的常识来为所写之人物设定一些场景,或者为了赞扬,对赞扬对象有溢美之词。比如他写道:“琳达夫妇与小凯丽的故事,感动了人类世界;琳达夫妇对孩子的爱,是人类之爱的至高境界。”“感动人类世界”,此言有点大而浮吧?“是人类之爱的至高境界”,变卖家产为养女治病,这样的爱的确伟大,但可称为至高吗?如果觉得我纯粹是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再看下一句:“我真的不敢想象,人类如果失去拥抱,世界将会怎么样?可以肯定地说,人类的拥抱史肯定比人类的接吻史要长。至少也能长上一秒钟,我相信古人是先抱住,再亲吻的。就把拥抱当作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吧!”没有拥抱,世界就会有极大改变吗?先用两个“肯定”来说人类的拥抱史比接吻史长,请问证据何在?光“肯定”是不行的,拿出证据比说多少个“肯定”都有说服力。后来又补充道“至少也能长一秒钟”,可见先前的说法并无凭据,完全出自臆断。这样的抒情,放在别的类型文章里也许也无不妥,但在说理文里,会降低文本的说服力。或许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太想在文字中释放自己的理想了。

在文字中,他就是一个理想的歌者,对现实社会的丑陋现象给予痛批,而对人世间的美好事物与情感则给予大力歌颂,表达自己的人生向往和人文追求。“人生短暂,生当优秀。”他在文字中,释放着自己的激情,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为了写作的梦,为了心中的真。不妨用其中一篇杂文的题目概括徐迅雷的价值观,“我来过,我笑过,我爱过”。他写道:“为公共幸福而拥有知识和使用知识,这是智识者的必备条件。只有智识者,才是权力的制约者;只有智识者,才是社会减灾器;只有智识者,才是公共幸福的创造者。缺乏了智识分子的独立与创造,文化社会的危机必然凸现。”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想做的,我想就是“有大勇气与大智慧”的智识者吧。

猜你喜欢
智识迅雷万国
李迅雷:迈向共同富裕共识下的投资思考
智识机械运动易错点
春节700万国人出境游
迅雷“内讧”结束大数据将不再使用迅雷品牌
马万国作品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万国茶帮”拜妈祖
“迅雷·看看湖北网”半年成长记
迅雷上市“扫雷”
北美图书馆智识自由奖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