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斯洛伐克的文化面纱

2014-04-29 21:01
文化月刊·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斯洛伐克奶酪城堡

城堡之国:时代与历史交汇的错觉

都说感受欧洲的古老文化要到斯洛伐克,而“城堡之国”是斯洛伐克给大多数游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原来,斯洛伐克为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游人会时不时地看到远处山头古堡的踪影,从300座城堡和原木搭建的教堂中窥探几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据说,当地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们参观城堡,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历史也许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城堡是中世纪的一种武装建筑,最初起源于公元9至10世纪的欧洲。宏伟的城堡和防御工事记述着中古世纪的豪华盛宴、持矛比武和战争无数。解读斯洛伐克的城堡,正是解读斯洛伐克的历史和文化。

有人说,这里的城堡也是一种斗争精神的象征——斯洛伐克民族在公元5世纪以后的1000多年里,先后依附于大摩拉维亚帝国和匈牙利,一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才建立。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独立主权后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21年时间,但斯洛伐克政治进程平稳发展,国民经济增速也在欧盟国家中位居前列。

不得不提的是“奥拉瓦城堡”,其甚至被列为“地球上30个神奇的地方之一”。它是奥拉瓦地区的显著地标,始建于13世纪中期,城堡制高点高于奥拉瓦河112米。作为匈牙利与波兰的战略边界点之一,这座城堡的神奇之处在于从未被攻克过。

如今再参观城堡,很可能给人时代与历史交汇的错觉。若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宫殿、礼拜堂、尖塔和塔楼的陡峭屋顶强调了轮廓感;细节如各种开口、入口、墙壁、阁楼山墙和金属配件的样式,则充满了中世纪城堡的浪漫风情。

歌舞文化:铿锵有力的热情与宾主尽欢

伴随着铿锵有力以及节奏感十足的舞步声、拉琴声、拍手声和叫喊声,一支简称为KUK的民俗乐团出现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斯洛伐克的味道”开幕式的当晚。即便你是个冒然进入会场,对所发生的情境毫无概念的人,也会瞬间被卷入斯洛伐克的语境之中——美丽的斯洛伐克姑娘转动着白色的大裙摆,或抱团起舞,或与男舞者一起肆意地转圈,舞鞋发出清脆有力的节奏声。这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淳朴与热情,毫无张扬造作之感。

原来,在斯洛伐克的传统文化中,歌舞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斯洛伐克人生性热情活泼,普遍能歌善舞。过去主要是农民、牧人和手工艺者喜爱舞蹈,其中开始于18、19世纪之交的“双人转圈舞”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这种舞以歌唱和独舞开始,随后还邀请舞伴并且两舞伴相拥转圈,有时也有个人即兴表演。节奏有快有慢,后来与外来舞蹈“恰尔达什舞”混杂在一起。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资料显示,斯洛伐克别具一格的舞蹈是“维尔本克舞”和“奥得泽莫克舞”等男性舞蹈,起源于中世纪的军人舞蹈。“卡里奇卡环圈舞”则是东斯洛伐克地区典型的女性舞蹈。此外一些外来的舞蹈也逐渐丰富了斯洛伐克舞蹈种类,如19世纪初进入斯的马祖卡舞、华尔兹舞和恰尔达什舞,19世纪还开始跳起了波尔卡舞。20世纪上半叶从西欧传入现代舞蹈,从海外传入交际舞。而现场KUK组合的表演既保存了斯洛伐克的文化传统,同时通过有趣的场景和音乐制作向观众展示,将现代艺术元素溶于传统音乐中。

都说斯洛伐克的歌舞常常引得宾主尽欢,我想只有看过的人才得以深信。

美馔美酒:小有名气的“国食”与葡萄产区

斯洛伐克的菜肴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并不熟悉,尝过后才感觉其口味较重。据了解,因为斯洛伐克人与捷克人同属斯拉夫民族,因此两个民族的饮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斯洛伐克的饮食文化同时也受到了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深刻影响。强调选用最新鲜的当地食材,大量运用香料来增加口感,使得地区之间的口味各不相同。熏制奶酪、非熏制奶酪、奶制品、牛肉、猪肉、鸡肉和鸭肉都倍受欢迎,蔬菜方面的卷心菜、洋葱和大蒜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起斯洛伐克的“国食”,不得不提的是羊奶酪面,也叫“羊奶酪面疙瘩”,其地位如同比萨之于意大利人,泡菜之于韩国人,何况羊奶酪还是斯洛伐克人发明的“专利产品”。这道美食是用面粉和适量的盐以及羊奶酪,做成筋道的面疙瘩,再在上面浇上酸奶酱或奶豆腐,最后放上切碎的咸肉火腿末。味道不仅有羊奶酪特有的羊膻味,而且有着酸奶的酸劲儿。据说吃起来甚至像北京的豆汁儿,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各占一半。此外传统的“斯洛文斯基格博烤鹅餐”也颇受当地人欢迎。

斯洛伐克的美酒在世界上都小有名气。其地方虽小,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质,城市近郊有很多田园,自古以来就栽培葡萄。斯洛伐克有6个葡萄种植区,最独特的是匈牙利边界托开地区,最受欢迎的是小喀尔巴阡山脉葡萄园,从瑞卡(Raca)小喀尔巴阡山脉延伸出来,是布拉迪斯拉发的一部分,穿过斯瓦蒂杰(Svaty Jur)和皮兹诺克(Pezinok),直至以制陶业闻名的摩德拉(Modra)。18世纪该地区的Frankovka红酒是玛丽亚特雷西娅女皇的最爱。

如果你到当地,要留意在葡萄种植者庆祝丰收时会有的传统的葡萄酒节。比如5月份时葡萄酒爱好者能享受到的“圣乌尔班日”(St Urbans Day,展示葡萄酒与地方传统的节日),再比如11月的开窖时节,可品尝当季首批新酒制品,更有私人酒窖珍藏的陈年佳酿。

手工制品:精细的文化遗产传承

“斯洛伐克的味道”开幕式当晚,一个个乡间女子和小天使模样的玩偶,乃至连背上羊毛都栩栩如生卷曲着的小小羊羔模型吸引了无数过路者的眼球。它们普遍呈现出淡黄色,身上细密的纹路散发出自然的味道。桌边的女性手工艺者利用线、钳子、剪刀以及一片片呈现出漂亮淡黄色的干玉米叶等,不疾不徐地做出这些可爱的模型。原来这就是斯洛伐克一种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学名叫做“Supolienky”。

据了解,斯洛伐克在手工制造优质工艺品方面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木雕、陶艺、锡制品、编织品、柳条制品、刺绣、皮革制品,以及干玉米叶制成的“Supolienky”等闻名。

例如中世纪的陶瓷艺术。中世纪的陶器出土于特伦钦城堡和特伦钦城附近。他们描绘了几个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些重要的活动,均成为了意义非凡的文化遗迹,其中莫德拉陶瓷不仅在斯洛伐克,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具有盛名。莫德拉陶瓷是由莫德拉城而得名,历史悠久,生产初期开始于17世纪上半叶,后来继续发展成为新兴产业。这项工艺世代相传,如今莫德拉城里拥有知名的博物馆,画廊,精品店以及私人展览场所。

斯洛伐克传统手工艺品还包括传统的木杯“Crpák”,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斯洛伐克羊圈的象征,通常被用作喝“?in?ica”(一种以羊奶制成的饮品) ,同时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美感。锡制品“Drotarstvo”是在18和19世纪斯洛伐克特别是基索斯和斯皮斯地区流行。最初,从事修补的工匠在各地修补陶器和烹饪用品,同时也利用锡丝制作一些简单的家庭工具。后来,他们也开始做一些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制品,例如金银镶嵌的花瓶、碗、盒子以及托盘等。如今,人们还继续沿用传统方法来制作具有实用和装饰价值的制品。牧羊人的斧子“Valaska”最初是用來保护和工作用的,或者作为舞蹈的工具。它连同帽子和腰带,成为了牧羊人的象征,如今其依旧保持了它的象征意义,并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名录。

绘画艺术:“平版印刷”的想象空间

斯洛伐克著名插画家、平版印刷大师弗拉基米尔·伽若维奇从三十岁开始便致力于传统平版印刷术,尤其是彩色平版印刷术。他自己手工进行平版印刷,并尝试各种平版印刷的可能和组合。2012年他还在北京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展开想象的空间”艺术展,集中展示了他40余幅平版印刷绘画作品。这一次他的作品被搬到了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供来客欣赏来自斯洛伐克的本土画作。

据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弗兰季谢克·德霍波切克先生介绍,平版印刷是将一幅画拓印在一块特殊的石模上,利用油脂使画只吸收墨而不吸收水。如同很多其他画的创作过程一样,每次只着一种颜色。其有很多色调风格,范围从强烈的黑色到最微弱的灰色,再到彩色。这种工序创造于18世纪末,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在很多艺术家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不乏大师级作品出现。平版印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艺术技巧,艺术家可以此满足特殊风格需求,技术娴熟的大师可以获得各种可能的效果。在弗拉基米尔·伽若维奇的作品中,充满了温和的讽刺,揭露虚假、伪谦虚、野心、贪婪、错误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说教。据了解,1975年至1976年间由他绘制的奥维德的《变形记》,于1981年获得世界书籍装帧设计界最高荣誉的德国莱比锡“世界最优美图书”银奖。

猜你喜欢
斯洛伐克奶酪城堡
膨胀的奶酪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魔逗城堡
斯洛伐克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超短程“地铁”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独立20年来捷克与斯洛伐克社会发展的异同
20年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各界对联邦解体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