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4 21:32眭春辉
河南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

眭春辉

(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212000)

21世纪是一个综合能力全面体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高级高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历程中,高级高职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计算机行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就更加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以促进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忽略了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弱化,这给他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造成了障碍。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如何在职业教育改革模式下,针对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1 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简析

1.1 专业项目课程的统一性

高职院校依据专业课程所给出的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统一与综合,形成了统一教学方向的课程模式,这种单一课程模式下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再加上,五年制高职学生多数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选择到职业学校就读,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能力知识基础不一,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2 专业项目课程的独立性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学科课程较多。然而在五年制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却存在课程相互独立、自成一体的现象,各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譬如《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是两个独立的课程,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学生先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再学习《数据结构》。然而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师反映,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尚存在部分知识点未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时难度加大。

1.3 专业项目课程繁琐性

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复杂繁多,知识内容与时代脱轨,难度过大,脱离了现代高职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以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技巧》为例进行分析,该课程内容难度较大,课程知识内容复杂繁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适用性不大。

1.4 专业知识学习的封闭性

专业项目课程内容过于封闭,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严重脱节,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强化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技能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综合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2 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几点可行性对策

2.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新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计算机行业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跟随时代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高职院校在开发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时,要跳出“教”的禁锢,从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学科教育向职业化教育的转型,以满足社会对高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1.1 根据社会需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前提与基础,知识结构的确定,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发展潜质。因此,高职院校在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结构时,应首先以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通过对能力进行分解,分析满足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应具备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组织,合理确定知识结构,努力体现“三个面向”,即面向计算机专业发展最新潮流、面向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面向计算机专业社会实践。

2.1.2 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各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的时间分配和次序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以本专业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引进10门美国著名高职院校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程,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课程体系的先进性与及时性,定期召开合作伙伴峰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审阅,保证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信息的及时更新,做到因材施教。

2.2 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开发课程学习资源

随着各大高职院校的扩招,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包括高校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青睐的人才。在课程开发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集中组织学生到实习用人单位、实习基地进行锻炼,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从而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开发作品中,在开发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探索中发现不足并找出解决方法加以完善。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网站前台设计》课程开发中,高职院校可以针对网站前台设计项目,开发《网站前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通过工学结合形式,组织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网站前台设计开发项目中,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通过综合实训,学生以作品设计的形式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网站开发能力。

2.3 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开发课程考核新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能力的考核,在实践技能方面相对弱化,这种课程考核体系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开发课程考核新体系,能有效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课程考核新体系可以从以下四大方面进行构建:一是以课程考核为主线,全面改革试卷化考核手段,建立开放式、全程化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特别是在实践环节当中的教学表现进行全面考核,逐步加大日常考核比重。二是突破传统课程技能考核模式,增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项目合作能力的考核内容。三是课程考核内容必须满足社会企业需要,以适应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四是引进国外先进课程考核成功案例,关注相关科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发展趋势,适时引进并加以应用实践,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 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必须着力于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开发出更多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

[1]俊峰.JavaWeb软件开发课程体系探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

[2]连远锋,张秀美,李莉.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3).

[3]张海霞.教学做在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9).

[4]黄莺.论软件行业细分下高职IT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