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住财产公开,才是好官员

2013-01-30 18:13
环球时报 2013-01-30
关键词:奖金财产公务员

叶 青官员财产公开已悄然启动 每到1月下旬,我都要做一件特殊的事情:登记财产、家庭成员特定变化情况。今年是第三年登记。前年第一次登记时,内容十分详细,表格上的内容有工资、奖金、津补贴、住房公积金、稿费、讲课、课题鉴定等报酬,房产、投资、配偶子女的各种变化,包括配偶、子女是否在国外,是否与境外人士结婚等。但是,去年与今年填起来就比较轻松了,无变化项目直接可填“无变化”,不过工资、奖金、津贴、讲座稿费报酬等收入必须年年填,因为每年会有不一样的数字。 在一次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座谈会上我还提出:怎么没有填私家车的地方?而此次作为官员财产公开试点的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526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家庭财产申报和公示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津补贴、劳动所得、房地产、投资和汽车”6个部分,有了“汽车”的位置,但没有婚姻状况、国内外存款的内容,又略感遗憾。 从原则上来看,我填的个人情况表只有我的顶头上司(局长)与省纪委领导可以看到,局长还要签字画押,以示真实。作为内部掌握的资料,我想他们在查案件或者是考虑官员提拔的时候,一定会打开这张表看看,甚至可能去实地查查。 实际上,中国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已经启动:一定级别的官员(主要是副厅以上)申报财产及个人事项,极少数人可以查阅,正在极小的范围内公开。不想公开财产,就别当官 我觉得我国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如上文所述,已经启动,第二阶段可能是像此次广东省三个地方的试点,干部可以在内网上查询到财产情况。到了第三阶段,就应该是在网络上对公众公开。现在大部分地方还是处于第一阶段的起步阶段(处级科级干部还没有开始),极少数地方在启动第二个阶段。我想,哪怕有一小步的进步也是好事。 有的地方人大代表说: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权,个人财产不宜对外公布。这话是不对的。官员也是人,享有与公民同样的权力,这话没错。但是,官员不同于一般的人,手上拥有权力,这些权力如果不加以管束,就会成为寻租的手段。有的官员签一个“同意”就会带来巨额收益。再者,官员是不生产物质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来源依靠工资、奖金、津贴,而这些全部来自于公民缴纳的税收。当然,官员本人也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但是,这一点税金与官员工资等收益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因此,官员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首先是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再就是将来的财产公开。做不到的话就不要进入官员队伍。公共资源占有者都应公开财产 官员财产公开绝对是一项好制度。首先,官员财产公开是一种国际趋势。世界银行在2012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称,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OECD)100%要求官员财产公开,东欧和中亚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有此要求的比例超过90%,南亚地区70%左右国家有此规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和东亚都接近65%,北非和中东则不到60%。目前全球有137个国家已经在执行财产公开方面的规定。 第二,官员财产公开是提升政府形象不可回避的路径。在中国,官员腐败与不法财产堆积几乎成为同义词。1987年,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在国内首次提出时,可能谁也不曾料到,这个话题到了2012年会因微博上的“房婶”、“表叔”成为新闻的引爆点。据不完全统计,25年来我国已有27个市、县进行官员财产公开的试点。但这些试点生生息息、断断续续。这一情况与公车改革极其相似。 第三,财产公开也是对官员的“爱”护。绝大多数无权或者底层的官员对官员财产公开是欢迎的(正如他们同样欢迎公车改革)。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也应该成为对成千上万要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们的一种告诫:当公务员不是发财之道,“升官不可发财”。韩国的大学生曾经也是热衷于考公务员,后来因为韩国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考公务员的人数锐减。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老百姓呼吁官员财产公开也是出于对官员特别是年轻官员的“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有的网民说:早一点实行官员财产公开,会有那么多的“官头”落地吗?这话是有道理的。所以说,经得住财产公开应该是成为一个好官员的基本条件。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同级别领导,应该与政府官员一样公布财产。因为他们同样是公共资源的占有者与使用者。这些年来,大学校级领导出现不少“前腐后继”,说明那也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群体。▲(作者是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奖金财产公务员
智者不入爱河,你要对你的财产负责
漫画婚姻
神奇的帽子
“5+2”“白+黑”是否应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