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灾难挑战中国政府

2013-01-30 18:09
环球时报 2013-01-30
关键词:北京文章

●本报驻日本、加拿大、德国特约记者 李珍 陶短房 青木 ●本报记者 刘洋 ●柳玉鹏 汪析 “云中的城市”,当西方媒体如此形容刚敞亮了几天的北京又变“雾都”时,一场“中国该怎么办”的讨论正变得越来越急促。空气立法、减少用煤、提高燃油质量等办法被人们一股脑儿投进“解决之道”的篮子,等待被决策者挑出。美国《财富》杂志说,对中国而言,肆虐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危险雾霾显然不仅是几记警钟,更像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很多人则相信中国不可能再低估污染的严重性,改变在预料之中。然而当西方分析家联想到“中国还有上亿人渴望拥有第一辆汽车、第一部空调甚至第一台冰箱”时,他们又不得不调慢预期中国治污的速度,认为根治大雾或许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漫长跨度。昨天,多家国际媒体把目光投向28日刚上任的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认为他任内首个“天降大任”般的考验便是治雾。他的压力显然来自于人们这样的期待:北京赢回蓝天的速度至少应快过伦敦——上一个雾都。雾霾成中国常鸣的警钟 “呼叫兰多(电影《星球大战》中人物),北京已变成云中的城市,从《寂静岭》到《银翼杀手》,空气污染让这座大都会仿若另一个世界,起码这组照片中的北京很像贝斯坪(《星球大战》中巨大的气体星球)。”对不熟悉这几部好莱坞电影的人,美国科技网站kokaku的这段表述会有些难懂,文中提到的“这组照片”是中国互联网近日流传的一组拍摄自北京某小区顶楼的照片。文章说,大雾不好,但这组雾中北京的照片“很美”。 对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来说,一个月内4次遭遇雾霾天气带来的显然不是欣赏美的冲动。美国彭博社29日说,北京空气质量28日又一次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当晚20时天安门广场PM2.5指数达到370,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指数只有25。北京市政府接连发出雾霾预警,建议居民尽量多待在家中。北京市气象局29日消息称,2013年1月1日至29日,北京南郊观象台雾霾天数为24天,仅5天无霾。 “每天清早起床,我会在拉开窗帘前稍作停顿,拉开后看到的一切会为我接下来的一天定调。我并不是想看天气是好是坏,而是想知道空气到底污染到什么程度,有的日子,它真令人吃惊,整座城市就像巨大的吸烟室,空中飘浮着尼古丁般淡黄色的烟雾。”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马丁·佩申斯如此描述他所生活的北京。他说,北京这个月的空气质量已从“糟糕”滑落到“危险”,即使是这样一个对空气污染习以为常的城市,这么严重的雾霾都是紧急情况。 “北京的环境状况接近灾难”,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28日以此为题报道说,雾霾中的北京根本看不到地平线、太阳甚至天空,空中飘浮的有毒物质数量是正常标准的8倍以上,北京人似乎已对此习以为常,最高兴的是口罩制造商,过去一周他们的销量大涨。 “不只是北京,中国中东部13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都困在有毒雾霾之中。”日本《产经新闻》29日报道此事时说,受影响面积比日本国土的3倍还大。法新社说,29日大雾依旧弥漫在中国多地,首都北京的能见度在200米以下,路上不少行人戴着口罩;在河南,司机们打开所有车头灯在浓雾中穿行,郑州机场109个航班取消;由于能见度不足100米,青岛机场当日关闭,约2000名旅客滞留。政府发布的信息显示,大雾在周四前不会消除。哈萨克斯坦《今日报》29日说,随着北京市政府接连发出雾霾警告,一些外国人已经吓得不敢在这座“灰色”的城市中工作了。 “漫天飞舞的可吸入颗粒物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德国《时代周报》29日说。但美国《洛杉矶时报》认为,中国在雾霾中损失的绝不仅是颜面。文章说,大雾弥漫给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来一连串代价高昂的反应:航班取消、工厂关闭、医院人满为患。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路易斯说,这些紧急措施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和罢工或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一样,代价十分惨痛。文章认为,随着雾霾污染持续袭击中国城市,代价还在急剧上升。 “对中国政府来说,北京和中国北方危险的空气质量绝不仅仅是几记警钟,问题已严重到引起变革了吗?”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28日在美国《财富》杂志上刊文,向中国这样发问。他还说,现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是,北京是否已鼓足政治意愿执行避免生态灾难的政策,尽管这样的政策有可能终止中国的经济奇迹。文章还认为,中国媒体近来对于环境问题给予很高的关注,批评声音也很大,中国民众对“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政策的包容性正在下降,现在就看政府是否会采取切实行动了。重享蓝天,中国要等多久? “尽管大雾弥漫,但中国在治理城市污染上取得的进步其实超出很多人想象。”“ESI AFRICA ”杂志网站28日说,今天,空气污染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政治家和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领导人大得多。由于机动车数量增加和持续烧煤,中国和印度的城市都遭受了严重污染,现代交通与传统烧煤发电的相互作用直接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文章说,很多人拿今天的北京与当年的伦敦相比,后者曾在1952年的致命烟雾中失去1.2万条生命。(上接第一版) 之后英国通过立法解决了问题,但过程相对较慢,而中国现在正大力推进天然气的使用,加上蓬勃发展的太阳能产业,北京的天空重变清洁的速度也许比很多人想象得快,起码比伦敦快。 北京还要在雾霾中挣扎多久?西方媒体对此的判断比《ESI》似乎要悲观些。德国《时代周报》29日说,北京很可能至少还要再呼吸困难20年。文章说,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在加剧空气污染,这也是每个工业化国家经历过的过程。面对空气灾难,中国很难快速治理,也许,到2030年北京才能呼吸到真正干净的空气。 BBC驻华记者佩申斯的文章也说,北京连日的浓雾正形成一个拐点,中国会说:“你知道吗,我受够了,我们需要更重视生活质量而不是经济增长了”。但根本性变革看起来不太可能,起码现在不可能,除了中国政府还在把经济发展当做大事,中国还有上亿人渴望拥有第一辆汽车、第一部空调甚至第一台冰箱,“谁来做那个否决他们梦想的人呢?” “有报道称,中国正做重大努力转向可再生能源,计划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能占电力输出的10%。但问题是,中国根治污染到底需要多久?答案可能会是几年到几十年。”香港《亚洲哨兵报》说,中国新领导层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的。常为该报撰稿的专家福尔布鲁克还提出一个观点——中国城市污染严重,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拒绝执行中央政府提出的改善油质的要求,因为这会减少他们的利润。还有分析称,中国火电站烧煤时,排出气体中的硫磺含量与西方相比也更高,加剧了空气污染。 怎样才能从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中获利呢?美国《每日清算》29日的报道角度显得很独辟蹊径。文章说,中国空气污染已严重到出口美国的地步,美国西海岸30%的空气污染源头是中国。文章称,中国本土空气污染的根源是不受控制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数以百万计的柴油卡车和其他柴油车行驶在中国的道路上。据测算,给这些车辆安装减排设备的成本是每辆车3200美元,技术在中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乎成本的车主不愿出这笔钱。于是一个商机出现了,在这3200美元减排投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催化转化器,而制造它需要用稀有金属铂和钯,所以要想未来挣大钱,现在就投资减排产业,投资铂和钯吧。空气治理考验北京新市长 “北京居民对新市长的期待是什么?在所有需要改善的问题中,呼吸更清新空气显然位列许多人愿望清单的首位。”法新社说,当王安顺28日成为北京新市长,有中国媒体用这样的方式迎接他。北京市政府29日召开空气重污染日应急工作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启动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包括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等四方面,暂定实施到周四24时。 “当中国在环保问题上醒悟时,中国就会获得进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9日说,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的外国人创造了“北京咳”一词,十几年后,它几乎成了北京冬天的写照。现在中国到了需要醒悟的时刻。法国《世界报》驻北京记者布莱斯则把北京今冬多雾霾的直接原因归于北京正集中供暖,而且过去3周很少刮风,不利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散去。乌克兰《消息报》说,今年北京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引起国际媒体高度关注,雾都北京的照片和报道四处传播,而大家提出的共同问题是:中国,该怎么办呢?▲

猜你喜欢
北京文章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