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议“水客”行动在港被扭曲

2013-01-30 18:12
环球时报 2013-01-30
关键词:义和团港铁旺角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张 利香港《东方日报》29日报道称,2012年访港的内地游客有3491万人次,占整体访港旅客量约七成一。香港特区有关部门估计,内地游客中有100万人是“水客”,他们来港抢购奶粉、尿片等紧俏生活物资,虽为香港带来千亿港元的经济收益,但衍生不少社会问题还引发港人抗议。不过,最近香港示威者的行为越来越偏激,矛头已由“水客”转为所有内地人,部分示威者甚至使用挑衅言语侮辱内地人。有香港学者认为,这些行动已经变质,将会激化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矛盾,港人对此也很反感。为缓和“水客”问题的压力,香港特首梁振英29日表示,一些较容易短缺的环节,一定要优先照顾港人的需要。 最近,香港部分示威者将抗议“水客”的行动不仅仅限制在“水客”出没的港铁上水站,甚至闯到内地游客集中的旺角地区,将去年的“光复上水”升级到日前的“光复香港”。据香港《明报》报道,几十名市民日前响应“香港自治运动”网上召集,在港铁旺角东站外示威及收集签名,高喊“水货贼滚!”,要求特区政府实施“一签一行”解决“水客”问题。不过,这场抗议很快演变为一场冲突,示威者在港铁站前见到拖着大型行李的内地游客,即上前包围,质问对方是否是“水客”,有人拿着卷尺强行量度游客行李,检查是否超出港铁标准尺寸。被包围的人好几个都不是“水客”,甚至还是港人,但也无辜被困。部分示威者更以脏话骂人,其过火行为引发内地游客不满,双方一度发生口角,幸有警方调停。 另据香港《新报》报道,一个名为“调理农务兰花系”的民间团体,日前有成员拉起横幅出现在上水东铁站外的彩园路,当时车站外围已集结“水客”逾百人,他们带着装满货物的手拉车,在排成长龙预备等候过磅登车,但该团体的一名“女将”,通过手上的麦克风与身后的扬声器,大骂眼前的“水客”大军。其间,一名女“水客”不满“女将”的言论予以还击,却被“女将”连环质问逼退。 部分抗议者偏激的行为,也开始令港人反感。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说,部分网民自去年发起“光复上水”行动后,得到普遍支持,因为“水客”问题困扰北区居民多时,居民自然乐于支持为他们发声的网民。不过,“光复香港”行动则有本质上的分别,因上水站外几乎全为“水客”,但旺角东站外的人流却以市民及旅客为主。示威者又硬将矛头由“水客”转为所有内地人,甚至是携带大型行李的香港人,只会令市民反感,同时加深内地与香港的矛盾。 香港《东方日报》的评论称,示威者一派抵御“外敌入侵”的作风,不禁令人联想到满清末期的义和团。义和团也是捍卫自身利益啊,不让外来者抢夺宝贵的资源,正气凛然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帜,精神上不可谓不爱国。然而问题却是,义和团的示威行动太偏激了,不但滥杀洋人,而且枉杀华人,罪名很多时候是不用国货用洋货,同胞身上只不过有一盒西式火柴而已,随时招来杀身之祸。示威者切莫变成义和团的野蛮模式。 香港《文汇报》的评论认为,“香港自治运动”打着所谓“光复香港”的旗号,不断围堵内地游客,而且把活动从上水延伸到旺角,拉起横幅、高叫口号,他们想制造出轰动效应,宣传他们名为“香港自治运动”,实质却是“反中反华”,反对“一国两制”的活动。他们像疯狗一样,指着内地游客谩骂,制造“抗中情绪”。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破坏香港旅游业声誉,制造香港人反对内地同胞的假象,虚张声势。反“水客”变扰民,警方绝不能听之任之。 针对“水客”问题带来的压力,香港各界有自己的看法。香港《信报》撰文称,香港是自由港,“走水货”不单不犯法,更是香港生存和发达的动力之一。问题在于香港接待游客容量有限,也难承受无序的“水客”活动,当务之急是收紧“一签多行”措施,平衡市场和民生需要,避免内地与香港的矛盾升温。据香港《头条日报》报道,身兼港区人大代表的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表示,会就“水客”问题联署提案人大会议。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回应说,港府正评估整体内地游客数字、承接能力及对香港市民生活影响,并将向中央政府反映结果。▲

猜你喜欢
义和团港铁旺角
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
市场失信心
神奇的水
市场失信心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廊坊义和团运动历史探究
义和团怎样害死了民族英雄聂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