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实施信息的反馈机制及系统研究

2025-02-20 00:00:00李忠泽熊昊
中国标准化 2025年3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标准化机制

关键词:地方标准,反馈机制,系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3.019

0引言

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1]。然而,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标准执行效果不佳、标准妨碍市场统一等多种问题,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亟需规范地方标准的信息反馈机制,并探索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线上反馈系统,能为公众和政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以进一步推动地方标准的健康发展。

1 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的背景和不足

1.1 背景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全国地方标准的制定更为积极。截至2024年6月,各省市区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数量如图1所示。

地方标准的提出给各省市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地方标准实施中的信息反馈工作机制仍需探索。《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2]对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复审进行了规定,主要是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其制定的地方标准进行复审。开展反馈及评估时,一般可以由设区的市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提出的、制定的地方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会等方式逐一进行排查,作出地方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复审建议,并形成反馈报告。

1.2 不足

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市场需求都在不断地变化,这要求标准也要与时俱进。传统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收集到反馈信息,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信息反馈内容不全。部分地方标准实施机构过于关注标准实施效果的数据统计和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挑战以及改进建议的收集。这种片面的信息反馈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地方标准实施的效果和真实情况,难以为后续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信息反馈机制不畅。尽管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标准信息反馈机制,但普遍存在标准信息反馈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问题。部分地方标准的实施机构在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等环节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操作规程,从而导致信息反馈工作杂乱无章。

信息反馈渠道不多。地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渠道主要依托政府部门内部的清查和定期评估。这种反馈渠道相对单一且缺乏信息化、便捷化的线上反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反馈结果往往滞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标准信息传递效率的低下,难以指导地方标准进行有效的修订和完善。

2 地方标准实施信息的反馈机制研究

2.1 标准的生命周期

标准文本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周期性过程,包括标准立项、制定、发布、实施、反馈到复审的全过程[3]。

(1)标准立项。政府机构、行业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作为标准项目申请者提出标准化项目,提案并填写相关申报书和草案等文件,最后将申报书及草案上报给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立项审查。

(2)标准制定。项目负责人(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与归口标准委员会共同对标准文本进行研究起草。起草过程中需进行试验验证、市场调整和分析研究等,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汇总和处理。项目审查通过后,由负责起草人按照审查意见修改送审稿,形成报批稿并提交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留档保存。

(3)标准发布。经标准化主管部门审议通过后,地方标准批准程序执行。

(4)标准实施。标准发布后,相关单位和个人需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归口标委会可能组织培训、宣传等活动,以推动标准的普及和应用。

(5)标准反馈。公众、企业、行业协会等可通过指定的反馈渠道(如官方网站、电子邮件、热线电话等)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归口标委会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6)标准复审。归口单位及相应部门对已发布的标准进行复审,评估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复审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废止或重新确认。

2.2 地方标准信息的反馈机制设计

地方标准的信息反馈流程是地方标准生命周期中重要一环,旨在确保地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地方标准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同时,由于地方标准极具地方特色,因此我们着重希望探索一个清晰且通用的地方标准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

(1)过程一:标准实施准备。在地方标准实施前,对标准制定人员进行细致的工作分配,例如执行人员、管理人员等,以利于后期对标准的动态跟踪。

(2)过程二:标准实施过程。执行人员需按照标准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准确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如设备运行参数、产品尺寸等,为后续标准的评估提供依据。管理人员还应组织标准相应的培训和宣传,保证使用人群理解并掌握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而扩大标准的服务范围。而使用人群和服务对象则收集标准的效益和作用情况等信息。

(3)过程三:标准实施检查。归口单位及相应部门按照一定周期开展标准实施检查。系统性地梳理,并全面掌握标准的推广程度和引用情况,精准找出并着力打通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增强地方标准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

(4)过程四:标准实施反馈。行业主管部门应基于以上收集到的丰富且详实的信息及问题,通过组织专家研讨等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为上级标准化工作提供全面、准确且有价值的资料支撑。

3 地方标准实施信息的反馈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上述探讨,我们明确了地方标准信息反馈机制的具体运行流程。在构建线上反馈系统时,需要将此前的流程转化为技术化的思考流程。该系统应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主要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器以及数据库三个部分。具体架构设计如下:

(1)前端界面:其作用是为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包括标准反馈信息的提交表单、查询结果展示等。同时,还应当实现对反馈数据的统计分析记忆报表生成等工作。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

(2)后端服务器:主要是负责处理前端提交的数据请求,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器应当具备高性能、高并发处理能力,以避免出现因数据和请求过多而导致的服务器“瘫痪”的情况。

(3)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例如用户信息、反馈信息、统计结果等。在数据库设计方面,应合理规划数据结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2 功能模块设计

线上反馈系统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1)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首先应注册账号并完成登录操作,才能提交反馈信息。在注册的过程中,用户需如实填写个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以便在后续的工作中系统管理者能够及时与之联系。

(2)信息反馈提交:系统应提供多种丰富的反馈渠道供用户自主选择,使其能够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从中挑选出最为合适的反馈方式来提交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文本输入的方式详细阐述问题、图片上传的功能直观展示相关的情况,还可以借助视频录制的途径以全面、形象地反映标准实际中的问题。

(3)反馈信息查询:用户不仅能够查询自己所提交的反馈信息,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处理状态,方便其跟踪反馈的处理情况。与此同时,系统管理员也拥有查询所有反馈信息的权限,以便更高效地进行统计和深入的分析工作。

(4)统计分析报表:系统会自动对所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展开深入的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详尽报表,为管理员提供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这些报表的内容应丰富多样,包含反馈信息的数量、所属的类型、呈现的趋势等关键信息。

(5)系统管理:管理员承担着对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和有效管理的重要职责,具体包括对用户的管理,比如用户信息的审核与更新、合理的权限分配,确保不同用户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操作权限。管理员还需关注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等。

4 结语

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是保障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的重要环节。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反馈系统,则可以广泛收集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和建议,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和系统也将更加完善和科学,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简介

李忠泽,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

熊昊,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标准化机制
标准化简述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作用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38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方式探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