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包括1艘航母、1艘导弹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9个飞行中队,拥有“远、中、近”多层防空反导体系,其作为高价值目标历来是美海军防御的重中之重。但是胡塞武装却声称利用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了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对于胡塞武装是否攻击了美航母以及是否击中美航母,一时间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利用开源情报信息,结合笔者对美航母打击群作战运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该事件。
新一轮巴以冲突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采取新一轮军事行动,并表示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超过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即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
胡塞武装支援巴勒斯坦武装斗争 2023年10月31日,胡塞武装宣布开始武力支援巴勒斯坦,并在当日通过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了以色列境内目标。为了继续给以色列施加压力,胡塞武装从11月20日开始,对在红海航行的与以色列有关的商船进行了多次袭击。截至2023年12月底,有超过10艘商船在红海南部遭遇袭击,导致国际航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军开启“繁荣守护者”行动 胡塞武装打击过境商船的行为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为打击胡塞武装、保护航运安全,美国宣布将在红海组织“繁荣守护者”行动。美国的盟友,包括沙特、埃及、约旦等国家,都表示要参与这一行动。此外,欧盟也表示,要派遣“亚特兰大行动”护航部队,协助美国在红海的行动。
航母打击群编成 此次在红海海域部署的是美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CVN-69)领衔的第2航母打击群(CSG-2),该航母打击群下辖第3舰载机联队、菲律宾海号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58)、第22驱逐舰中队的梅森号导弹驱逐舰(DDG-87)以及格雷夫利号导弹驱逐舰(DDG-107)。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是美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搭载大量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等各种舰载航空器。舰载战斗机可携带多种型号的导弹和炸弹对陆上、海上和空中目标进行全面打击。航母打击群内的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拥有由标准-2、标准-3、标准-6、改进型海麻雀等多型防空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炮组成的防空体系,可以有效进行防空及反导作战。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拥有约600千米的打击能力以及约1000千米的预警探测和防空反导能力。
部署以来主要活动情况 2023年10月29日,美国派遣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地中海,接替福特号航母打击群继续执行威慑任务。2023年11月4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通过苏伊士运河抵达红海,随即向南航行出曼德海峡并于11月16日至27日部署到波斯湾海域,而后返回红海执行“繁荣守护者”任务。在红海部署将近4个月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于2024年4月28日至5月2日返回希腊苏达湾基地休整,随后同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在地中海一带开展联合演习;5月5日,再次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5月20日,抵达吉达港西南200千米,执行作战任务;5月27日,抵达也门海域,开展舰载机战斗演练。
被“袭击”经过及后续情况 2024年5月29日,胡塞武装宣布在也门上空击落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对此,美联合英国于5月30日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内的重要目标实施了空袭,位于也门海域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担任主力。
5月31日,胡塞武装宣称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发射了多枚有翼导弹和弹道导弹,并命中目标。美中央司令部发布消息称,其所属部队在红海上空击落3架无人机、在亚丁湾上空击落1架无人机,胡塞武装向亚丁湾发射了2枚反舰弹道导弹,此次袭击没有造成美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月1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舰长Chowdah Hill在社交媒体接连发布两条舰上动态,以证明航母一切正常。
6月1日晚,胡塞武装再次宣称,其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发起了导弹和无人机打击。随后美中央司令部称,其所属部队在红海南部上空击落了1架胡塞武装无人机,并在晚间拦截了2枚朝格雷夫利号(DDG-107)发射的反舰导弹,此次袭击并没有造成损伤。
6月2日,根据卫星图像,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已经到达红海北部,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AOE-8)对其进行横向补给。当日,其舰长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航母接收补给的视频。此时航母的位置为5月31日交战区(也门海域)以北800~1000千米。
6月2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向南航行;6月4日,航行约150海里后北上;6月5日—6日,在红海北部海域活动;6月7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领衔的第2航母打击群与意大利加富尔号(CVH-550)航母编队在红海北部进行了海上联合演练。
胡塞武装由于武器装备比较落后,被外界戏称为“拖鞋军”,想要突破美航母打击群的层层防御,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在实战中到底有没有一丝可能呢?立足于胡塞武装的现有兵力兵器,下面尝试进行可能性分析。
胡塞武装可能的打击方式 第一是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位置的判断。5月31日,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所在海域为也门海域,距离也门本土约300千米。当日,美联合英国对也门本土实施了超过13次的空袭,高强度的舰载机起降可能暴露了航母的概略位置。胡塞武装很可能使用“沙希德”系列无人机针对概略方向进行了侦察,从而确定了美航母的准确位置,也有可能通过情报机构从其他国家获取了美航母的位置信息。
第二是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突击兵力的选择。导弹方面,可选择的不多,主要依靠俄罗斯出口的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型导弹的射程可达300千米。由于胡塞武装缺少超视距侦察手段,对航母的捕获距离很难超过300千米,所以导弹很可能采用高—高—低弹道,在高空巡航时自动寻找目标。但是,考虑到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长度接近9米,这样的“庞然大物”很容易被宙斯盾系统探测和拦截,加之还有舰载预警机,可以说该型导弹很可能发射即被发现、随后被拦截。巡飞弹有萨马德-3自杀式巡飞弹,每架可携带40千克炸药,航程1600千米;无人机主要有沙希德-129型和沙希德-136型无人机,载荷约100千克,航程都超过1500千米;无人艇主要有阿赛夫系列无人艇以及陶凡-3型快速无人艇,可携带1000公斤炸药快速驶向目标舰艇。
第三是突击方式的选择。想要对拥有“远、中、近”多层防御体系的美航母造成实质性打击,单靠某种武器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如果综合使用导弹、巡飞弹、无人机、无人艇,对航母实施多方向、多轮次、饱和式攻击,使航母打击群的防御体系较长时间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那么就很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方向实现“突防”。首先是无人机与巡飞弹的“蜂群”式攻击,即使用数量众多的无人机及巡飞弹从多个方向突击美航母。对此,美航母打击群必然要起飞舰载机、发射防空导弹、利用密集阵系统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这样一来,胡塞武装可利用大量造价低廉的无人机、巡飞弹消耗美造价昂贵并且携带数量有限的防空导弹以及迫使美高强度起飞舰载机拦截空中目标。然后,“趁乱”发射反舰导弹,不论反舰导弹是否突防成功,面对如此高威胁的来袭目标,相信美方指挥员很可能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如果有一发命中,那么就可能对美航母造成实质性损伤。最后,使用无人艇对美舰实施自杀式攻击。在疲于应付空中目标袭击时,又要面对水面大量快速小目标的攻击,这将是对美航母打击群的严峻考验,因为如果有1~2艘携带1000千克炸药的无人艇突防击中目标,不论击中航母还是属舰,那么就会造成实质性损伤。
航母“遇袭”后的行动分析 由于胡塞武装没有发布打击效果照片及其他信息,美海军也多次否认遭受袭击。因此,通过第三方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是目前来说最可行的方式。
一是ADS-B图像信息分析。胡塞武装宣布成功打击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5月31日下午4点,但是根据5月31日的ADS-B图像,北京时间下午6点多有两架C-2A运输机,一架飞往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另一架刚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起飞不久,这说明在胡塞武装宣布“击中”美航母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甲板起降作业未受到影响。
二是航行路线分析。6月1日,商用卫星图像显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位于红海中部偏南位置,6月2日位于也门荷达港以北约1200千米处。从5月31日“遭打击”的位置起算,航母打击群沿红海向北航行约800~1000千米。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大约30小时的时间内机动约1000千米,平均航速将近18节,和通常的巡航速度相近,不存在“加速北逃”的情况。其情况可能是,航母在也门海域遭遇袭击后向北撤离,而后常态化航行至麦地那西北200千米处补给。
6月4日,卫星图像显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向南航行约278千米。就当外界认为其会继续回到红海南部海域执行所谓“繁荣守护者”护航任务时,6月5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调头北上约139海里,6月6日—7日,均在红海北部,吉达港以北约230千米处游弋。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6月2日接受完补给后的航线来看十分奇怪,其先向南航行,多数情况下会在距离也门300多千米的海域活动,但是6月4日突然折返,随后在红海北部止步不前。从这一情况推断,虽然不清楚胡塞武装是否击中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但是美方对胡塞武装的袭击应该是有些忌惮。从6月1日离开红海南部海域至6月22日通过苏伊士运河离开红海,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再也没有到达红海南部海域,即所谓“交战区”。
三是卫星图像信息分析。6月1日,商用卫星拍到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位于红海中部海域,从其尾流来看,动力系统未受影响;6月2日,卫星图像显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正在进行横向补给,可以看到其甲板上排列的舰载机,以及甲板完好无损,结合其舰长当天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来看,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右舷完好;6月5日—6日,根据商用卫星照片,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航行状态正常,舰体并没有明显损伤;6月7日,根据美媒体发布的美海军与意大利海军的演习照片,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甲板、左舷、右舷、舰岛、动力系统等一切正常。
综合分析结论 综合胡塞武装最可能的打击方式、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遇袭”后的种种行为和卫星图像等,此处大致还原从5月31日至6月7日的情况。
5月31日—6月1日,就在美联合英国对也门境内多处目标实施空袭、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高强度起降舰载机时,胡塞武装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了该航母的位置信息。随后,胡塞武装利用无人机、巡飞弹和反舰导弹对美航母进行了攻击。反舰导弹发射升空后被美导弹驱逐舰拦截,并未突防,但是无人机或巡飞弹数量较大且属于“低、慢、小”目标,难以被探测到,有个别突防至航母内层防空圈,甚至在距离航母极近的距离爆炸。虽然无人机、巡飞弹携带炸药量很小,但是这一“危险”行为很明显对美舰造成了恐惧甚至一定程度的“混乱”,这点在美联社援引美海军官员及专家的报道中可以体现。美方表示:“当前美军与胡塞武装的攻防战已经变成自二战以来美海军所面临的最激烈的海战。”
在感受到“危险”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果断向北航行脱离“危险区域”,随后在6月2日接受了补给,6月3日准备向南重返也门海域继续保持存在。自从执行“繁荣守护者”任务以来,美航母打击群除返回希腊短暂休整外始终在红海中南部区域保持存在。6月4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去而复返”又调头北行,原因很可能是该航母将几天前在也门海域的“遇袭”情况上报美中央司令部后,美中央司令部令其调头向北航行不再返回“危险区域”。结合6月7日美航母打击群与意大利加富尔号(CVH-550)航母编队联合演习这一情况,有研究认为美航母向北航行是为了同意大利航母编队联演而折返。这种说法并不成立,理由主要有2点:第一,美航母打击群同意大利航母编队演习通常应预先划设好演习区域,临时决定的可能性小,既然演习海域预定就在红海北部,为何美航母在补给完成后迅速向南航行而不是就地等待意大利航母编队;第二,美航母打击群和意大利航母编队在红海北部海域联合演习的意义远远没有在红海南部海域甚至是在也门海域的意义大和威慑效果好。5月以来,胡塞武装大肆攻击从曼德海峡进入红海的商船,美航母打击群执行的所谓“繁荣守护者”护航任务,其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海上交通安全。不在“最需要”显示存在的海域“秀肌肉”来给盟友支持,却跑去胡塞武装本就对商船造成不了伤害的红海北部海域联演,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所以可以得出判断: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与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编队预先划设的演习区域应该就在红海南部海域距离也门300千米处,甚至与美“交战区”有重合。5月31日与6月1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遭受“袭击”后迅速将情况上报至中央司令部,而后中央司令部经决策,决定临时改变演习区域至红海北部海域,这中间信息传达的时间差就造成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去而复返”的奇怪表现。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胡塞武装很可能发动了对艾森豪威尔号的袭击,并且袭击的强度不低;第二,美航母打击群采取了防御措施,胡塞武装的袭击没有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造成实质性损伤。但是,很可能有部分小目标突防至距离母舰很近的位置,这使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感受到了“危险”甚至出现了“混乱”,它不得不做出脱离战区的决定,甚至这种“危险”可能会动摇美高层继续在也门海域部署航母打击群的决心以及改变美军后续使用航母的方式。
责任编辑:马 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