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2025-02-14 00:00:00
新华月报 2025年2期
关键词:水蜜桃旅游生态

登高龙泉山,在围炉煮茶中尽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休憩桃林下,在田园生活中寻找“诗和远方”。这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最为津津乐道的惬意生活。

一朵花带火一座城、一朵花寄托一份情、一朵花造福一方人。国家级经开区龙泉驿在桃花之端诞生、发展、壮大。“点花成金”是龙泉驿走出的新花路,更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成都市龙泉驿区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龙泉驿上下凝聚共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开发生态农业,布局文化旅游、弘扬“两山”文化,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中展现出诸多特色亮点。

■确权、补偿、核算: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落实林长制的生动实践,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明确产权主体。统一确权登记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花果山位于龙泉驿龙泉山,是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和风景名胜区。龙泉驿清晰界定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形成包括权属界线专题图、国有土地使用专题图、排污权专题图、取水权专题图及自然资源地籍图在内的图件、数据库。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形成受益者付费良好局面

龙泉驿区积极探索通过经济手段调动街镇治水积极性,先后印发《成都市龙泉驿区街镇乡主要河道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实施方案(试行)》《成都市龙泉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成都市龙泉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奖励办法》《成都市龙泉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修订)》《成都市龙泉驿区河渠长效管护工作方案(试行)》等,不断强化和完善以全域水质稳定达标为导向的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比如,实施“超标者扣缴、改善者奖励”,调动街镇积极性,解决部分街镇水污染防治资金不足的问题。

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可以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的问题,为后面的市场化运作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路径。龙泉驿开展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GEP核算试点工作,构建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模型。经核算,2021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GEP总值为641.37亿元,可为成都市民提供人均60平方米生态空间,年均水源涵养5.77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121.8万吨、释放氧气88.9万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以此次核算为基准,每5年定期开展一次GEP核算,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特色、智慧、品牌:建立健全农业体系,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乡村发展绿色导向,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龙泉驿建成梦里桃乡水蜜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11个,以水蜜桃、葡萄、枇杷等名优伏季水果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11.6万亩,年产量14万吨。同时,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集农业总部、观光休闲、森林康养、文化创意、高新农业、科普体验等于一体的“都市田园、乡村公园”。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连续八年位居四川省第一。获评“中国水蜜桃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强区”等荣誉称号,“两山”转化渠道逐步打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科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龙泉驿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集成示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涌现出一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比如,种植技术、种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桃优新品种和新技术覆盖率,采用重茬重建、高接换种等方式,推广早黄玉、晚湖景、蟠桃等新优品种;集成推广桃长枝修剪、聚土起垄、有机肥改土、地布覆盖、生草覆盖、绿色防控等多种技术,建成示范基地1.1万余亩。坚持种养循环,园区内养殖场实施种养循环技术,种养循环全覆盖。坚持推广“桃+粮”“桃+菜”间(套)作,间(套)种总面积1.5万亩、粮食作物间作比例达32%。

推进“智慧农业”试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龙泉驿,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为田野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与四川农业大学等建立院校科技合作,并设立桃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建设智慧桃园、种质资源圃、采穗圃、育苗圃并开展桃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筛选,引进国内外水蜜桃、枇杷等果树新品种500余个。按照“五网”配套与“三化”联动标准加快基地新(改)建及配套设施建设,示范推广适合本地的水蜜桃长枝修剪、生草覆盖、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等新技术。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建成桃园智慧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桃产业基地智慧化管理,应用桃产业智慧平台,收集苗情、虫情、气象信息和土壤墒情用于指导生产。2023年,龙泉驿入选年度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健全地标产品保护机制。“龙泉驿水蜜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荣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四川省名优果等荣誉。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四川省唯一),2024年中国食品发展中心将龙泉驿水蜜桃纳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2023年“长松牌”水蜜桃入选四川省农产品品牌目录;2024年“宝狮湖”水蜜桃入选成都市农产品品牌目录。

龙泉驿坚持实施“龙泉驿水蜜桃”地理标志使用授权制度,授权使用企业达到50家,销售渠道连接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国内大中城市消费市场,“龙泉驿水蜜桃”荣登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达到71.57亿元,已形成宝狮村、长松村以新品种水蜜桃产业为主,双碑村、二河村以葡萄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路线。长松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截至2023年,龙泉驿共有10个村入选成都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大力培育体验休闲农业,拓展农业产业新业态

发展休闲农业,横向拓展多元化效益,制定《“十四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引进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成休闲农业示范基地6个,形成一批乡村休闲消费场景。连续38年举办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水蜜桃开园节、桃花摄影文创节、桃花集市等节季活动,融合业态发展欣欣向荣。2022年,龙泉驿入选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一批休闲场所获评“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

■美景、美境、IP:深化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特色转化模式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换器。龙泉驿区大力发展现代绿色观光旅游业,着力打造生态文旅体娱科创融合的魅力之城。

促进“生态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

2022年,龙泉驿成功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基本实现村容村貌管控有效、田间干净整洁有序。稳步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构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最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走廊,辐射带动全域环境品质整体提升。同时,打造桃源品牌,拓展民宿经济,带动发展流量,促进农业、民俗与旅游融合发展。以全区第一家五星级农家乐水云涧生态庭院、网红民宿“等风来”等新业态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星空露营、森林餐厅、非遗体验等场景不断呈现,形成了百余家精品民宿网红打卡地聚落,有力推动龙泉驿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

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发展,塑造绿色文旅新典范

目前,全区已建成蔚然花海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休闲美食文化园等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23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2662.1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87.12亿元。2016年以来,宝仓湾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及周边区域承接了16万人次的义务植树,实施植树造林近万亩,生态林覆盖率达80%以上。因地制宜建设森林绿道慢行交通,增加运动休闲新场景。打造天府绿道313公里、仰天窝等3条森林健身步道、微绿地和健身广场120余个。

发挥“文化遗产”效应,激活古镇经济

龙泉驿历史跨度达3000年以上,人文历史遗存丰富,拥有各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4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点231处,文化遗产遗迹若干。洛带古镇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腹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十大人气古镇、西部客家第一镇。古镇文旅产业发展强劲,拥有文旅企业60余家,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等新业态 30余家,美陶源等精品民宿客栈20余家,宝胜农耕学堂等品牌研学项目5个、研学联盟成员单位16家。

拓展生态旅游开发研发,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抢抓后大运时代机遇,开发建设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以运动休闲为主题,集赛事活动、运动体验、生态观光、康体疗养、田园休闲、亲子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运动休闲度假目的地,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荣获2023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

高标准承办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游泳、排球和体操比赛;引入举办202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2023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等国内精品体育赛事7场次,以赛事经济为引擎拉动文旅产业发展。

东安湖体育公园内各场馆全部对外“免开”“低开”,并引进举办大型演艺活动70余场次,吸引观众150余万人次,切实将艺体流量转化为经济体量。

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园积极开发工业体验游产品线、汽车品牌文化展示中心、博览场馆、研学游服务中心等新型服务功能,满足游客“从产线到产品”的旅游体验。沃尔沃汽车品牌体验中心(中国)首个获评“成都市工业旅游示范点”。

梵木创艺区作为“创意+音乐”双产业链文创园区,入驻文创类团队近50家,入驻音乐产业类企业30余家,每年开展大型艺术活动及小型演出近200场,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该项目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荣誉称号、人民日报社“中国最佳旅游文创项目TOP20”奖项。

■古驿、汽车、运动:擦亮“大美龙泉驿”品牌,弘扬生态山水文化

打造特色文旅名片,擦亮“大美龙泉驿”品牌

首先,传承古驿文化。挖掘“十里一铺、五十里一驿”的巴蜀古驿道历史,深刻阐释弘扬“攻坚克难、开放融通”的古驿文化精神内核。建设古驿文化主题绿道,重建碑刻、桥亭等“文化微载体”,分布式展示古驿文化。

其次,活化客家文化。以推动洛带镇优化升级为牵引,保护客家历史建筑,培育客家文化场景,致力活化客家文化。注重对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山、田、水和谐一体”的人文生态环境格局的维护,从文化遗产中传承历史文脉。

同时,弘扬桃花文化。深入挖掘桃花资源,做强桃花文化IP,发展桃艺工坊、云斋桃礼等旅游新型业态,推动“旅游+现代农业园区”融合发展,促进桃花故里景区和“梦里桃乡”产业园双核联动。

促进文旅文创融合,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放大文旅产业对城乡形态、就业结构、公服设施的带动效应,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发挥品牌效应,争创以洛带为中心的西部客家文化、自然、生态保护区,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提档升级,分层级构建一批国内、省内、区域知名的文旅目的地;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汽车主导产业,打造“天府国际会客厅”“汽车工业旅游名城”等一批文旅业集聚区。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发展以休闲康养为代表的综合性文旅度假产业,强化特色民宿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标准管理,形成森林野奢、桃源花居、文墨山舍等特色民宿聚落。开辟创新消费场景,结合绿道健身、山地观景、星空露营等新型生活方式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以拓新产业赛道为引领,以重点细分领域为突破,充分发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的城市带动力,实施政策保链、项目强链、载体品牌固链行动,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培育文创新质生产力,做优做强7个文创园区,孵化培育文产企业3510家,实现文产增加值80亿元,辐射带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文创与区域文化传承、城市美学设计、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美好生活相融合,拓展“文创+”新思维,推动汽车智造、文化旅游、商贸服务、音乐展演、群众体育、都市农业等业态跨界融合,将龙泉驿文创业打造成为原创性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

依托东安湖体育公园,完善文化、商业、旅游等综合配套,不断丰富体育消费设施供给。提高体育赛事承办能力,积极申办和承办国际国内一流体育赛事,重点发展足球、电竞赛事,推广山地赛事、汽车赛事等特色赛事,打造本土赛事IP,建立结构合理、体系完善、层级分明、特色鲜明的赛事体系。结合成都(龙泉驿)桃花节、客家水龙节等特色节庆,持续扩展和培育特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品牌,创新体育消费产品业态。探索创新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机制,引进培育品牌服务团队,做强体育消费市场主体,提升赛事管理和服务品质。推动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商贸、会展融合,以赛事经济引领城市形象提升与产业业态升级。

(摘自2024年11月25日《中国环境报》)

猜你喜欢
水蜜桃旅游生态
七彩夏令营“恋”上水蜜桃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30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聪聪吃水蜜桃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少儿美术(2019年8期)2019-12-14 08:06:58
水蜜桃价格下跌 后期恐难以走高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58
旅游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