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回家
一天,放学了,我站在校门口等妈妈来接我。一直等到同学们都走光了,也没有看到妈妈的影子,于是,我决定一个人走回家。
说走就走,我背起书包出发了。路上行人不多,我非常害怕。沿着马路慢慢地走着,我发现道路两旁的柳条已经绿了,花坛里的花已经开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原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边。
终于回到了家,我走进家门一看,没人,于是我边看电视边等妈妈回来。电视里正播放《大耳朵图图》,可有意思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原来妈妈去送一个叔叔,错过了接我的时间,她正为我担心呢。
习作题目是《独自回家》,小作者本想叙述自己战胜孤独与恐惧,一个人走路回家的经过,可能受老师的一句话—— “叙事要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的事情,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影响,在习作中,小作者原原本本地把自己独自回家的经过写了出来,既写了在学校门口等妈妈,又写了自己欣赏路边的花草,还写了回家看电视等,不加选择,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星期二放学后,看妈妈迟迟没有来接我,我决定独自回家。
走在小路上,一个人也没有。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想到妈妈讲给我的“坏人偷小孩”的故事,我不禁有些害怕,心怦怦乱跳,再也无意留恋路边五颜六色的小花了,加快脚步向前走。这时,前面驶来一辆摩托车,车上的人非常高大。我急忙闪身躲到一棵大树后面,直到摩托车跑远了,这才小心翼翼地走出来。
终于到家了,真是虚惊一场。
修改后的习作删减了在校门口等妈妈、欣赏路边的花草、回家看电视等内容,重点突出了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恐惧。在路上,“我”想到了“坏人偷小孩”的故事,开始害怕,接下来看到陌生人骑摩托车,更加害怕,一步步加深了“我”内心的恐惧,突出了主题。
山东省五莲县北京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