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抽蓄营地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2025-02-08 00:00:00李洋周自清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1期
关键词:皖南营地电站

摘要:

为探讨抽蓄营地规划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安徽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管理营地为例,从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及设计策略3个角度,对抽蓄营地设计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皖南建筑特征进行思考和再创新,详细介绍了地域性表达的概念、总体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在设计中的实践运用。总结出以场地条件为突破口,融合地域特有文化属性,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现代功能需求的抽蓄营地设计思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抽蓄营地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抽蓄营地; 地域性表达; 建筑设计; 皖南建筑;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

中图法分类号:TV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5.01.013

文章编号:1006-0081(2025)01-0075-05

0 引 言

中国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抽水蓄能电站成为重要的能源调节设施之一[1]。抽蓄营地是项目建设期供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使用的办公、生活、仓储场所,电站建成后需满足运营期的需要[2]。抽蓄营地作为电站施工建设中的一环,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场地竖向高程进行场平及建筑设计[3]。此外,营地设计中还需体现地域性特色,以呼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4]。本文以安徽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管理营地为例,探索如何在抽蓄营地设计中满足生活生产功能同时,营造契合地域环境、富有地域特色的营地建筑,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建筑地域性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联而表现出来的共同特性。这里所说的“建筑”是一个广义概念,包含房屋、聚落、构筑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5]。影响建筑地域性的因素,包含自然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素自身的变化是其他因素变化的结果,结果又是引发其他因素继续变化的原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一种“耗散结构”,承载着地域建筑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过程[6]。

建筑地域性的形成是一个具有时空维度的动态过程,需要揭示一种新的地域特征,而不是简单地再现传统地域特征。通过设计创新,获得现实和未来意义上新的地域性,完成对传统地域特征的延续,可以概括为由“原型”向“现型”的转化[7]。

本文从安徽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管理营地的实践探索出发,对抽蓄营地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进行研究,以期深入剖析当前营地建筑中模式趋同、地域特色丧失等现象,为营地建筑设计提供一种地域性设计思维,找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的营地建筑地域性表达策略和手法,引导营地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健康发展,推动营地建筑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2 项目概况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图1),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kW,工程建设总投资约78.95亿元,是《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是石台县目前体量最大、单体投资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新型绿色能源项目。

电站投入运行后需要建立完整、高效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配备有关专业人员,以保障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机构的设置参考已建电站的运行管理经验,同时结合电站实际需求,按国内抽蓄电站集中控制模式设置。

项目业主营地在现场和石台县城分设,业主现场管理营地位于东北和西南两侧山体之间,两山通廊之中,山体地势较低,植被茂密,日照良好。基地内部贯穿一条宽7.5 m道路,其东侧约800 m有一座村庄(图2),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建筑的肌理与风格,避免相互之间的割裂。东侧1 km为项目用水河——秋浦河,景观资源优越。

场地尺寸约200 m×160 m(长×宽),建设内容包含1栋单层仓库、1栋一层食堂、1栋三层办公楼、1栋三层宿舍和1栋一层宿舍。场地内道路东西高差约4 m,场地内山体地形坡度为18°~30°(图3)。营地建筑设计在保证功能合理、使用方便、空间适宜、流线清晰、造型美观的前提下,需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呼应周边自然环境与既有建筑,做到整体风貌和谐。

3 设计思路

3.1 总体概念

营地建筑设计利用当地天然的景观资源,将山间景色以合适角度向使用者呈现,在尊重场地原有自然景观、生态承载力以及地域既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生活体验,以寻求在建设区域和永久景观区之间的长期平衡。

3.2 建筑地域性表达

场地周边的村落建筑和所处的皖南区域是本营地设计的地域特征来源,皖南古民居村落在总体布局、景观布置、建筑形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符合当地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满足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同时具有经济性和地域特色的聚落形态。对于皖南建筑地域特征的理解,除了其特殊的村落空间形态、街道尺度与元素、建筑功能与造型、建筑材料与配色等表面特征,还需要挖掘当地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态度,其中对于建筑与水系的处理更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典范[8]。

因此,本设计中的总体规划与建筑形态应避免对周边村落的简单复制与模仿,需要结合营地所需功能,经设计师创新后加以表现。

4 设计策略

4.1 总体布局契合场地环境

项目所在场地被道路一分为二,切成两个条状地块,考虑山体边坡,北侧场地实际可建区域尺寸为170 m×50 m(长×宽),南侧场地可建区域尺寸为160 m×50 m(长×宽)。根据建设要求,仓库长宽尺寸为106 m×22 m(长×宽),高度为18 m,且需地面平整。若仓库布置在南侧地块,对宿舍、办公有日照影响,布置在北侧场地则对其他建筑无日照干扰,且南侧场地的山体坡度较缓,而北侧场地山势较陡,对建筑内人员视觉干扰较大。

考虑各单体的规模大小,仓库和食堂应布置于北侧场地,办公楼、宿舍楼和篮球场应布置于南侧场地。由于分割后两个地块均为狭长条状,因此总体布局以“一轴两带”的形态结构(图4)来应对场地环境。

“一轴”为贯穿场地的东西轴线,由一条兼具水平通行和消防的道路构成。项目各个功能区围绕这条道路进行组织,在道路中部共开设2个车行出入口和1个人行出入口连接各功能区,以增加场地的可达性。

“两带”为道路两侧形成的带状建筑群,结合场地形制和建筑尺寸,南北地块以线形布置建筑最为适合。南侧地块设有2个车行出入口,场地顺应地势,依次分设4个台地,分别布置篮球场、办公楼、监理宿舍楼、业主宿舍楼,相邻高差约0.6 m,与外部道路形成环路;北侧地块的仓库因设计要求需地面平整,仓库室外地面的纵向高差约0.1 m,可在仓库中部设置连接室外道路的出入口,东侧的食堂地面与外部道路的高差约3 m,可用台阶连接,方便办公人员日常就餐。

南北两地块的建筑布局以外部道路为主轴、结合地形形成“一轴两带”的布局结构,同时结合天际线上左高右低、北高南低的特点,与周边山体轮廓相呼应(图5)。

4.2 外观造型回应建筑地域特色

项目所在的皖南地区以徽派建筑最为著名,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的外部特征重点体现在马头墙、小青瓦、白墙黛瓦、内向合院等方面,这些鲜明特征使皖南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外观造型受功能与景观的共同制约,外部景观决定建筑整体布局,内部功能决定建筑体量形态。庭院式布局是皖南建筑布局的基本形式,组团内的建筑单体围绕中心庭院形成口字形布局。项目从整体布局出发,以中间核心交通区域作为“天井”(图6),呼应了徽派建筑“内向合院”,将各大小单体围绕“天井”组织,形成呼应地域特征的建筑布局。同时,综合考虑地形、功能、景观等因素,创造出灵动有趣、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

本项目设计中,在充分挖掘皖南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创新,将白墙黛瓦、马头墙等元素用现代简洁的手法呈现出来。同时,在建筑细部处理上,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使建筑更具文化内涵。

4.3 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创新

皖南地区的传统建筑一般由白色外墙、黑色瓦片与灰色青砖构成的黑、白、灰三色作为主色调,与山川美景共同营造出淡雅明快的美感。

项目地处石台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采用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室内外装修选用当地石材、竹材等天然材料,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构造方式上,注重通风、采光等自然因素的利用,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皖南传统建筑在立面中自下而上呈现出砖石基础、墙面、屋顶的三段式结构,屋顶的弧度、屋檐和檐角的曲线给屋顶带来了轻巧灵秀的感觉。

最大体量的仓库建筑(图7)使用玻璃材质,在墙面与屋顶交接处开高窗,将三段式结构较为自然地拓展为四段式,视觉上弱化了墙体与屋顶的连接,加强了屋顶的轻巧感,同时改善仓库内部的采光与通风条件。

工作人员主要活动空间为办公楼(图8),沿用经典三段式立面分割“低区入口—中区房间—顶部屋顶”,在入口和屋顶造型上进行创新变化。

由砖块砌成的马头墙是皖南建筑的标志性符号,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与相关规范的完善,马头墙逐渐演化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语言。

项目营地设计中,建筑外墙墙体以传统马头墙为原型,同时优化立面比例(图9~13)。办公楼、宿舍楼为内走廊形式的多层建筑,其山墙面轮廓比例较为方正,美感不足,设计将马头墙顶部一分二,优化为“分头墙”,同时结合内走廊两端的开窗,在外立面增设竖向混凝土装饰条,从而削弱其“矮宽、单调”的视觉感受;仓库建筑山墙面高宽比相对协调,可沿用并简化传统山墙面的“山”字型顶部。

在营地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景观铺地等就近取材、合理利用,并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设置文化景墙、图案铺装等,让营地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地域文化氛围。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安徽石台抽水蓄能电站营地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地域性表达在抽水蓄能营地设计中的应用及价值。设计以满足办公人员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充分借鉴与吸收地域建筑风貌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对皖南建筑进行思考和再创新。

在未来的抽水蓄能营地建筑设计中,应更加注重地域性表达的应用和实践,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与手法,从场地条件中寻找突破口,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审美语言,融合地域的特有文化属性,提升营地的文化内涵和认同感,打造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抽蓄营地生活空间,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 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R].北京:国家能源局,2021.

[2] 陈静.生态和谐理念下的水电站业主营地规划及建筑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240-241.

[3] 刘昕宇,周自清,鲍明.旭龙水电站建设管理营地与鱼类增殖站一体化设计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4,45(5):72-75.

[4] 周帅,王雅玮,朱志华,等.“双碳”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业主营地设计分析[J].中外建筑,2024(1):110-117.

[5] 张彤.整体地域建筑理论框架概述[J].华中建筑,1999(3):20-26.

[6] 吕志红.行政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7] 张彤.整体地区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 欧书岩.酒店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以黄山脚下的公社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12):46-48.

(编辑:江 焘,舒忠磊)

Research on regional express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Anhui Shitai Pumped Storage Site

LI Yang1,2,ZHOU Ziqing1

(1.Changjiang Survey,Planning,Design and Research Co.,Ltd.,Wuhan 430010,China; 2.Hubei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Waterfront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expression in the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umped storage site,taking the Anhui Shitai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site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the regional expression in the design of pumped storage site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project background,design ideas,and design strategies.Combined with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the concept,overall layout,architectural form,building materials,and othe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We summarized the use of site condition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integrated unique cultural attributes of the region,and applied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iques to create a pumped storage site design idea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meet the moder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pumped storage site; regional express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hui southern architecture; Anhui Shitai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猜你喜欢
皖南营地电站
行走皖南
小猕猴营地之野外觅食
《皖南的秋天》《余晖》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连云港文学(2020年6期)2020-03-17 01:40:06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三峡房车营地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58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