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220例,鉴定MRSA,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MRSA的风险因素。结果: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1株为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41.36%;在91株MRSA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3.85%;而在129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主要对青霉素表现出高耐药率(93.02%);220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观察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在检出MRSA的患者中,肾内科占比最高,达到58.24%,而ICU及肿瘤科分别占13.19%、4.40%;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血流感染,占85.71%,其次为肺部感染,占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5岁或gt;60岁)、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感染MRSA的独立风险因素(Plt;0.05)。结论:MRSA主要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高耐药性,年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MRSA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应当对抗生素的选择与感染控制策略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风险因素
Study on Drug Resista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XU Kexin, SHA Wei, FAN T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5, 22(02): -1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Method: A total of 22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dentified in blood cultures a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MRSA was identified, and relevant clinical history and laboratory test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he WHONET 5.6 software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sul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MRSA infection. Result: Among 220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91 strains were MRSA, accounting for 41.36% of the total isolates. In 91 strains of MRSA, the resistance rate to Penicillin was 100%, and the resistance rate to Erythromycin was 53.85%. Among 129 strains of 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resistance rate to Penicillin was high (93.02%). No resistance to Vancomycin, Linezolid, Tigacycline and Quinuprine/Dafoprine was observed in 220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MRSA, the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58.24%), while ICU and Department of Oncology accounted for 13.19% and 4.40%, respectively. The main infection sites includ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85.71%, followed by lung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46.1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15 years old or gt;60 years old), circulatory disease, Cephalosporin use and open surger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RSA infection (Plt;0.05). Conclusion: MRSA mainly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and Erythromycin. Age, circulatory disease, Cephalosporin use and open surger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RSA infection. Antibiotic selection and 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should be carefully managed.
[Key words]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Drug resistance Risk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Laboratory Medicine Center,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02.03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革兰阳性球菌,它通常寄居在人体皮肤及黏膜表面,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1]。在健康人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不引起任何病症,但在有利条件下,如皮肤受损或免疫力低下时,它可以引起从轻微的皮肤感染到生命威胁性的疾病[2]。2022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金葡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最高,且MRSA检出率达28.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一个耐药菌株,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对公共卫生构成了显著的威胁[3]。MRSA可以导致从轻微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血流感染、肺炎及心内膜炎等多种类型的感染[4]。其在医院和社区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使得其成为临床上非常关注的病原体。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及,MRSA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甲氧西林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常用抗生素之一,其耐药性的出现使得许多常规抗生素治疗变得无效[5]。此外,MRSA对多种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等的耐药性进一步加剧了治疗的困难[6]。因此,了解MRSA的耐药性及其在医院中的流行状况,对于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在特定时间段内从住院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出的MRSA的耐药性模式及其相关风险因素,以指导未来的抗生素使用政策和感染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血培养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患者220例,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纳入标准: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同一患者在研究期间内多次住院且重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仅纳入首次检出的记录);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入院时已在其他医院接受过相关治疗。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细菌鉴定:细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操作,从临床样本中获取细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将样本接种到血琼脂上,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在37 ℃,进行24~48 h培养;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取少量菌落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和革兰性质;利用生化试剂盒进行系列生化反应测试,如凝固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等,以确定细菌的种类;使用如VITEK2等自动化系统进行进一步鉴定,确认细菌种类。
药敏试验:根据McFarland标准调整菌悬液浓度,确保菌悬液的标准化;将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试纸片放置在接种有菌的Mueller-Hinton琼脂板上;将含有抗生素试纸片的培养板放入37 ℃的培养箱中,培养18~24 h;通过测量抗生素抑菌圈的直径来判断细菌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根据CLSI的标准解读抑菌圈大小,分类为敏感、中间或耐药;使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若使用苯唑西林,其最低抑菌浓度达到或超过4 µg/mL,或使用头孢西丁纸片(每片含30 µg)时抑菌圈直径小于或等于21 mm,则判定为MRSA。记录每种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并进行数据分析,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药敏试验结果,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SA检出情况
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1株为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41.36%。
2.2 MRSA、MSSA耐药情况
91株MRSA对青霉素显示出完全耐药性(100%),其次为红霉素,耐药性为53.85%,但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低。129株MSSA大部分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低,仅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3.02%。在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见表1。
2.3 MRSA、MSSA科室分布与感染部位
在检出MRSA的患者中,肾内科占比最高,达到58.24%,而ICU及肿瘤科分别占13.19%、4.40%;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血流感染,占85.71%,其次为肺部感染,占46.15%,见表2、表3。
2.4 MRSA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15岁或gt;60岁)、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开放性手术、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2.5 MRSA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以感染MRSA当作应变量(感染=1,未感染=0),将表4中统计学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15岁或gt;60岁:是=1,否=0;循环系统疾病:有=1,无=0;使用头孢菌素:是=1,否=0;开放性手术:是=1,否=0;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是=1,否=0)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多因素分析显示:(≤15岁或gt;60岁)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风险因素(Plt;0.05),见表5。
3 讨论
MRSA所引发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仍是重要的医疗挑战[7]。尽管在许多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抗生素管理政策,MRSA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对医疗系统的影响仍未得到有效控制[8]。MRSA不仅导致治疗难度增加,还与较高的治疗失败率和死亡率相关。这种细菌的传播能力强,能够在医院和社区中迅速扩散,特别是在高危环境如重症监护室、长期护理设施和手术室中[9-11]。MRSA的持续问题在于它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导致了有限的治疗选择,迫使医生采用更为复杂和成本更高的治疗方案[12-14]。此外,MRSA的耐药性问题还加剧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相关医疗费用。因此,了解这些细菌的耐药性特征和流行趋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策略至关重要。此外,MRSA的控制和预防需要一个多方位的方法,包括更好的卫生实践、有效的隔离策略和监控系统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5]。持续的监视和研究对于揭示新的耐药机制和传播路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针对MRSA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政策,以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通过这些集中的努力,可能逐步减少MRSA相关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患者免受这种危险细菌的威胁。
本研究表明,在2021—2023年从血培养标本中识别出的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91株被鉴定为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41.36%。这一检出率指出了MRSA在临床上的普遍存在和潜在的传播风险。MRSA株的高检出率可能与医院内部使用抗生素的策略和感染控制措施不足有关[16]。MRSA的广泛传播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提高了医院感染的管理成本和复杂性。对于MRSA株的耐药性分析,所有的MRSA样本均显示出对青霉素的完全耐药性(100%)。这与Khawaja等[17]的发现相吻合,该研究表明mecA基因的存在是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此外,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3.85%,暗示了MLSB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与MRSA相比,129株MSSA的耐药性总体较低,但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依然高达93.02%,这可能与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有关。尽管没有mecA基因,MSSA也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如β-内酰胺酶增强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此外,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表明这些药物仍然可以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选择。这一发现对于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抗MRSA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MRSA在各科室的分布显示肾内科有最高的检出率(58.24%),这一情况可能与肾内科患者经常需要进行长期透析或其他侵入性治疗操作,且免疫功能较弱有关。ICU和肿瘤科由于涉及重症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也表现出较高的MRSA检出率。宋志伟等[18]在其研究中指出,由于这些科室患者常常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或有复杂的临床干预,MRSA的机会性感染概率增高。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流感染和肺部感染在MRSA感染中较常见,分别占85.71%和46.15%。血流感染的高发性可能与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置管或导尿等有关,而肺部感染的较高比例可能与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相关。单因素分析揭示了MRSA感染的多个风险因素,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开放性手术及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显示出显著更高的MRSA感染率。这可能归因于这些因素引致的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减弱,从而为MRSA的侵袭提供了机会。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是MRSA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特别是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体中,MRSA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一年龄相关的感染风险可归因于儿童免疫系统的不成熟和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衰退,加之这两个群体常需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19]。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和低下的整体健康状况,这可能削弱他们的免疫功能并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头孢菌素的使用历史则可能与抗生素选择压力相关,导致耐药菌株的选择和扩散。这一点与邵俊杰等[20]的研究相符,该研究指出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是医院内耐药问题扩散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开放性手术涉及直接暴露体内组织和器官,为细菌提供了侵入点。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不严可能导致细菌,特别是MRSA的感染。此外,手术后的恢复期间免疫系统可能因应激和身体创伤而受到抑制,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群的管理,以及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于抗生素抗性的认识,是预防和控制MRSA感染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本研究展示了MRSA在医院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别是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高耐药率,以及儿童、老年人群和使用头孢菌素为主要的感染风险因素。尽管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但样本量限制和地域局限可能影响了结果的普遍适用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范围,并结合遗传分析技术,以更深入地探索耐药机制和传播路径,从而优化感染控制策略和抗生素使用。
参考文献
[1] HOWDEN B P,GIULIERI S G,WONG FOK LUNG T,et 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host interactions and adaptation[J].Nat Rev Microbiol,2023,21(6):380-395.
[2] HALSEY C R,LEI S,WAX J K,et al.Amino acid catabolism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function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J/OL].MBio,2017,8(1):e01434-16(2017-02-14)[2024-11-0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196956/.DOI:10.1128/mBio.01434-16.
[3]张杰,谢星星,范小冬,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23,46(10):2243-2250.
[4]李朝春,李仁茂,崔少波,等.糖尿病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0,38(6):750-753.
[5]张海旺,梁美春,周宜庆,等.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比较[J].浙江医学,2023,45(21):2268-2273.
[6]张霄霄,邵海连,戈伟,等.人参皂苷Rh2联合万古霉素对万古霉素耐药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抑菌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4):457-461.
[7]肖敏,钮晖,赵燕,等.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2,44(8):754-756.
[8]马兰,蒋孝宗,诸君.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分型及药敏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4):154-157.
[9]熊祝嘉,张宁,李玮,等.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J].医药导报,2017,36(10):1194-1197.
[10]尚伟,蔡丽娜,代稳,等.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23,18(6):331-337.
[11]金益军,陆建红,宋秀兰,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耐药特点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2):2718-2721.
[12]黎艳,张思明,李莉,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影响因素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6):2444-2447.
[13]董士华,杨秀英,邵弘,等.烧伤患者MRSA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3):401-405.
[14]张弦,史梦,罗俊,等.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202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6(7):694-698.
[15]孙敏,王金波,李海英.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242-2246.
[16]杨艳辉,谭继平,张芬,等.烧伤科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2):1847-1850.
[17] KHAWAJA A,ARSHAD F,KHAN I.Comparison of phenotypic methods with mecA gene 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detection[J].J Pak Med Assoc,2020,70(2):276-280.
[18]宋志伟,蔡艳群,郏伊范,等.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模型建立及耐药基因检测[J].浙江医学,2022,44(6):598-602.
[19]魏星,丁银环,向成玉,等.儿科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1):1311-1314.
[20]邵俊杰,谢宁,廖涛,等.南充某三甲医院血培养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4,45(1):44-49.
(收稿日期:2024-11-01) (本文编辑: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