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大家讲三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在中学校长会议上,分管品格教育的领导反映,最近学校的网络被入侵了,黑客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进入网络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邮件,所以必须严肃处理。但我认为应该先了解事情发生原因,调查后才知道,这个学生想看一下学校的网络安全设置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他也想检验自己信息技术的能力。
我们的信息主任请他的家长到学校来说,孩子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达到高中的水平,六年级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建议家长可以在外面找更好的机构进行培训,并且推荐了一些学习网站。
由于这个学生在四年级时每天玩游戏到凌晨四点,家长因此把电脑收掉,但还继续提供机会给他进一步学习。这次听到信息主任的鼓励后,更激发了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探索热情。
后来,他和其他同学所发明的导盲手机,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又获得了中国科协的肯定,作为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的一员参加各种国际计算机论坛。
现在他的导师是复旦大学计算机和软件学院的院长。最近,他所设计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也在学校正式运用。
有一天,在中学部的宿舍里,熄灯了,但是一个舍监老师突然听到有声音,原来是两个男孩在用电脑讨论什么。当然,按照宿舍管理的规定,电脑肯定就被没收了。
第二天了解情况以后才知道,这是八年级两个男孩正在创作一部小说,叫《光明与黑暗之书》。这是描写18世纪普法战争的小说,其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德国士兵,一个是法国士兵,通过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来展示出战争的整个场景。
由于出版社马上要出书,他俩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来赶。舍监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仅没有按照纪律处分,还把电脑还回去,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创作。
更重要的是,在普法战争中,法国被视作正方,德国被视作反方,所以法国是光明的,德国是黑暗的。但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讨论发现,光明中也有黑暗,黑暗中也有光明。
有一天在小学部,保洁工突然听到卫生间里有声音,打开一看,一个小男孩正在那里拆装马桶的水箱。
课后我们把他喊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想研究一下马桶抽水的原理和构造。
我们又把家长请来,才知道这个孩子从懂事开始,除了他父亲的名贵手表,家里所有的东西他都可以拆装。
那他为什么在学校里面拆?因为家里的马桶是连体的,学校是分体的。
家长知道以后,当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你们知道家长还做了什么事吗?他特地买了个马桶,让孩子在家里拆装。
后来这个孩子在香港举办的乐高国际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这三个故事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叛逆行为?
叛逆行为是不是错误的?我认为并不能简单地说对还是不对。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研究孩子就是培养孩子。
怎么做呢?通过观测-记录研究-分析-归纳,从而知道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何时需要呵护,何时需要指导、帮助和支持。
我想,我们都经过河流,河水在不断流动,河水里的鱼啊、树叶啊,也是不断流动的。
不管是老师、校长还是家长,我们不可能碰到个性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想让他们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呵护那些所谓的叛逆行为。
(门传雨摘自微信公众号“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