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视角下的溪洲村景观设计研究

2025-02-02 00:00:00吴思敏廖建军张明静
佛山陶瓷 2025年1期
关键词:保靖县土家族景观设计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当前的乡村景观往往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018年初,国家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旨在改善乡村面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深入探讨乡村景观美化的有效途径,以地域性视角为出发点,研究地域性文化对乡村景观美化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同时也是对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进行改善。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溪洲村

1 地域性与乡村景观

1.1地域性文化的定义

地域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的联系或相关特征,是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特性[1]。地域性不同于地域主义或地区主义,它是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俱来的,并最终反映在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社会环境同样带有了与之对应的特性。地域性是对于某特定的地域其中一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征[2]。

1.2乡村景观的定义

乡村是以农业生产、生活为载体形成的景观,具有强烈的田园自然生态与农耕文化属性[3]。从类型上来说,乡村景观可以分为“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两大类。“乡村自然景观”指的是不包括人造建筑和生产农田在内的自然景观总和。这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构成了乡村自然属性中的生态系统。“乡村人文景观”则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经过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形式。这些景观包括乡村建筑、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等,都是“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综合体现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 溪洲村的地域性文化分析

2.1溪洲村的地理位置

保靖县溪洲村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土家族聚居地之一。从交通位置上来看,溪洲村位于湖南省保靖县阳朝乡西北部,距离保靖县县城12公里,是保靖县城名副其实的“后花园”。从空间格局上来看,溪洲村位于保靖县和古丈县的重要节点。溪洲村位于湘西州的中部位置,区域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功能定位各具特色。 与周围芙蓉镇、红石林国家公园、坐龙峡户外运动基地、吕洞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碗米坡和首八峒溪洲村等形成乡村精品旅游环,实现共生、合作、互补发展的新趋势。(见图1)

溪洲村四面环山,有一座库容量47万立方米的小Ⅱ型水库(溪洲格水库),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要素齐全。土地总面积1.4万亩,其中,山水林等生态用地0.95万亩,占总面积的68%,山青水绿,环境优美。溪洲格水库位于村域南部,自然环境优美,常有白鹭在此栖息。

溪洲村内有省道、县道过境,且有阳朝中心完小,幼儿园、村农贸市场等区域性设施,建设发展活力度较高,甚至超过乡集镇。村内的阳朝中心小学和鑫鑫幼儿园辐射全乡,共有在校师生538人、入园幼儿151人,外村租房陪读人员近200人。另外,村农贸市场“五天一赶场”,每场吸引客流800人左右。

2.2溪洲村的地域性文化

2.2.1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是保靖县溪洲村的主要民族,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闻名,如茅古斯、傩戏、西兰卡普、摆手舞、吊脚楼等都是土家先民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1)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织锦,是中国少数民族四大名锦之一。土家族俗语有“养女不绣花,不如没有她”[4]。土家小孩的被子、帽子,土家族妇女的衣服边缘都绣有西兰卡普的花边。土家姑娘在出嫁时,需要用自己亲手绣的西兰卡普作为嫁妆。西兰卡普的题材是与土家族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文字、几何、植物、动物、植物与动物结合、民俗、生活、人物故事的图案。西兰卡普既反应了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又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傩戏

土家族傩文化表达了农民崇拜主神的观念。傩戏具有原始的风格和特点,傩戏的表演是土家族人民劳动技能的展示。土家族人民生活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他们就唱傩戏,希望借助傩公傩母的力量,保佑人丁兴旺、人畜平安。在表演傩戏时,土司头戴傩戏头饰,身着袍服,手持傩跳神。其他表演者戴面具、敲锣打鼓。土家族人认为,傩戏可以祛除邪气,守护平安。傩戏凝聚了土家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也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吊脚楼

在土家族人民传统生活中,吊脚楼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吊脚楼继承、保留和发扬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近代时期,虽然其居住人群、使用对象大多是底层劳动人民,但是吊脚楼在建筑形式上并不落后,吊脚楼在建筑材料上选用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木材作为原料,架构上采用榫卯结构,精致而牢固。它以小尺度的方式将建筑与地形相互融合,其适应力充分反映山地丘陵地区的特征,建筑形式非常有特色,这些建筑形式在湘西土家族聚集地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2.2黄金茶文化

保靖县塘朗乡黄金村出产的黄金茶,是保靖县地方茶叶的古老种质资源。据保靖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某道台游览保靖六部,其中横跨两河支流的黄金茶颇受赞赏,赏赐黄金一两列为殊荣。因此,该茶的后代被称为 “黄金茶”。

保靖县以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的黄金茶闻名于世,素有“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土家人将悠久的文化传统以酣畅淋漓的歌舞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展现出来,而黄金茶除了作为日常饮品外,还作为重要的社交活动载体,成为他们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现有景观的问题分析

溪洲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当前面临若干显著的挑战,包括规划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人文景观流失等问题。

首先,溪洲村的现有景观设计存在规划混乱的问题。尽管村内存在多种类型的道路,但整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化布局。一方面,部分道路狭窄,缺乏 必要的可达性,限制了交通流畅性;另一方面,若干道路存在断头现象,导致村际交通未能实现有效衔接。这种道路网络的缺陷不仅影响了交通便利性,还对村庄的整体发展构成了制约。

其次是溪洲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的不足。溪洲村缺乏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例如篮球场等健身设施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体育活动及生活质量。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包括道路建设、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这些基础设施的不足对居民的生活品质造成了负面影响。

最后是传统村落中的人文景观流失。溪洲村传统的土家族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现在已经逐渐被转变为村民的杂物储存间、炊事及牲畜用房。这种现象导致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建筑风貌的退化,村庄的特色地域性文化景观面临严重威胁。

总体而言,西周村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娱乐产业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善片区的配套设施,使片区发展成为宜居宜游、功能自流的综合功能区,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区域资产的价值化、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 基于地域性文化的景观设计策略

3.1设计原则与策略

3.1.1尊重地方文化和历史

通过对溪洲村的古迹、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的展示,使景观设计体现乡土人文脉络。在对一个城市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从当地的民宿文化入手,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当地的传统艺术、工艺和符号,以溪洲村为例,就能提取出吊脚楼、西兰卡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以此增加景观的文化厚度和民族认同感。

3.1.2增强地域性特色

在乡土景观设计中使用本地建筑材料,如本地石材、木材或泥土,在设计中融入本地居民的传统技艺,增强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融入地方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使景观设计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相融合。

3.1.3历史与现代的平衡

在符合村民现代生活所需的基础上,将土家族传统的美学和风貌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实现古今相融合的设计效果。在充分尊重村民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创新。从而使乡村景观既保持活力和时代感的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现代需求。

3.1.4尊重民众的意见

在设计上充分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使项目设计符合社区的实际要求和预期目标;坚持村民主体地位,扎实做好调查问卷、村民讨论、集体决策等基础工作,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村民权益。考虑创建适合社区活动的公共场所来促进地方文化和社会交往,使居民有参与社区建设的更多途径。

3.1.5可持续性与适应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并确保设计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应实施节能环保措施并采用可再生资源,同时设计应当考虑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相应的措施,以达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的目的。

3.2案例分析

箱根町位于日本神奈川县西南部,距东京约两小时车程,以温泉、湖泊和艺术文化闻名。箱根町的民宿和旅馆采用传统日式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其设计方法包括文化主题化设计、风格材料本土化以及民俗生活与旅游融合。首先通过强化温泉和艺术文化,箱根町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元素结合,提升地方特色和吸引力。其次是借鉴日式建筑风格和自然材料,如木材,创造与环境和谐的建筑群。另外设计注重旅游体验的多样性,包括温泉浴、自然步道和艺术展览,同时进行环境教育,增强游客对自然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认知。

4 溪洲村景观设计方案

4.1保持乡土气息

在溪洲村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天然材料,确保设计方案既环保又保留了当地特色。例如,设计师使用当地收集的石头和青石板来维护驳岸。这些天然材料不仅坚固耐用,还能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提升景观的自然美感。(见图2)。

设计师在村里保留村里原有的黄金茶茶叶种植园,保证村民可以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活动,同时在修路时,加种乡土树种和果树,以此增加美化效果,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生产用地,满足村民传统的用地需求(见图3)。

为了保留村庄原有环境的记忆,设计师修复了土家族的老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并将空置的木质房屋改造成村民的社区活动空间。在公共空间设置了传统风车、线筒和打谷机等老物件,唤起村民对旧日生活的回忆,并向游客介绍土家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4.2增加村庄环境设施

在溪洲村的景观设计中,提升村庄环境设施是关键的一环。目前,村庄内部的主要道路以人行为主,因此需要选用既符合功能需求又能增强美观的材料。

天然块石与村庄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由于其自然质朴的外观和出色的耐磨性,可以有效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而青砖则以其低调的色彩和细腻的纹理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设计师在溪洲村公园设计中将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就能创造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人行道。这样的设计既考虑了道路的实用性,又使村庄的环境设施更加贴近村民的日常需求,从而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美感和人文氛围(见图4)。

4.3推广适用技术

推广适用技术的具体措施包括利用村内现有的池塘和河道打造人工湿地,帮助净化水质并增强生态功能。通过人工挖掘浅凹绿地,汇聚和吸收雨水,创建雨水花园以改善排水系统。为支持可持续发展,设计师在溪洲村的道路布置中结合新型能源,安装太阳能路灯(见图5),既节能又减少维护成本。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习惯的深入分析,发现地域性文化不仅塑造了村庄的景观特色,还对设计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采用本土材料、尊重传统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记忆的设计策略,有效地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美感和功能性。例如利用自然块石和青砖修缮驳岸和垛墙,既强化了景观的实用性,又保留了文化特色。而雨水花园和太阳能路灯的引入则体现了设计的生态性和前瞻性,增强了环境的可持续性。

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环境,不仅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土家族元素与乡村公共空间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空间的文化品位和实用性,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有助于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基于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J].今传媒,2015,23(06):115-116.

[2]杨鑫.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3]张羽清,周武忠.论乡村景观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J].装饰,2019(04):33-3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9.04.008.

[4]刘宁. 土家族文化元素在其聚集地域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保靖县土家族景观设计
挥洒汗水释放活力
科教新报(2023年13期)2023-08-15 10:18:52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土家族情歌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土家族
武陵山区宝卷结构类型研究——以保靖县宝卷田野调查为基础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