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低调的君子

2025-01-25 00:00:00《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主创团队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5年2期
关键词:喻为花盆兰花

兰花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与文人群体息息相关。它的叶片纤长,花朵纤小素淡,被称为国兰。

兰科植物的种类多达2万~3万,是地球上成员最多的植物科属之一。比起那些灿烂的远房亲戚,中国园林中的兰花显得极为内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植物,一方植物养育一方人。中国的文人们,格外珍爱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兰花。即使不在花期,屋角厅堂、案头书柜,都要摆上一盆兰花。

一种外貌平凡的植物,是依靠什么魅力在园林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呢?

在中国,兰花本是山间常见的植物,漫山遍野,俯拾即是。它的栖息地离人类并不遥远,只是在山野间、丛林里野生的幽兰,却不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不开花时,兰花的长相低调而平凡,与周围的杂草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发现。

兰花的外貌并不出众,但它开花时所散发的香味悠长,会吸引无意间路过的人。但是仅有香气是不够的,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美丽意象与它生长的环境也密切相关。生在幽静的森林空谷,兰花却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中国文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向外界寻求认同的独立精神,他们认为兰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植物。

最晚在唐代,兰花从幽深的空谷中被引入了庭院,离开了能让它肆意生长的森林。兰花被移植在花盆内,粗壮而又庞杂的根系失去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为了能让它存活,并且长叶开花,人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顺应它的生长规律。

兰花生长一段时间,根系上就会发育出新的枝条,枝条下再长出新的根系,这是植物的本能。但小小的花盆中容纳不了这样的生长,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分株。分株是指人工方式分开兰苗,如果分株不当,兰花很容易感染病菌而死去。“植晶石、赤栗树叶、草炭土……”人们模仿森林中的土壤环境,只为兰花更好地在花盆中安家。因为兰花最爱的是森林中潮湿、透气、肥沃的腐殖土,那是大自然在新陈代谢运行下形成的馈赠。缺少了森林的帮助,人类只能想办法去复制。

花盆,便成了兰花的第二自然,成为一个微缩版的山野森林。

兰花在人们近距离的端详和刻画中,跃上了更大的文化舞台。兰花的叶子素静、流畅、飘逸,充满了中国古典艺术之美。

3000多年前,“兰”这个字首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泛指所有芳香的草本植物。但当它引起文人们的共情,这个象征着高雅和美好的字从此便被特指给了兰这位“花中君子”。中国人又将美文喻为“兰章”,将友谊喻为“兰交”,将良友喻为“兰客”。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起初,古人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而人工栽培兰花由宫廷开始。直至唐代,兰花的栽培发展到一般庭园。

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的画作开始出现。兰叶淡雅极简的几何美感,恰好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宋朝是文人的时代,也是将植物的喜好上升到道德范畴的时代。兰花并非是第一眼便令人惊艳的花朵,但它低调的外貌和悠长的香气所形成的对比,却征服了中国文人挑剔的内心。在兰花身上,他们看到的是个人修为的最高理想:无论是否有人欣赏,都要保持独立的精神和纯洁的品格。

明、清两代,兰艺再度进入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逐渐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选自《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选文时有删改)

猜你喜欢
喻为花盆兰花
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词素构词及其意义
西部论丛(2019年17期)2019-10-14 21:29:54
字词篇
搬花盆
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8-15 00:53:14
兰花
找花盆
大灰狼(2018年6期)2018-07-23 16:52:44
米可闯关(二)
快乐语文(2018年11期)2018-06-04 09:04:06
兰花鉴赏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27
我爱你兰花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6:12:47
四、填空题
寂寞的兰花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