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邯豆13在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广泛应用,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带状复合高产栽培技术。该大豆品种在该地区种植具有耐阴、高油、耐密、抗倒、高产和适宜机收的特征。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包衣大豆种子,以防地下害虫侵染,同时提高发芽率;以大豆玉米4∶2模式栽植,确保密度适宜;大豆鼓粒期田间管理方面,需适当浇水,结合作物需求补充养分,科学防治大豆点蜂缘蝽、烟粉虱等虫害,以及采取土壤封闭及茎叶防除田间杂草等措施,提高增产潜力;适时适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旺长;选择联合收割机械适时收获等。本文为该品种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邯豆13;种植模式;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1-0009-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03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Handou 13 ribbon compound planting
Abstract" Handou 13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ybean and corn belt compound planting in Huang-Huai-Hai region, and has obtained high-yield and benefit.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ribbon compound of this variety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is soybean variet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de tolerance, high oil content, density tolerance, lodging resistance, high-yield, and suitable mechanical harvesting when planted in this area. 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d selecting coated soybean seeds to prevent underground pest infestation and increase germination rate; planting soybean and corn in a 4∶2 ratio to ensure appropriate density. In terms of field management, proper watering should be done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period, nutrients should be added according to crop needs, insect pests such as soybean spot bug and whitefly should be prevented scientifically, and take measures such as soil sealing and stem and leaf control to prevent weeds in the field, etc., so as to improve yield potential. Timely and appropriate spraying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o control vigorous plant growth; choose joint harvesting machinery for timely harvesting, etc. This article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variety in soybean corn ribbon compound planting.
Keywords" Handou 13; planting model; rational fertilization;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yield performance
邯豆13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80001),2021和2023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中片、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10045、国审豆20231042)。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地区作为高油夏大豆品种推广种植。平均生育期107"d,中早熟;植株收敛,属于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6"cm,底荚高12.5"cm,百粒重22.5"g。叶卵圆型,紫色花,灰色毛。籽粒椭圆形,蛋白质含量39.09%,脂肪含量21.14%;植株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该品种在各示范点的种植表现较好。净作方面,2019年9月,对山东济宁汶上县南旺镇柳林闸三村邯豆13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平均产量4.964 5"t/hm2;2023年10月,对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东姚村的邯豆13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产量5.200 5"t/hm2。带状复合种植方面,2023年对河北邯郸成安县李小屯村大豆玉米(邯豆13∶MC121为4∶2)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进行实收测产,大豆产量1.700 0"t/hm2,玉米产量8.312 7"t/hm2(籽粒);2023年对河北石家庄无极县大豆玉米(邯豆13∶冀农802为6∶4)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进行实收测产,获得大豆产量2.139 0"t/hm2,玉米产量9.912 0"t/hm2(籽粒)。该品种在生产示范中均获得了较高产量,且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推广效果较好[1]。王芳[2]研究指出,邯豆13可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夏播大豆品种进行种植。秦营营等[3]以该品种为材料,进行带状复合模式探索,发现玉米与大豆行数2∶4配比模式的玉米产量高于4∶6的配比模式。
目前,关于邯豆13在黄淮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种子处理、合理密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其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为其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大豆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 种子处理
优良种质资源是增强大豆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4]。邯豆13具有高产、耐阴、抗倒和后期不炸荚等特性,在黄淮海地区种植表现较好。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宜选择叶片上冲、株型紧凑、中矮秆、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
包衣大豆种子能有效防止地下害虫侵染、抑制土传真菌性病害,同时能提高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全和苗壮。赵青松等[5]研究指出,使用噻虫嗪类杀虫剂进行大豆种子包衣,可明显提高产量。实际生产中,种子包衣剂可选择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并适当施用部分微量元素肥料。
2 合理密植
缩小株距保证密度。参考相关品种实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大豆以株距7~12"cm,行距30"cm,种植4~6行,密度在12万~15万株/hm2为宜[6]。玉米以株距8~14"cm,行距40"cm,密度在6.75万~7.50万株/hm2为宜。
推荐4∶2种植模式,即4行大豆,2行玉米,根据种植条件可采用大豆玉米6∶2模式。大豆玉米均可采用大小行种植,适当调整行距。种植方向以南北行为宜,根据播种、收获机械灵活调整。为方便机械化操作,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离需适当扩大,以60~70"cm为宜。
3 田间管理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鼓粒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邯豆13的单株荚数、籽粒数多,籽粒较大,生产潜力大。鼓粒期科学管理有助于获得高产,需重点关注浇水、施肥、治虫和除草等方面管理。
3.1 浇水
徐冉等[7]研究指出,大豆鼓粒期干旱会造成落荚、秕荚或秕粒,严重影响产量,应注意供应充足水分。此时期若连续10"d不下透雨,需及时浇水。实践表明,鼓粒期浇水对邯豆13的增产效果明显,可增加单株荚数、籽粒数和百粒重。
3.2 施肥
充足的肥料可保证土壤养分充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需结合玉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要求进行调整。大豆施肥以控氮、稳磷和增钾为原则。基肥采取种肥同播的方式,在大豆种植带施缓控释复合肥(氮∶磷∶钾为15∶15∶15)0.150~0.225"t/hm2[8];鼓粒期如遇脱肥早衰,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硼肥和锌微肥等,以促进株壮、叶绿、荚多和粒饱[9]。施用肥料时注意避开高温时期。
3.3 治虫
3.3.1 大豆点蜂缘蝽 徐彩龙等[10]研究指出,开花、鼓粒期是点蜂缘蝽为害较严重的时期,可能造成大豆症青、结荚不鼓粒,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需特别注重温室、大棚、果树和林木附近地块的虫害防治。点蜂缘蝽具有迁飞、移动能力较强等特性,对于种植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地块,可采用无人机统防统治。生产实践表明,集中杀灭点蜂缘蝽可有效防治大豆症青。实际生产中,开花初期可选择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噻虫嗪、氟啶虫胺腈或高氯噻虫嗪+虱螨脲等药剂喷雾防治,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以有效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3.3.2 烟粉虱 烟粉虱通过直接刺吸、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以及传播病毒使植物叶片黄化萎缩等方式影响大豆生长[11]。可采取化学药剂喷施防治措施,如交替轮换施用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阿维菌素乳油等[12]。施药时间以早晨为宜,此时植株上有露水,烟粉虱飞行能力降低,有利于集中灭杀。实际生产中,一般施用复配药剂,如添加螺虫乙酯类药剂,可兼杀虫卵;添加有机硅助剂,有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药剂。
3.3.3 食叶性害虫 大豆鼓粒期的食叶性害虫主要有造桥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豆天蛾等[13]。可选择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杀灭菊酯乳油、5%农梦特乳油2 000~2 500倍稀释液,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稀释液或25%喹硫磷乳剂1 000倍稀释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3.4 除草
大豆田间除草以播种后土壤及时封闭处理为主,出苗后2~3片叶时茎叶处理为辅。农业防治方面,中后期人工或机械处理残存杂草;播前或收获后深翻土壤,减少杂草基数,进行综合防治。
3.4.1 封闭处理 封闭除草效果受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影响较大,建议播前秸秆离田或灭茬、造墒播种[14]。播后苗前喷施200"g/L草铵膦水剂4 500"mL/hm2+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75"mL/hm2(900"g/L乙草胺乳油1 500"mL/hm2)+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60"g/hm2,可有效防止杂草生长。施药器械以背负式喷雾器+防风罩、自走或拖拉机悬挂的喷杆喷雾机+扇形喷头为宜,离地高度不超过30"cm,在下午或傍晚无风天气进行施药,药液量675~900"L/hm2,施药须在播后2"d内完成。
3.4.2 苗后茎叶处理 苗后除草视田间草情选择不同方式及药剂。藜、龙葵和苘麻等阔叶杂草可施用480"g/L灭草松水剂3 000"mL/hm2进行防治。禾本科杂草需用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玉米带施用40"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 500"mL/hm2、30%苯唑草酮悬浮剂75"mL/hm2等,其中,烟嘧磺隆对大豆的影响较小;大豆田施用12.5%烯禾啶乳油1 200~1 500"mL/hm2、240"g/L烯草酮乳油600"mL/hm2或10%精喹禾灵乳油600"mL/hm2,其中,烯禾啶乳油对玉米的影响较小[15]。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防风罩或拖拉机悬挂的喷杆喷雾机+扇形喷头。喷头距植株顶部5~30"cm,在下午或傍晚无风天气施药,喷头对准大豆带或玉米带,注意避免过度左右摇摆。
4 化学控旺
大豆生长关键时期苗株旺长不利于高产,易造成后期减产[16]。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块,其玉米生长较旺、种植密度较大,可能存在遮阴现象,导致大豆植株生长不良。对此,可在玉米7~10叶期喷施30%胺鲜·乙烯利水剂、玉黄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玉米植株旺长,调节田间通风透气性,确保大豆生长良好。
夏季温度较高,降水较多,田间湿度较大,部分高肥水地块的大豆可能出现旺长,造成倒伏减产。对此,可酌情适量喷施大豆专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抑制其徒长。
5 适期收获
当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且呈该品种固有色泽,含水量低于15%时,适宜进行机械收获[17]。当含水量低于13%时,收获后可直接入库。规模化种植宜采用联合收获机分别进行大豆和玉米机械化收获。可按照大豆、玉米成熟期先后选择大豆玉米同时收获、玉米先收或大豆先收。
大豆机械收获前,需人工拔除田间未成熟的大豆植株和杂草,或提前7"d施用化学药剂除草,确保收获的大豆籽粒干净,外观品质好,减少大豆“泥花脸”的现象发生。
机收时注意避开露水,在上午无露水时开始收获,傍晚有露水时停止收获,防止籽粒黏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推广使用大豆联合收割机收获。根据天气、大豆籽粒含水量和品种特性合理调整拨禾轮高度、转速及车辆收割速度,以减少抛枝和炸荚损失[18]。正确调整风量、筛片开度;提高风扇转速,以不吹出豆粒为准,有利于减少大豆的夹带损失以及提高清洁率。
综上,邯豆13在黄淮海地区净作和带状复合种植中,均获得较高的产量,成为当前的主推品种之一,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总结分析了邯豆13的带状复合高产栽培技术。该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种植,具有耐阴、高油、耐密、抗倒、高产和适宜机收等特性。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包衣大豆种子,防止地下害虫侵染、抑制土传真菌性病害,同时提高发芽率;以大豆玉米4∶2模式栽植,确保密度适宜;注重大豆鼓粒期浇水、施肥、治虫和除草等科学管理,提高增产潜力;适时适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控制植株旺长;选择联合收割机械适时收获等。本文为邯豆13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大豆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伟,刘晶.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J]. 乡村科技,2023,14(14):107-110.
[2] 王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 河北农机,2024(12):145-147.
[3] 秦营营,段美生,张银生,等.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行数配比和品种配比试验[J]. 现代农村科技,2023(7):84-85.
[4] 邵佳彪. 黄淮海大豆农艺与品质性状的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3.
[5] 赵青松,闫龙,刘兵强,等. 高产广适优质大豆品种冀豆17[J]. 大豆科学,2015,34(4):736-739,741.
[6] 曹金锋,胡铁欢,孙永媛,等. 大豆新品种沧豆13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19,23(1):65-67.
[7] 徐冉,王彩洁,张礼凤,等. 应用大豆表型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大豆品种齐黄34[J]. 作物杂志,2020(3):73-78.
[8] 屈洋,王可珍,刘洋,等. 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及光合效能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21,11(8):8-13.
[9] 王涛,郭海萍,王旭,等.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邯豆1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21,25(6):76-78.
[10] 徐彩龙,韩天富,吴存祥.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发生原因探讨与防治技术[J]. 大豆科技,2019(3):22-28.
[11] 周玄. 烟粉虱对双丙环虫酯的抗性风险评价与抗性机制研究[D]. 荆州:长江大学,2023.
[12] 张亚强,高奇,康玉峰,等. 秦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 农技服务,2024,41(9):67-69.
[13] 张培竹. 浅析罗平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24(12):19-21.
[14] 曾子入,张勇,牛群凯. 成都地区玉米与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J]. 智慧农业导刊,2024,4(19):61-64.
[15] 崔建庆,任妍婷,黄文琴. 清涧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践与探索[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9):180-181.
[16] 郑丽萍. 浅论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模式的特点及高效种植技术[J]. 棉花科学,2024,46(2): 149-151.
[17] 吴静,林英.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比较试验[J]. 农技服务,2024,41(10):26-28.
[18] 王汉.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技术[J]. 中国农机装备,2024(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