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文化自信

2025-01-24 00:00:00高敏
科学之友 2025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新课标教材

什么是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所谓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文化自信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学生自信教育是强化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新课标背景下探索增强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主要途径。

以教材为主要载体

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就要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主要载体。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这一时期以课文为主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是提高其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为依托,通过古诗、文言文等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化认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春节蕴含着很多中华民俗文化元素,如贴春联是书法与诗词文化的融合,贴窗花、挂大红灯笼等象征着老百姓的日子红火祥和,除夕吃饺子、守岁等是辞旧迎新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说说本地过春节都有哪些民俗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以课堂为主要阵地

新课标增加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素材,如诗词、散文、历史故事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为例。《示儿》是一首爱国诗,表现了陆游至死期盼宋王朝军队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统一九州的爱国情怀。学习这首诗,要在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教学法,拓展到对其他古代爱国诗人的了解,并积累同类型的其他爱国诗句、名人名言等。通过迁移拓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以课内外实践活动为依托

课内外参观体验类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参观博物馆、民俗村等,让学生通过实地体验,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感受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此外,学校还要紧抓日常大思政课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和策略,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文化自信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801。

猜你喜欢
中华新课标教材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