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是中国最古老的编织工艺品之一。如果为草编技术追本溯源,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从我国上古的人类祖先到自然界的万物生灵,都共同沐浴着天然植物编织所带来的恩惠。
反观自然界中鸟类的筑巢行为,也可以从中发现草编的灵感。作为自然界的“编织大师”,大多数鸟类在繁殖季节会选用植物纤维、树枝、树叶、杂草泥土、兽毛或鸟羽等筑成巢窝,这种行为称为筑巢。传说中的有巢氏,据说也是受到鸟巢的启示,发明了以树枝草藤之类编筑的类似鸟巢的住所。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人文,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非遗文明印记,新河草编便是这样一个闪耀的存在。与高居庙堂上的文物不同,它来自数百年之前,却深居市井。从明末清初的“草帽”“帽庄”,到20世纪80年代的初具产业规模;从众企兴业、走向世界,再到如今的打造品牌、布局特色小镇,在一步步的创新求索中,新河草编锻造了一段艺术佳话。
新河草编编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由匠人编织半成品——草辫儿,再由企业深度加工,制成不同样式、不同用途的成品;另一种是匠人直接在“模”上布局不同密度的经绳,根据设计方案直接编织。
新河草编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在编织过程中,匠人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每一件草编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草编的材料多取自自然,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确保了产品的环保性和耐用性。同时,新河草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传统编织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草编产品,如家居装饰品、时尚配饰、实用日用品等,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凝望草编作品,你可以透过每一处细节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韵味,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了解麦草如何在一经一纬间幻化成精致的工艺品。新河草编凝聚着匠人对华夏文化的尊重与承袭,对传统工艺的认真与专注,它应被历史铭记,更应该被未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