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与我们告别,这一年中,标准化战线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落地见效,标准化工作硕果累累、欣欣向荣。
临近年底,《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再次推出“年度中国标准化社会关注度评议”活动,最终,杂志社结合公众投票结果与专家评议意见,推出2024年对中国标准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和标准前10项。
年度标准化新闻事件
01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指引》
2024年11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指引》。指引旨在为预防和制止经营者滥用标准必要专利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创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02 市场监管总局与世界贸易组织共同启动建设技贸措施通报预警平台中文版
2024年5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启动建设WTO技贸措施通报预警平台(ePing系统)中文版。ePing系统是WTO技贸措施官方发布平台,旨在帮助WTO各成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取与贸易相关的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等技贸措施信息。
03 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2024年4月10日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正式发布。该方案旨在为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新一轮标准提升行动,更好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04 首届全国标准化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14日,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主办的首届全国标准化知识竞赛圆满结束,全国共51.9万名标准化工作者参加竞赛活动,线上竞赛平台累计访问量达2.7亿次,广泛普及了标准化知识,营造了“标准提升”良好氛围。最终黑龙江、陕西、江苏、福建、山东、上海、安徽、湖南8个省市参赛队分获团体一二三等奖。
05 首个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求索”正式发布
2024年11月21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在京召开。会上,首个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求索”正式发布。为提升产业规范化水平和促进技术路线收敛,完善配套评测基准,打造智能化时代的新“标尺”,电子标准院会同产学研用优势机构,共同打造“求索”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围绕算力、大模型、软硬协同等重点方向,孵化了12项国家标准,开发了系列评测基准工具:人工智能系统性能测试基准(AISBench);大模型评测基准(LMBench);人工智能软硬件适配测试工具(AICL)。
06 工信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年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决定成立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MIIT/TC1,主要负责人工智能评估测试、运营运维、数据集、基础硬件、软件平台、大模型、应用成熟度、应用开发管理、人工智能风险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第一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41名委员组成,秘书处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担。
07 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
2024年10月28日消息,为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统筹推进国家数据标准化工作,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委员会主要工作是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进行统一技术归口,统一组织申报、送审和报批,包括: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基础通用标准,以及支撑数据流通利用的数据基础设施标准、保障数据流通利用的安全标准。
08 我国承担的首个物流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年5月29日- 30日,2024物流标准化国际大会暨ISO/TC 344成立大会在山东青岛举行,ISO/TC344(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物流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据悉,这是我国承担的首个物流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344现有参与成员国13个、观察成员国12个,主要负责物流领域的服务技术应用和管理的标准化。ISO/TC 344设在中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提出或参与国际标准项目编制,促进中国物流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09 国家标准委印发《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24年8月14日消息,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正式发布。《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59项,其中包含关于收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18项基本条件。依据《指标体系》开展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满分100分。为便于分类分级管理,评价结果95分以上为三星级,85分以上为二星级,70分以上为一星级。
10 十八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2024—2025年)》
2024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就2024年至2025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年度标准化新闻人物
郭晨光:当选为下一届PASC执行委员会主席
2024年7月9日至10日,在第46届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PASC)全体会议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成功当选为下一届PASC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期为2025年至2027年,这是我国首次担任亚太区域标准化组织领导职务。
李晓滨:荣获螺纹领域ISO卓越贡献奖
2024年9月2日消息,近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李晓滨荣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卓越贡献奖。这是ISO卓越贡献奖首次在螺纹领域授予中国专家,标志着我国螺纹国际标准化工作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螺纹因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拆卸和制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器等大国重器,以及汽车、水管、煤气等日常用具。国际标准化组织螺纹技术委员会(ISO/TC 1)与ISO同年成立。作为ISO“长子”,螺纹技术委员会长期以来持续为全球机械工业发展提供“标准方案”,在推动全球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奠基性作用。我国于2004年开始承担ISO/TC 1秘书处工作,在其后20年间先后牵头完成20余项国际标准制修订。这些国际标准被德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为全球螺纹国际标准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刘猛:担任ISO 24871系列8项太阳能国际标准负责人
2024年10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太阳能技术委员会气象测量和数据分委会(ISO/TC 180/SC 1)2024年全体会议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成员国的近20位代表参会。经全体代表一致同意,ISO/TC 180/SC 1批准任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刘猛担任ISO 24871《太阳能总辐射表性能测试方法》系列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该系列8项国际标准研制。刘猛此前还担任ISO/TC 301批准成立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District Energy System, IDES)标准工作组(WG19)召集人。
姚歆:担任ISO/TC 260/WG 17(绩效管理)工作组召集人
2024年10月9日消息,由中国牵头提案的ISO 30442《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指南》国际标准以100%的投票赞成率获得正式立项。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60)自2011年成立13年来,首个获批立项的由中国牵头的国际标准,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国际标准。ISO/TC 260成立ISO/TC 260/WG 17(绩效管理)工作组,由中国专家、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担任工作组召集人。
曲亮: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经理
2024年5月1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秘书处落户故宫博物院。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1947年成立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立的首个技术委员会,也是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担的文化领域第一个技术委员会,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标准全面迈向国际化。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于2024年3月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批准,由故宫博物院承担秘书处。目前,ISO/TC 349有来自全球五大洲共31个参与成员国、13个观察成员国。委员会经理由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曲亮担任。
覃大清: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全国海洋能转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水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覃大清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并作为三位获奖代表之一在会上发言。覃大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行业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和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协调互动,将标准运用于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完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全部部件100%国产化,机组精品率100%,水轮机效率高达96.7%,标志着我国水电正式步入世界水电设备领域的“无人区”,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中国标准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顾正彪:担任ISO/TC 93下设工作组WG 9变性淀粉工作组召集人
2024年7月9日消息,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向ISO/TC 93秘书处提名了江南大学副校长、全国食用淀粉及淀粉衍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2)秘书长顾正彪教授担任ISO/TC 93下设工作组WG 9变性淀粉工作组的召集人,经过ISO/TC 93全体委员投票表决,顾正彪教授成功当选了ISO/TC 93 WG 9变性淀粉工作组召集人,并在7月1日至2日举办的ISO/TC 93第18次全体会议上获得正式任命,任期为3年。这是我国专家首次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淀粉工作组召集人。
马光辉:担任全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
2024年4月18日消息,近日,全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组(SAC/SWG 36)获批成立。生物过程紧密联系上游技术与下游产业,是实现生物产品制造的关键工程,也是生物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组由39名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学会协会、生物技术企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马光辉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工作组负责制修订国家标准领域:生物过程基础通用、过程设计、组分材料、设施设备、工艺控制等。
白玉琪:荣获地理信息领域首个ISO卓越贡献奖
2024年7月22日消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第58次全体会议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白玉琪教授获得了ISO中央秘书处和ISO/TC 211联合颁发的“ISO卓越贡献奖”(ISOExcellence Award),以表彰他作为工作组召集人和标准项目负责人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是中国地理信息领域专家首次获得该奖项。2022年白玉琪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的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影像传感器的地理定位模型 第3部分:实现模式》(ISO/TS 19130- 3:2022)正式发布,该标准解决了遥感影像地理定位模型编码方案长期缺失的难题,有助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精准快速融合和地理定位信息的可信度检验,能够增强遥感影像地理定位信息处理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程度,也有助于提升遥感地面系统软件的兼容性和健壮性。
我国32名专家荣获2024年“IEC 1906奖”
2024年9月18日消息,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公布了2024年度“IEC 1906奖”获奖名单,来自25个国家的228名杰出国际标准化专家获得该奖项。其中,我国电气运输设备、智慧城市、电能供应系统等领域的32名专家获奖,获奖人数仅次于德国,名列第2位。“IEC 1906奖”是IEC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设立于2004年,为纪念IEC成立于1906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由IEC各技术委员会的主席、秘书提名,经IEC秘书处审核,授予为IEC国际电工标准化作出突出贡献的各国专家。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33名专家荣获此奖。长期以来,“IEC 1906奖”获得者主要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随着我国注册专家队伍不断扩充,牵头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多,务实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突破,国际社会对我国专家的认可度也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获奖专家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这些专家分别是:李赟、刘洁、丁震霈、潘爱强、吴鸣、刘海涛、梁曦东、张天爵、彭春荣、郭海、贺建、戎玲、熊壮、陈毅、郑东宁、刘申兴、牟希、黄秋鑫、滕云、张冶文、谭波、宋伟宏、何慧雯、孙华东、杜超、邢琳、杨书评、袁望坦、黄华、陈正伟、万碧玉、王飞飞
年度最受关注标准
01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GB 45067—2024)
2024年11月28日,我国特种设备领域首个用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正式发布,并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及安全技术规范,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重大事故隐患情形,为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提供了明确的判定标准,对及时发现和治理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2 《家具结构安全技术规范》(GB 28008—2024)、《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24)、《婴幼儿及儿童家具安全技术规范》(GB 28007—2024)
2024年7月24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修订发布了《家具结构安全技术规范》(GB28008—2024)、《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2024)、《婴幼儿及儿童家具安全技术规范》(GB 28007—2024)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该3项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
在家具结构安全方面,《家具结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了倒圆倒角、零部件结合牢固性、锐边锐角、垂直活动部件、防脱落装置或警示标识、脚轮锁定和产品整体稳定性等基本安全性项目要求。同时,针对双层床、屏风、折叠翻靠床、实验室家具、卫浴家具、玻璃家具等产品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性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将在保障家具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方面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在限制家具有害物质方面,《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规范了各类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增加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定义及限量值,明确了各类家具产品的可迁移有害元素重金属限量值,统一了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检测指标,还提出了新的甲醛释放量无损检测方法。标准发布实施将为家具有害物质检测和结果判定提供统一依据,有助于推动提升家具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保障特殊人群安全方面,《婴幼儿及儿童家具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适用于所有0岁至14岁婴幼儿及儿童家具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规定了材料、结构、阻燃性能、电气安全、有害物质限量、警示标识等通用安全要求,以及儿童高椅、双层床/高床、童床和折叠小床、婴儿床、软体家具等特定产品安全要求和相应的试验验证方法。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婴幼儿及儿童家具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保障婴幼儿及儿童的健康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03 《产品质量可靠性通用管理指南》
2024年11月26日,在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京津沪渝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召开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大会上,京津沪渝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发布了《产品质量可靠性通用管理指南》, 这是全国首个产品质量可靠性通用管理“标准”。标准针对我国企业在产品质量可靠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管理理念滞后、技术标准不统一、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系统构建了完整的质量管理框架,全面阐述了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试验与评价以及使用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如何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可靠性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详细列举了制造企业可靠性工作的项目和种类,并给出详细的要求和实施步骤,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通过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可靠性管理方法,助力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对于提升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04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GB 44263—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GB 39752—2024)
2024年7月24日,《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GB 44263—2024)与《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GB 39752—2024)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两项标准将于2025年8月1日实施。《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规定了充电系统的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机械强度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则着重于供电设备的安装位置、结构设计及故障保护等方面。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全面提升车桩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充电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和车辆安全,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向更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为政府安全监管、企业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
2024年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其中就包括备受瞩目的2024版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下简称“新标”)。新标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新标删除了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即部分食品添加剂在2024版实施后,将不在GB 2760的使用规定范围内,企业应避免使用。
06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
2024年8月23日,由生态环境部提出、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8)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的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该标准旨在填补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空白,为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编制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企业发掘节能减排的潜力,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07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GB 44917—2024)
2024年11月14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917—2024《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将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界定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的术语,规定了散装运输容器基本要求、清洁、维护和管理,运输作业,记录等卫生要求。
08 《旅游及相关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要求与建议》(ISO 14785:2024)
2024年1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国际标准”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首个由中国牵头完成的旅游国际标准ISO 14785:2024《旅游及相关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要求与建议》正式发布。该国际标准聚焦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为旅游国际标准注入了“中国元素”,对于我国参与国际旅游治理、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这项国际标准的成功发布,必将促进全球旅游业的规范管理和品质提升,对我国旅游业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为便利境外游客来华提供了重要支撑。
09 《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2024)
2024年11月4日消息,由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团队牵头起草、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皮肤芯片的相关术语定义,皮肤芯片的外观、细胞来源、组件性能、生物性能等技术要求,适用于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皮肤芯片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检测。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促进行业规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0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
2024年7月17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发布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主要修订了五方面内容。一是调整了标准适用范围,调整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定义,增加了“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类别的术语和定义。二是细化了原材料卫生要求,增加了原材料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三是优化了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与产品卫生指标中“初始污染菌”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四是强化了产品卫生要求,根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不同产品的健康风险,按风险等级增加了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理化指标,同时调整了微生物污染指标和毒理学安全性要求。五是更新和补充了相关检测方法,调整了真菌检测方法,优化了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增加了新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等。
年度标准化优秀论文
01
标准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标准内容模块化体系架构研究
王益谊1 顾复2, 3 刘曦泽1 牛娜娜1 顾新建3 张明1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信息研究所;2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3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标准科学》2024年第8期
摘要: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标准数字化是标准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模块化是标准数字化的重要实践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梳理模块化相关学术研究文献,提出了标准内容模块化的内涵,以及在标准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作用;针对标准内容模块化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标准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标准内容模块化体系架构模型,包含时间维、对象维和相似范围维,为进一步提高标准制定和应用的数字化水平提供借鉴。
02
还强制性标准以本来面目——以标准与法律之区分为视角
陈君1 柳经纬2
(1.闽江学院法学院;2 .中国政法大学)
《标准科学》2024年第3期
摘要:强制性标准因其冠以“强制性”而被误认为是法律。有必要从理论上澄清这种误会,还强制性标准以本来面目。强制性标准只是标准的一种特殊类型,而非法的一种类型,法的体系中没有强制性标准的位置。强制性标准的内容是技术要求,不是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其功能作用与法律显著不同。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指标准的强制实施效力,而非法律的普遍约束力,标准的强制实施效力属于“外部约束”,其来自法律而非标准本身。还强制性标准以本来面目,旨在将它当做技术规范而非法律规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强制性标准,才能正确把握强制性标准在法律中的定位,才能在司法中规范适用强制性标准,避免混乱与差错。
03
电力企业科研与技术标准互动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
赵海翔1 华斌2 黄兴德2 陆启宇2 李永3 许真真3 刘小倩3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3 .上海久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2024年第10期(上)
摘要:2021年,我国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放到七大任务之首,成为国家发展和产业升级中重点关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科研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标准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科研与标准互动支撑和融合发展的程度决定了标准的高度、水平和竞争力,深刻影响着国家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文章聚焦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科研与技术标准互动发展,并基于电力行业科研与技术标准实践探索经验,提出以“三全五型”为核心的科研与技术标准互动发展模式,为企业推进科研与技术标准互动发展提供科学、实用的方法和路径。
04
城市标准化理论构建研究与实践探索
刘杰 伍珂 林宝文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科学》2024年第8期
摘要:2010年,笔者在起草粤府一号文件时便提出“推行城市标准化工作”。2011年在著作《战略抉择》中,进一步提出“打造城市标准化的构想”。至2018年,在组织推动广东省标准馆建设中,明确将“城市标准化”作为重要板块加以建设。历经13年的努力,从最初感性概念的提出到具体构想、发展实践直至国家层面的全方位部署,笔者亲身经历了城市标准化从理论构想到全面实施的重大发展进程。文章系统阐述了城市标准化从提出背景、理论构建、国家行动方案实施路径与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内容,并对新时代如何推进城市标准化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与意见。
05
标准化视野下的技术法规之解读及其法学意义——以GB/ T 2 0 0 0 0.1-2014 第5.7.1条为中心
陈媛媛1 柳经纬1 , 2
(1.中国政法大学;2 .闽江学院)
《标准科学》2024年第9期
摘要:GB/T 20000.1—2014是一项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标准,其第5.7.1条界定了技术法规的概念。技术法规之“法规” 应从广义制定法的层面来理解,它包括《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以及实际上具有法源地位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技术法规的表现形式分别为直接规定技术要求、引用标准和将标准纳入法规,引用标准是其主要形式。标准化视野下的技术法规之解读对于构建法学的技术法规概念和知识体系以及认知和诠释引用标准的法律规范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06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标准文献分类研究
刘春卉1 高志春2 张辉3 黄振远3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标准科学》2024年第12期
摘要: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随着标准等文献呈现爆炸性增长,文献的高效管理与服务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产业的不断演进和多样化,传统的标准分类体系无法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导致标准分类与实际产业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尤其在信息时代,该问题显著突显,而传统标准分类的转型升级困难。因此,解决标准分类与产业匹配难题成为提升文献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提出一种创新性方法,旨在弥合标准分类与产业之间的差距,提高产业分类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产业需求。同时,该方法注重解决在中文产业分类领域所面临的多语义、多类别和少标注数据等复杂问题。
07
法庭科学新质生产力: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向协同
张洺睿1 , 2 , 3 王旭1 , 2 , 3
(1.中国政法大学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中国政法大学 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3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暨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
《标准科学》2024年第9期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法庭科学学科建设,更好地进行事实认定。如何将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创新用于司法鉴定,以及如何确保司法鉴定机构能够拥有足够的创新驱动力,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法庭科学标准及标准化建设作为法庭科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保障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化方法,保证法庭科学结果的质量;同时,通过标准化建设的创新评价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司法鉴定立法,可以帮助司法鉴定机构拥有强大创新驱动,从而更好实现法庭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产生新质生产力,构建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向协同。
08
数字经济下国际贸易标准信息预警技术研究
张曦 刘春卉 韩振国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科学》2024年第2期
摘要:本文从标准信息的角度研究了数字经济下国际贸易的规则之争,分析了数字贸易规则及壁垒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与数字贸易壁垒主要模板的异同性。初步提出了数字贸易标准信息预警技术,以应用场景的形式给出了发展数字贸易和应对国际标准竞争的路径建议,为开展相关定性定量分析及大数据预警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09
基于产品规范的本体建模方法研究
韩梦雪1 陈伟林1 段锐宁1 李小兰1 陈炫宇2
(1.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2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标准化》2024年第5期(上)
摘要:为充分发挥产品规范在装备订购中的作用,辅助军队和军工集团对所订购产品的性能、功能、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和定位,文章针对产品规范类国家军用标准的数字化应用开展研究,结合知识本体理论方法,从标准文本维度和领域知识维度提出了适用于产品规范的本体模型,利用直升机燃油泵通用规范对本体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构建了基于单份标准的知识图谱。结合航空领域知识百科等开源数据,对后续基于军用标准的领域知识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10
技术标准的法治逻辑与实现路径
孙诗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标准科学》2024年第5期
摘要:形式层面,制定依据和程序规范为技术标准提供了形式性价值;实质层面,“援用”作为立法技术保障了技术标准的实质性效力来源。综合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认定,技术标准的法律属性应界定为一类技术性法律规范,由此遵循一套特定的法治逻辑,经由立法、执法和司法系列法律活动推动技术标准的法治实现。立法领域,现有法律对技术标准的援用活动为其进入法律提供了实践基础,要求进一步完善援用制度,促进技术标准和法律两者间的有机衔接开展立法整合。执法领域,技术标准作为一类执法依据在当前执法活动中大量使用,法治政府的全面建设要求技术标准推动行政执法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司法领域,技术标准往往被作为一项裁判依据加以援引和审查,要求进一步规范援引表达和优化审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