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泽雅素有“纸山”之称。当然,不是纸做的山,而是做纸的山。
纸山的竹林不是一般的高,远看就像一根根高耸入云的柱子,连接着天和地。山上除了这些茂密的竹林之外,还留存着当地人祖祖辈辈使用的造纸工具和传承了千年的造纸工艺。特别是顺着龙溪而建的四连碓造纸坊,它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依次可见水渠、水轮、碓坊、纸坊等,古朴自然,错落有致。
泽雅山林繁茂,竹林和水资源丰富,地貌环境为古法造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纸山里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奶奶总会给我讲从前的故事。以前的泽雅,除了干农活外,大多数人都以造纸为生。大人们捣纸、踏纸、压纸,孩子们就帮着分纸、晒纸。于是,满山都晒满了黄澄澄的纸。
听着奶奶讲的故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景:幽静翠绿的竹林,有风吹过,竹叶簌簌地响着;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影子。竹林的不远处,有一群穿着朴素、手脚麻利的纸农在忙碌着:有人卷着裤管用力地踩着纸浆,有人熟练地将纸浆从水中捞起……全然一派“农忙”的景象。
“纸农干的是辛苦活,赚的是血汗钱。”奶奶说,“你爸爸小时候回家写完作业,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那时候,刚做出来的纸是湿的,孩子们要找地方晾晒。晾晒后,用麻绳捆好,然后拿去卖钱。”纸农真的是辛苦呀!
后来,爸爸带我回纸山参观遗留下来的造纸工具。我们踏着一级级石阶,越过一片片竹林,终于来到了纸山上的造纸区,看到了久违的造纸工具。爸爸忽然笑了,那可都是他童年的回忆呀!
“你来试试看。”爸爸鼓励我体验一把造纸。但是好重呀,无论是踏刷,还是压纸,我都感觉自己难以坚持。“太重了,爸爸,我实在是没力气了!”我败下阵来。
“我小时候也像你一样,感觉太难了,坚持不了。但是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因为一个家庭需要大家一起劳动才能维持生计,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无奈。”爸爸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过,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老邻居都搬走了,留在这里的造纸人越来越少了。”
光阴飞逝,时过境迁,当年满山做纸活的画面成了奶奶和爸爸他们两代人在泽雅生活时最深刻的记忆。
现在的泽雅不仅依靠泽雅水库发展了瓯柑农种,还发展了特色旅游产业。我们的泽雅越来越美了!
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指导老师 章 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