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日本政坛可谓风起浪涌,自民党因“黑金”问题及统一教会丑闻备受指责,岸田文雄更是解散了派阀以谋求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党内“非主流”的石破茂“逆袭”上台后,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其基本盘?石破茂又将推出怎样的内外政策?
据选前民调显示,此次参选自民党总裁的候选人数虽多达9人,但石破茂、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早已形成“三强”格局。外界普遍推测高市早苗胜选概率更大,但石破茂却实现了“逆袭”,这个结果令高市阵营感叹“不可思议”。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石破茂的民意支持率较高。多年来,石破茂就一直是各路媒体舆论调查中的首相热门人选。
另一方面,石破茂获得了前首相菅义伟、竞争者小泉进次郎及岸田文雄的支持。石破茂曾与菅义伟在2021年选举中有过联手合作,并与小泉在本次选举前达成协议,即小泉若在首轮中落败,其支持者将在第二轮中把票投给石破茂。此外,在自民党资深元老相继淡出政坛的情况下,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岸田文雄,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了石破茂。选举前,岸田一直作壁上观,但在石破茂选前召开记者会并公开表示将继续推行岸田的政策后,岸田在最后一刻选择了石破茂。这一戏剧性胜利背后的权力格局,势将影响石破茂的执政基础。
在国防政策方面,石破茂是日本“鹰派”代表人物。他坚定支持修改“和平宪法”,提倡通过增加国防预算、强化国防工业基础来提升日本军事力量,主张“解禁集体自卫权”,着力推动“有事立法”,谋求让日本重新获得自主防御的能力和权限。
在经济政策方面,石破茂向来对“安倍经济学”持怀疑态度,认为正是金融宽松政策的长期化,导致国家财政及银行财务恶化。他喊出以“日本振兴为己任”的口号,提出应优先考虑战胜通货紧缩,重视财政的可持续性,支持实施改革举措,强调地方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主张促进中央省厅及大企业总部向地方转移,实现地方经济的高附加值化,同时支持加强对金融所得的课税,纠正对富人群体的优惠待遇。
在社会政策方面,面对日本“少子化”“高龄化”状况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石破茂主张应考虑接受有限的移民,并确保移民享有与日本人相同的工资和社会保障,但对赋予永久居住外国人地方选举权持反对态度。
在外交政策方面,石破茂倡导日本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虽支持巩固日美同盟关系以维护地区稳定,但又强调日本要“自主”地维护主权和利益,通过推行灵活度、平衡性更高的外交策略,来提升日本应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
其中,关于对美态度,石破茂认为当前的日美关系处于一种“不对称”“不平等”的状态,提出应将日美同盟提升到与美英同盟相同的“对等”水平,还指出要修改《日美地位协定》,将自卫队派驻进入美军的关岛基地,以实现“地位平等”,并增强日美同盟联合威慑力中的日本因素。在日美经济合作方面,石破茂也谈及“公平”,指出美国在经贸领域强迫盟友“站队”的做法,可能会削弱盟友间的互信。石破茂还设想在日美同盟之外,继续提升与加、澳、菲、印、法、英等国的准同盟关系,深入与美、韩的安保合作,由此构建起一个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的“亚洲版北约”。
在对华态度上,石破茂自诩田中角荣弟子,十分推崇其在1972年担任首相期间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做的突破。与其导师一样,石破茂再三强调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主张中日之间应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合作体系。关于历史问题,石破茂曾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并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持反对态度。然而,他在具体对华举措上又较为强硬,认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存在“搁置”理由。在台湾问题上,他主张加强同台湾当局的安全合作,不断推动情报共享等各类机制保障,甚至多次窜访中国台湾讨论安保问题。只不过,当被记者问及“台湾有事是否就是日本有事”时,石破茂的立场又十分谨慎,明显不想激化矛盾,而是尽可能避免冲突并维持现状。
政治上并无巨大优势的石破茂,如今面前横亘着稳住内政与平衡外交“两座大山”。石破茂上任仅八天,就“光速”解散了众议院,提前打响了众议院选战,创下二战后的“最快纪录”。解散众议院是日本首相的专属权力,一般而言,新首相就任后三个月是民意支持的“蜜月期”,民众对新首相会有各种“美好愿景”,因此支持率往往处于高位,此间解散并重选众议院,对执政党是较为有利的。石破茂此次充分利用新当选的热度,第一时间就谋求打造一个利于执政的政治格局,既显示其自身的执政根基尚浅,也表明自民党的内斗依旧暗流涌动(编注:2024年10月28日的选举结果显示,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并未取得众议院过半席位)。
从石破茂当选的过程可见,派阀仍是自民党政治的底层逻辑基础,派系角力仍是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自民党表面上虽解散了几大派阀,但只要选举制度不改革,议员在选举中的权重不改变,那么派阀就有继续存在的所谓“合理性”。因此,党内“非主流”的石破茂能否筑起自己的根基,还要看他能否协调好各大派系利益。
按惯例,自民党总裁选举后,获胜者通常会拿出重要职位来安抚落败的主要对手,以促进党内团结。石破茂获胜后,却邀请高市早苗出任没有实权的自民党总务会长,当然,高市早苗选择了拒绝。石破茂以微弱优势获胜,却只拿出虚职赠予高市早苗,等于没有把党内最强大对手的利益“稳住”并“绑入”内阁,因而石破内阁一旦遭遇任何风吹草动,不在内阁中的高市阵营大概率会出面倒阁,那么石破茂势将面临巨大挑战。
放眼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外交上如何平衡中美大国竞争、处理东北亚安全事宜、破解日本“政治矮子”困局等尖锐矛盾,无不考验着石破茂的智慧。
目前看,即便石破茂在外交、安保上提出一些“宏图”,但“联美遏华”的框架早已成为自民党共识,安倍晋三的七年零八个月的强势执政,基本锁定了日本未来一个时期的外交、安保路线,前任的菅义伟、岸田文雄政府,都是在安倍预设的道路上前进,而相对“弱势”的石破茂,注定跳不出这个维度,实际推行的策略大概率将延续安倍的既定方向。
基于此,笔者推测,石破茂仍会维持日美同盟的基轴不变,维持深度嵌入日美同盟体系不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日欧、印太多边关系布局,倚美之力应对所谓“周边威胁”同时进一步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对华问题上,石破茂既不会助长“脱钩”之势,也不会贸然激化争端矛盾,在双边当前“政冷经热”的态势下,推进稳定且有限的“战略互惠关系”。
此外,石破茂高调提出的“主权独立”“自卫队驻军关岛”等观点,对其而言是柄“双刃剑”。从民族主义角度看,石破茂能利用这些激进的观点博得支持率。从实际利益角度看,石破茂此举是对日美同盟底线的一次试探,也是一种挑战。对美国而言,日本是其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支点,若是日本民族主义者而不是“亲美派”掌握了政权,甚至明确生出忤逆之意,那么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成本将呈几何倍数增长,而这绝非美国想要面对的局面。
由此可见,石破茂的上台,开启的是一段如履薄冰的征程。自民党大佬们仍是幕后“控局者”,而美国也不会放任日本领导人“脱缰”而行。也就是说,石破茂一旦行事有差池,很可能会在内斗或外压中被迫“下台”,成为又一任“短命首相”。
(摘自《世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