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傅从家里赶过来时,花圃内又有一片南阳月季悄然绽放。细腻的花瓣,像一朵朵粉色的蝴蝶,轻轻地飞舞在空中,散发迷人的光芒。
花师傅靠上前,闻了闻,脸上的笑肌舒展开来。舒展到什么程度呢?他感觉红润的脸皮快绷不住了。那些月季洋溢着笑脸,馨香一股一股浪潮般涌入鼻内。
隔壁花圃有交头接耳声,好几个人,似乎在讨价还价。还有手机铃声响起,是有人打电话咨询。这个季节,这样的声音他再熟悉不过。外行人可能会心烦意乱,唯有花圃经营者和声细语,谈吐清晰,让每一个字传情。
花师傅关上门,目光在花海中游离。杯里放入几粒贡菊,泡上水,等待干瘪的贡菊苏醒。他把鼻子靠近水杯,水将贡菊托起来,贡菊在水中上下翻腾、舒展、沉静,随即清香弥散。他喜欢花草的形神,当然还有花草的味道。
贡菊是女儿寄回来的地方特产。花师傅有一年两个月零五天没跟女儿见面了。别说见面,连打个电话聊几句都很少。他不怕寂寞,只是担心女儿适应不了乡村的环境。女儿说:“乡间尽是草木清香,泥土芬芳,从小跟着您和花草打交道没什么适应不了的。”
花师傅心里想,有些事情不去试一试,永远不知道其中曲折,比如:十几年前单位不景气,他主动要求买断,让师兄留下来。
他喜欢女儿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像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积极进取是好事,可女儿去扶贫,尤其是去最偏远的大青山,他仍觉得有些唐突。
前些日子,细雨霏霏,他来花圃看一圈。铃声响起,女儿的视频电话,他有些意外。女儿微笑着,面颊绯红暴露了内心焦急,这是她从小落下的毛病。
女儿说,没想到自己扶贫深山,想让先富裕起来的养殖户带动贫困村民的理想竟然打了水漂。
眼前的女儿,就像他身边的那盆刚刚培植的小花一样,娇弱柔软,每一片叶子都笼罩着困惑。可他记忆里的女儿,却像干枝梅,傲雪凌霜,干而不凋。
看得出来,女儿眼里满是迷惘。为了缓解女儿的焦虑,他故意装作若无其事,让女儿说来听听。
女儿遇到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养殖户。她帮助这个养殖户小额贷款,联系上下游客户,可是这个人赚钱后却不愿意把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
花师傅眉毛向上挑了一下,眼角的余光情不自禁落在用南阳月季摆出的字样“真正的高贵”上面。他冲女儿说,这样吧,你带养殖户出来走走,看看咱这儿的花圃基地……
轻巧的敲门声打断了花师傅的思绪。女儿听了他的建议,昨晚坐火车来的。
不出意外,养殖户沉浸在大山之外的花花世界里,看上去很兴奋。他问花师傅:“从花圃基地一路走过来,你们种的花咋都差不多呢?”说着,他特意用手指了指南阳月季。
花师傅递给他一杯刚泡好的贡菊水,说道:“你的意思是,大家卖一样的花,相互竞争,买卖不好做吧?”
养殖户长长舒口气,“嗯”了一声。
花师傅问女儿,还记得她高考前夕,来家里的那个伯伯吗?女儿点点头。每次想到那个伯伯,她的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意。
那段时间父亲蹲在月季花前,一待半晌,不吱一声。那个伯伯来了之后,日渐萎缩的月季花竟然绰约如初。
伯伯是父亲的师兄,来感激父亲的。他说,一家老小四口人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多亏父亲把留厂名额给了他。
花师傅语重心长地说:“你伯伯是南阳人,他知道我要经营花草,建议引进一种名贵的南阳月季。我考察后,听了他的建议。这种南阳月季花朵肥厚,花色典雅,受到众多养花人的喜爱。只是没想到接下来第二年、第三年,这花一年不如一年,花朵变小,还有点点杂色,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时候,你要上大学,正需要钱。”
女儿若有所思。
花师傅说着话,把话题引到多年前的那个场景:“你伯伯跟我来到花圃,看了看别人家花圃里养的普通花卉,对我说,知道咋回事了。原来这种名贵的南阳月季被风传授了花粉后,又染上了毗邻花圃里其他品种的花粉。”
女儿问:“那该怎么办?”
花师傅喝口贡菊水,说:“你伯伯告诉我,谁能阻挡住风传授花粉呢?要想使南阳月季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让你周围的人也种上这种花。于是,我把种子分给了大家,也就成了现在的模样,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里逐渐成为名贵的南阳月季养殖基地,形成扎堆效应……”
听到这儿,养殖户下意识走到南阳月季摆出的字样“真正的高贵”前,嗅了嗅,感觉很香,很香。
责编:马京京